工程家园's Archiver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3 22:42

2006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突破600万人

[table=98%][tr][td=1,1,114] [url=http://www.xinhuanet.com/][color=#0000ff]新华网[/color][/url][/td][td=1,1,568][url=http://www.xinhuanet.com/][color=#0000ff]首页[/color][/url] >> [url=http://www.xinhuanet.com/newscenter/node_15647.htm][color=#000000]新华网主页[/color][/url] >> [url=http://www.xinhuanet.com/newscenter/index.htm][color=#000000]新闻中心[/color][/url] >> [url=http://www.xinhuanet.com/edu/xw.htm][color=#000000]教育[/color][/url] [/td][/tr][/table][table=98%][tr][td=2,1]2006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突破600万人 3w7[Y a:C#V(Ba/^^.R
[/td][/tr][tr][td=2,1]2007年10月03日 10:13:57  来源:[color=#000066]新华网[/color] [/td][/tr][tr=#000000][td=2,1][img=1,1]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img][/td][/tr][tr=#ffffff][td=2,1][img=1,1]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img][/td][/tr][tr=#003483][td=1,1,344][align=right][color=#ffffff]【字号[/color] [ur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03/content_6823995.htm#][color=#fffd68]大[/color][/url] [ur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03/content_6823995.htm#][color=#fffd68]中[/color][/url] [ur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03/content_6823995.htm#][color=#fffd68]小[/color][/url][color=#ffffff]】[/color] [color=#ffffff]【[/color][color=#ffffff]我要打印[/color][color=#ffffff]】[/color] [color=#ffffff]【[/color][email=ycjg@xinhua.org][color=#ffffff]我要纠错[/color][/email][color=#ffffff]】[/color] [/align][/td][td=1,1,300][table=300][tr][td=1,1,80][color=#ffffff]【Email推荐:[/color][/td][td=1,1,220]   [color=#ffffff]】[/color][/td][/tr][/table][/td][/tr][/table][table=98%][tr][td][/td][/tr][/table][table=98%][tr][td]%Y4OZc n2Y+Qi

t5Z }b \E &Z'y LM9l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吴晶)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06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突破600万人,培养规模居世界前列,但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指标仍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为此,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已决定共同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实践项目,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首批10所高校将率先制订结合学校实际的改革方案。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工程教育改革不仅要确保质量,还要应对工程全球化、工程复杂性的挑战,建立具有大工程观、大系统观、大集成观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程教育将进一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将研制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对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数据的分析和人才市场需求的预测,形成各专业人才供需情况报告,引导高校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培养急需人才,为高校科学设置专业和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为解决国家重点领域人才紧缺的问题,加大软件、微电子、生命科学、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煤矿、核工业、动漫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给予政策和项目扶持。     吴启迪还强调,工程教育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同时还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m$N _^Rg[
V+fMjk(x^%ONvs [/td][/tr][/table]

上将 发表于 2007-10-3 22:49

不错,顶一下~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3 22:50

‘教育部’所谓的‘大工程观’!W3H7d3|O7esz

*|z j*_m(OV-p b 实际源于钱学森的‘系统工程’
U2wv`M Qg
\J&Ey O4jJ*V8| 70-80年代钱老牵头在国内兴起*r.z(^wt;L

+@1NK1zdd&Xn 当时我校系邓三瑞教授后期也转而研究这个
|"\&Mu(y[+~Lh%MU
%^/vG/Hel;x 感兴趣的学工科的同学可以在baidu上搜索下~
Q(Lp%\/J'E,q
I#Tkqz?y0O7C
v T}2V,s.V2~l(R'i'g
6W{,|0?d'[P:e P.S. 网上有本《论系统工程》PDF版(钱学森)
?.y.q.u0V } 当然 还有很多其他介绍

上将 发表于 2007-10-3 22:53

不是酷儿发的pdf版吗~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3 22:54

...
{E$g'H4P4c$Zi'R)s F
}l-xaVDU4t7q/OT 我怎么发到‘新生专栏’里了p2`Z WNcOM*c

.h/L.g} cgop-U 我想发‘校园生活’的
8K EWO Q.UH !@.u!\`:e8S |!g(a
:p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3 22:56

希望有识之士QFp&_"Z4z3A

s(L,^|l x2nT 帅先在我校开设这类课程的教育
7D7f.]6{2b4i HI3oRdD%mBV
起码先设立选修课~
d9br `B4W2TT
N-U4G ]u8iH 相信邓老对此事支持的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3 23:03

重读 ?:U_r iA

&P*D'J~7k M 发现这个新闻
*_&K2wcD4_I'^
`N n V/w ? } 标题和内容很脱节.....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4 09:33

邓三瑞,1992年生,原籍湖南宁远。1952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上海)造船系。1953年起任教于哈军工海军系。50年代末主持我国第一艘试验潜艇的设计。60年代任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总体顾问,被誉为“潜艇之父”。1984年被联合国聘为海军军备竞赛研究专家组成员(任期2年)。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他曾教授潜艇设计与系统工程课程,主持水下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著作有《系统工程与控制导论》。1998年退休。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4 09:35

在校园里常看见邓老
dqv/z]2wN 7PkP_E6q
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行走在校园内~
Z0s"o2SS7C )JQ0Ut#hj
在食堂打饭时自带保温饭盒~o'BT2Hf'RN&k[

ltX |+b 打饭时面带微笑,打完饭会跟服务生点头致谢~

之之 发表于 2007-10-4 11:12

名人啊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4 15:46

新生很多不知道邓教授的K/B%f;rr%z k
c9t u J K
其实那些老生里不少也不知道

sunshy1985 发表于 2007-10-4 16:57

[quote]原帖由 [i]Candy1982[/i] 于 2007-10-4 15:46 发表 [url=http://www.heubbs.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67185&ptid=20328][img]http://www.heubbs.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9h"nKlx1s6iIP
新生很多不知道邓教授的
e;S&F|V [8{(^[%rXz,o
其实那些老生里不少也不知道 [/quote]7u xH3E0}(cw:z:L

~ J'R)]G 确实啊!~

上将 发表于 2007-10-5 19:21

邓老啊,不太熟~

之之 发表于 2007-10-6 16:49

听说过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26 14:55

工程教育NEWS

[table=98%][tr][td]企业集团老总把脉中国工程教育:提倡“先期介入式”[/td][/tr][tr][td][/td][/tr][tr][td][/td][/tr][tr][td][align=right][table=98%,#d9dca5][tr][td] 作者:计红梅 来源:[url=http://www.sciencenet.cn/][color=#0000ff]科学时报 [url]www.sciencenet.cn[/url][/color][/url] 发布时间:2007-10-11 6:19:49 [/td][td]小号字[/td][td]中号字[/td][td]大号字[/td][/tr][/table][/align]
"P\!Xt8gZ [/td][/tr][tr][td][indent]
a;j Z @m$g8W)w \ [font=黑体]编者按:9月24日~25日,由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工程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报已对此作了及时报道。此次作为补充,我们又采撷了一些论坛上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font]
}qk7{:{C 6h'RZp _g/CM
[align=center][b][size=4]中国企业家眼中的工程教育[/size][/b][/align]
#^Z?+D7D+`p#u [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img]http://www.sciencetimes.com.cn/admin/upload/img/200710111486375.jpg[/img][/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上汽总裁沈建华[/font][font=楷体_GB2312] [/font][/align][align=center][img]http://www.sciencetimes.com.cn/admin/upload/img/2007101114758359.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上海电气董事长徐建国[/font][font=楷体_GB2312] [/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img]http://www.sciencetimes.com.cn/admin/upload/img/2007101114810828.jpg[/img][/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包起帆[/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font] [/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img]http://www.sciencetimes.com.cn/admin/upload/img/200710111482375.jpg[/img][/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宝钢集团前董事长谢企华[/font][/align]
r~/c!~$a y 小王是刚刚从某名牌高校毕业的一名工科学生。这两天,一向自信的他陷入了烦恼之中:虽然专业成绩一直很优异,但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他仍感到举步维艰。他直觉地认为,这是自己所接受的工程教育发生了问题。7?y8aU$| I.|#?Xa

"L%F@*NI*^(u 此时的小王很想知道,在供需另一方的企业家眼中,中国的工程教育又是怎样的呢?t#Q6H]bi|

!v0w6Z3f;@F q [b]“总体水平还不高”[/b]"C @;J m*G3A]X

;wm9q{4d Vd2s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开设有工科专业的学校总数已达到1653所,占普通高校数的88.5%;工科专业在校生为600.5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4.6%。不过,对于如此庞大规模的工科教育,谢企华的评价却是:“我国的工程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
D9LLr5l;b C6zL hUD5Q"o\)j,l6{S
谢企华是在日前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这一看法的。她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会长、宝钢集团前董事长,同时也是一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依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谢企华指出,中国工科毕业生不足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DJnmN8fF)i Hxm9j
#u4Dqj Wy6a\? “首先是知识面狭窄。工科毕业生不懂经营、管理,缺少人文修养;学机的不懂电,学电的不懂机,学热加工的不懂冷加工等。其次是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甚至对工程兴趣程度不高,工程实践经验明显缺乏。另外,工程教育目标不清晰,脱离工程本身,不关注工程特点,而且存在盲目追求高层次的趋向。同时,与企业的沟通互动也不够。由于工程教育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对市场的需求也就缺乏前瞻性考虑。”谢企华说。 d9i uIGh,Y o#}(h

%WE8g T4J#U9q 对此,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沈建华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起帆也持相同看法。2xL DF(?~r"Nd
}!h(z4W ManuP9V
沈建华认为,就工程教育而言,中国高校部分专业设置范围较广,重点不突出。高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不紧密。就目前毕业生情况来看,“80后”青年已经表现出自己的共性和个性,对这一群体尤其要加以关注。他们中的一些人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工作中表现浮躁等问题。
4oK"w4W.KD 6~%TG2l/mM
包起帆也认为,目前我国经过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和企业所需的人才之间是有差距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两者之间的目标有差距。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拿文凭求录用,学校也围着学生转,以为有单位录用就完事了。然而,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能够培养的毕业生与之需求相距甚远。这是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才供需矛盾之一。
Y m;I-T^
9H8V@hG?*z*xXN*iE [b]“只种能结果的树”[/b]
1Y L:L,hC ]OH)j1q3V0Yv
o{q&[3},Z$E!X7I:u “一个受过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能不能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素质,更离不开工程教育的机制、体制,离不开工程教育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方法,特别是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方法。”包起帆说。byO8r&B

K5HIsv_-@ “目前工程教育的目的应该更加关注学以致用,更加关注求真务实。只种能结果的树,育人如此,创新也是如此。我想这是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这位被誉为“抓斗大王”的创新能手在谈及自己的经验时表示,“我搞创新,首先会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这个课题必须是生产实践所急需的,这个项目将来是会有看得见摸得到的效果的。只有这一类的课题,我才感兴趣,才会花大力气”。
C9dl2oh^ N%[1o{ h4~
目前,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到企业来,不能马上发挥作用,都面临着重新学习的问题。对此,包起帆认为,教会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应该成为当前工程教育的根本方法。R4@bhZM H \7ee h

+eOM G|1J%P;Rt1g “我是通过‘三个途径’和寻找‘两个交叉点’来实现不断学习的。”包起帆说。“三个途径”是,首先要不断更新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其次,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第三要不断培养自己敏锐的专业洞察力,要不断挑战权威和传统的观念。)l!?!F2{ a,o8^e.S-}j

z,Q ~)G`pD6rbsB “两个交叉点”则是:世界上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和自己本职工作前进方向的交叉点,以及世界上已经成熟的科技成果和自己本职工作碰到的难点时的交叉点。
*t2| fw:VHeB ^We"_/[4HLV
“例如,电子标签是整个信息化发展的前沿,集装箱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沿。我找到了两者的交叉点,我们就开发了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又比如,我们看到了在国际上日趋成熟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技术与集装箱码头急需提高效率的难题的交叉点,就开发了‘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管理技术’课题。”包起帆举例说。
}MO9O6X#m AM[*u[#\
几乎每个毕业生进入企业时都怀着满腔热忱,立志要在企业中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但是,相当多的人到了企业后发现,自己学非所用,处事能力也不够,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灰心丧气。正因如此,包起帆认为,在工程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关注过程和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他的做法是,一旦下了种,就一定要让它生根发芽,一定要将小苗培育成大树,不结硕果决不罢休。
sig"z)b:k
JQ ~Z:L(x5{] “与我们的学生时代相比,现在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所减弱,学生中的个人价值凸现越来越强。因此,在工程教育中应把团队精神的教育贯穿其中。同时,还应该关注奉献精神的培养。”包起帆说。I1hlO)d}

R5}&k*n%Z [b]“提倡‘先期介入式’”[/b]
.@M7B(~|)j6q 3F$P*E,V#r
在企业产品服务中,“先期介入”是指下游用户在研究使用公司产品初期,公司就先期与用户保持有效沟通的一种服务模式。一反这种常规用法,谢企华将之应用到了工程教育领域。
M+iI$kt7H %V.U8?@&f
“先期介入式”工程教育是主张将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看作类似企业产品开发的过程。毕业生是高校生产的“产品”,而企业则是学校的“用户”。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其本质是基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谢企华认为,“学校通过‘先期介入式’工程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配置、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方面都可与企业进行沟通互动。”"R"t2sS?
&w9\&i DGB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两个环节。”谢企华表示,一是要探索培养“高工级教授”。我国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和工程背景,对工程所涉及的知识往往了解不多。高校应该培养具有丰厚工程背景和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6FY*t&j[QN%vnj
dLn'rD4A5n,@sk 在德国,一个称职的工科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工程经验。学校对工科教师的工程师资历在年限上有十分严格的规定,担任工程专业的教授至少要有5年的工程实践经历。谢企华认为,我国高校也应该积极将教师送到企业界进行包括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工程知识、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培训,培养他们成为熟悉工程技术特征及规律的人才。
s7q8~5@'@wca
0qej7n-^OYo “此外,还要加强企业参与度。”谢企华说。在德国,到企业实习是工程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主要传授工程技术的基本技能,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而在专业实习阶段,学生就要在企业中接受准工程师的专业培训。 P@COM

K'a$vY"m]x/O? 谢企华并不讳言,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愿意提供学生见习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即使有学生实习也只是蜻蜓点水,实习效果并不佳。她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签订协议,提供长期固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制订长期的、深入的实习计划,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x9VshJ1JT I-R? RR)j3q
对此,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建国也表示认同。据他透露,上海电气目前正在加强与上海和全国各地的重点院校的信息联系,以期重点院校在科研项目、专业设置、学生能力培养上更贴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使之进一步成为上海电气解决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矛盾的主渠道。 m#Lvr T,I M

zQ G y%W lI/xOl/yu cVpM/o;Z4J3J[
[b]更多阅读[/b]
5?!w1R9g4@{ lw&e2D$x 1G!k#} Ac)U:d*q
(ebil7q
[url=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1059517404190923.html][color=#800000]中国高校工科生突破600万 培养规模居世界前列
9n$t:| [1h)L [/color][/url]
IClu,HC ] [color=#800000][/color]g1HU4~E5G?'wpN
[url=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10992814670191122.html][color=#800000]明年全国公派留学5000人 范围扩至211工程学校[/color][/url]
%f Scv^2j[)j ?
M G&H4q:Fos R'KX5\3t [color=#800000][/color]3l"D&O,cn!G N\ T
[url=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1011830125191383.html][color=#800000]杜祥琬院士:“忙于事务”成工程科技人才最大绊脚石[/color][/url]
*RzS2aAm [/indent][/td][/tr][/table]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26 14:56

高等工程教育: 校企合作建优秀工程师成长平台
[ aZ3I,U KfX/Jq%i
1Bi-FnY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 时间:2007年10月12日 6wWn!j _Nn
  关注高等工程教育①8W-tj(L2j E
2ti6dsDU
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促进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急需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同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也要求高等教育更加面向社会、贴近经济建设主战场,更加注重工程技术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其中深化校企合作,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有效途径。e Xh!P}aY'P

7nk!u$ibU"o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实际能力和个性品格。简而言之,企业需要未来的优秀工程师"头脑灵活"、"双手勤劳"和"脚跟稳健"。
+z6I*OQ)U)~ ~/ZGfwbb'w+[.Bn
所谓"头脑灵活",就是要有勇于挑战、敢于突破、善于实施的创新意识。所谓"双手勤劳",就是要有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灵活应变的实践能力。所谓"脚跟稳健",就是要有勤奋工作、忠于企业、甘于奉献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有自觉拓展、善于应用、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要有尊重他人、相互信任、取长补短的合作能力,要有主动融合、善于表达、快速响应的沟通能力。a{ j3D-v;\J R

fH)DgH^ 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期,我们分别与企业领导、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部门,包括刚离校不久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对校企合作培育工程技术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概括起来,有三条。
w9r-|Y&tr e wZl4kf a r0_aH!c&B
对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要等同重视,做到学以致用$zgc qt0XY

)UE5Hpg!xL 在工程本科教育中,部分专业设置范围较大,如目前的材料专业,由于考虑拓宽就业面,课程设置"口径"比较宽,包括了高分子工程材料和铸造专业,但专业重点不突出,学生工作后进入角色比较慢,企业培养周期长;部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不紧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的期望有距离。9sr4]4[ SM"F9y
)T4{1b Qh
分析其原因,一是现代工业技术发展快速,专业门类比高校专业设置更精细。二是高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企业界与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三是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O9D I/\U3w"P;I;c&?
XY+V)FyI7ph)F 我们的建议和做法是:企业应为高校专业课教学提供实际案例。在这方面,上汽曾做了一些工作,比如,上海泛亚技术中心从技术上全面支持上海交大,将别克凯越轿车中不涉及知识产权的副仪表盘及手制动系统的概念设计,提供给在校学生进入教学和试验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还不够,企业应该把类似于这样的实际案例更多地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上汽将继续通过上汽教育基金会鼓励高校教师编写有特色的专业教材,并准备通过上海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一些企业专家支持高校编写和修订能充分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汽车专业教材。同时,我们还将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高校开设专题讲座,并视其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H8T`K)Pv_"} k
&Rg X]H } ?"T4x.~l 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调研丰富实践经验。校企要把教师调研和学生实习抓实抓细,从政策、制度和具体操作上,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和各种机会,进入企业开展调研和项目研究,丰富其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同时让学习能力强、提前完成课堂学业计划的学生早日进入企业实习。校企双方要共同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管理,企业不能从狭义的眼前利益对待学生的实习,要从长计议,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心会增强。F,{]1U#e#E"J2\
c b.K7I_.| M
校企应建立人才需求和培养的沟通机制。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校要"加强与职业界的合作和对社会预期需求的分析与预测"。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大学的教务部门、二级学院与企业界的工程技术和人力资源部门之间,建立起定期的有效沟通交流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利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明确目标和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x5z&Lw,Qk

z/d/ge |F A0S A FE 加强产学研的整合与融合,做到教学相长
7AH([KR%TtG }b5{"\eeq
作为配有研究型人才的平台和载体,目前部分产学研工程研究中心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培养方法也比较单一。$d:VY$u bx)U
9veXm v5goJ c:C#W d
分析其原因,一是技术项目攻关与研究生培养的结合度不高,只是做项目,未将研究生培养计划列入其中。二是高校与企业资源整合利用的有效性不高,包括企业和高校的师资力量、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未做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有的企业参与面不广。
_UdP;D8`j#t
_bb*jl 我们的建议和做法是:整合现有资源深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工程研究中心的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研究中心作为高校联系企业的平台和载体作用,整合现有校企师资力量和研究资源,结合科研项目,共同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认真落实双导师制等措施,把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作为考核工程研究中心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从而有效推进和深化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N v YbI \!Qw4_ 7]7R2E j1da
融合全球工程资源拓展产学研合作,在整合国内现有产学研资源的同时,要广开思路和渠道,集成和融合全球高校工程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寻求研究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合作伙伴、途径和方法,从而降低自主创新的基础研发和人才培养的周期和成本。.F/@,f YY-L1c

8y.L a cy.m7V8B!vi%ab 鼓励校企专业骨干双向交流和挂职锻炼,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或专业工程系主任,必须具备企业工程技术部门工作或实习的经历。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应定期到高校接受前沿理论和知识的专题培训,并在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一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校企双方应从政策和制度上为双方相关人员的双向交流和挂职锻炼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制订易于操作和管理的推进措施和管理办法。?_+W@"cd#g

h'Fs+f@5MC8q 关注"80后"青年的共性与个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教育pz Z ]MY9z
9@;v_$h%m:]lVN
近五年来,上汽共招聘了6750名大学生,占员工总数的十分之一强,绝大多数都是上世纪1980年以后出生的。根据上汽团组织的最近调查分析,他们的主流值得肯定,但是,有些"80后"青年对于自己"想做什么"有很清晰的阶段目标要求,但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却很茫然。有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比较浮躁。GZ c"c8}%bg
S]%cS0_U&qp6EQu
分析其原因,学习能力较好,社会责任弱化,竞争意识较强,自我意识强烈,创新精神较足,坚韧刻苦缺乏。%[7hTX*oF
Rc5R!aM,h
我们的建议和做法是:高校应加强敬业教育和工程师品格塑造,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认证研究和分析"80后"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国民教育体系,按照社会、企业对未来工程师能力素质的期望,在教学和实践等各个环节,从细微处塑造和养成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等优秀工程师的品格。b]-v N2qs.cE
M}"ic\8eH(X
企业要为人才提供双轨制职业发展道路。在毕业前,校企要共同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校企要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针对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学生就业前后的过渡阶段,提供专业深化(如铸、锻、热处理等)和技能方法的教育培训,缩短其在企业中的适应周期,比如,上海大众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近期推进的预备工程师培养计划,大四或大三的学生从2007年开始,滚动实习三年,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培养优秀工程师的企业意识、实践意识和工程意识。在入厂后,企业要坚持管理岗位与专业技术专家岗位双轨制的职业发展道路,尊重和认可其创造和价值,宽容技术创新中的失败,引导在校大学生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增强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稳定其长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从业心态,不断提高其专业兴趣和专业能力,使工程师成为大学生向往和热爱的职业。GzSm6oft`
v#N#RN"b2YL.j
校企要共同开展"树名师、育高徒"活动,鼓励高校的专业名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承担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通过言传身教,以崇高的职业理想、坚定的职业信念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影响和塑造未来工程师的能力和品格,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a!?.g0D Y B
2bv4lp)jZ7MM
面临时代前进、行业竞争的环境,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工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上汽集团将一如既往,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把教书育人和造车育人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和发挥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共同努力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和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 沈建华)
ZK/S)p!Q:w D^k1C
NrRi(\ 《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2日第3版 t1\-{F0c\g4~N
(m)mr|_8E:b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26 15:07

[quote]原帖由 [i]Candy1982[/i] 于 2007-10-26 14:55 发表 [url=http://www.heubbs.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72501&ptid=20328][img]http://www.heubbs.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l(PuJ.U mi~M [url=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10992814670191122.html][color=#800000]明年全国公派留学5000人 范围扩至211工程学校[/color][/url] $j3q%bq:CPt-o
[/quote]
8a_|6`^R 0`FoF_)Bi(}
0a*udW)_skG${
[table=98%][tr][td=1,1,21%][url=http://bbs.hrbeu.edu.cn/viewpro.php?uid=20693][b][color=#003366]jiaoyan[/color][/b][/url]
qz]2Y%t!K8D3\8x [font=Arial][size=2]上等兵
WP RimI9O h [img]http://bbs.hrbeu.edu.cn/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img]
VJwb8D0J2P ] y1h{ ,[yW-p@2glfD

,dHJ y[ ?7l uC$kL;F^*X1_
UID 20693
A$`,P hlb"A G3h 精华 0
?e A:W;x$[4| oGI 积分 71
w4f3V&xr X s 帖子 28R-QK9rX7l4e!_*`/X
阅读权限 10
K/R4]f)Xt`X.\T 注册 2005-4-25_G H"d5b"e;is
状态 [b]在线[/b] 'RBmj5W&U$\ eZ

i(x_R,Y T{)N$ZX [/size][/font][/td][td=1,1,79%][table=98%][tr][td][size=2][font=Arial][b][广告]:[/b] [/font][/size][url=http://bbs.hrbeu.edu.cn/viewthread.php?tid=381557&extra=page%3D1][font=Arial][size=2][color=#003366]工程之家版面精简征求意见贴[/color][/size][/font][/url] [b][size=2][font=Arial]关于公派留学生
sJ ]ox)A&L
1mq;[8n TV p [/font][/size][/b][size=12px][font=黑体]Sample Text[/font][size=3]Sample Text[/size][/size][/td][/tr][/table][/td][/tr][/table]T#@\:|.ga m-X4K(IS
$`{xus1s:[(T
关心[u][b][color=#ff0000]公派[/color][/b][/u]留学的研究生同学们:国家确实要把[u][b][color=#ff0000]公派[/color][/b][/u]留学生的计划由原来仅限于985院校推广到部分211重点院校,我校的情况是现已争取到专项的 国家(韩国等)合作与派遣,其它形式现正在接洽之中,望稍候等待.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26 15:10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教育部为了配合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实施,而设立的国家财政单独拨款资助优秀学生出国留学项目。从2007年至2011年,国家将从49所重点高校中每年选派5000名在读优秀博士生或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赴国外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导师学习、研究6至48个月,入选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的生活费和国际往返旅费由国家资助。TF+F{u4T
$`Q(Y8ff!|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旨在培养一批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填补我国前沿学科及空白学科的人才缺口,打造国际人才交流和培养的平台,是着眼于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举措,无论从派遣人数还是从资助力度来看,都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规模最大的一次。 &GDPSO8^0s
T/R]#k$m/kQ9\
6K"\7bxz-q Q@
出国前先签留学协议
k:u @G F:|
0uvb;_"_AJ9N1l4q 留学两年能回国一月
.Y5_H B#]fV
7y r~?wbp 学成须回国服务两年
"HR-}j9aU] r8ni$t'F-S@.W
2007年公派名单
9h#VrY2P"u"Lg [url]http://www.csc.edu.cn/gb/readarticle/readarticle.asp?articleid=2549[/url]
_Pl(I(x [(K-J B$j"A!Q"?c){
据说我校已争取到2008年的名额:rolleyes:

高西 发表于 2007-10-26 15:11

可怕的现实

上将 发表于 2007-10-26 15:13

不错呀,加油招!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