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家园's Archiver

武汉人 发表于 2007-10-26 06:23

我校友亲手送嫦娥奔月!

皮水兵  2003年毕业于我校412班 分配至西昌发射基地
[url]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5/162514163334.shtml[/url]

上将 发表于 2007-10-26 06:38

昨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控制中心内,各系统人员紧张忙碌着。人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身影,听到此起彼伏的调度口令。他们就是在“嫦娥一号”背后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他的脸可能不会出现在电视上,但摄像师一定会给他的手一个特写。因为10月24日18时05分,许多人都关注着他手上的一个细微动作。

  他叫皮水兵,为“嫦娥一号”发射揿按钮。

  这个重庆小伙子常说自己很幸运——长征系列
火箭第100次发射;3号发射塔改造升级后,首次运用远程控制模式发射……“嫦娥”奔月已是他第4次揿下发射按钮。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不到5年,为何屡获机遇垂青?一名同事跷起大拇指说:“皮水兵悟性高、工作责任心强,尤其是心理素质好。”

  首次揿按钮时很紧张

  “其实,我很紧张。”回忆第一次揿发射按钮的感觉,皮水兵十分感慨。2006年12月8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整装待发, “长征三号甲”火箭昂首屹立在发射台上。发射时刻临近,他心跳越来越快,虽是冬天,手心却不停冒汗,连背心都湿透了。面前的数十个按钮里,发射按钮只有一个,且颜色醒目,他却一直担心会不会揿错。

  倒计时开始,“10、9、8……点火!”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他迅速把手死死按上盯了很久的红色按钮,生怕用劲不够,影响发射。一声轰鸣传来,火箭顺利升空。过了许久,他长舒一口气,才发现手还保持着刚才的姿势,而汗水已浸湿了发射按钮。

  首次担任发射控制台操作手,他表现出色,从此成了发射场的“金手指”。

  紧盯200多个信号灯

  不了解发射的人常问:不就是揿按钮嘛,有啥难的?

  带着疑问,记者走近皮水兵的工作岗位,发现这项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一揿。操作手面前放着4台19英寸
液晶显示器,上面有200多个信号灯,每100毫秒刷新一次,实时显示火箭控制系统的各种参数。揿按钮前,他必须时刻盯着这些花花绿绿的信号灯,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解决,否则将直接影响发射进程。

  2007年5月30日,“鑫诺三号”卫星发射前,皮水兵照例参加火箭加注功能检查。他就像一个进入战斗状态的狙击手,一动不动地盯着200多个闪烁的信号灯,生怕有一丝疏漏。突然,一个信号灯异常亮起,他迅速判断情况,上报指挥员,此时距离发射不到36小时。他和同事们一起排查硬件、测试软件,终于在2小时内发现故障,解决了问题。

  事后设备返场检测发现,故障原因是软件设计缺陷,发生率在千万分之一。如果在发射时出错,后果不堪设想。

  29个动作一气呵成

  在火箭发射前2小时内,皮水兵共需做29个动作,不能有一丝失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自学了火箭设备原理,吃透了地面测试设备特性,掌握了火箭控制系统操作规程,记下的学习笔记超过10万字。

  如今,他能胜任卫星勤务保障、地面电源、火箭仪器仓等5个岗位,不仅对操作规程倒背如流,而且对每个动作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这么做,做了会有什么效果,都了然于胸。

  “上午固定火箭脱拔电缆,下午讨论发射预案,晚上参加任务调度会,工作紧锣密鼓,进展顺利有序。”谈起自己的工作,皮水兵自信满满。说起为“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揿下按钮的那一刻,他笑容灿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世界航天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能在这里工作,我已实现了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读书时的梦想。能在这么光荣的岗位上,为这样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射做贡献,我很骄傲!”

  【焦点故事】

  “01”指挥员发出“嫦娥”点火口令

  “1分钟准备……20秒钟准备……5、4、3、2、1,点火!”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挥员李本琪洪亮的声音。这是他第11次站在“01”指挥员的位置上。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嫦娥”飞天,国人圆梦。

  一声口令15年苦功

  高个子、瘦脸庞、金丝边眼镜,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大多数时候他不显眼,可一到发射任务前,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从沉静的“秀才”变成运筹帷幄的“指挥家”——组织火箭测试发射的整个过程,调度发射场上数千名航天专家和科技人员,下达火箭“点火”命令。

  15年前,李本琪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年里,他就全面掌握了火箭测试发射的相关知识。此后,他又从火箭研制设计学起,熟练掌握了火箭结构原理。

  李本琪笑着说:“我第一次参加发射任务时,手脚发抖,汗如雨下,发射完衬衣都湿透了。”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总是显得镇静而坚定。几年来,李本琪先后担任“长征二号C”“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等几种型号火箭的“01”指挥员。李本琪也因胜任指挥5种不同型号火箭的“01”指挥员,成为中心头号“多面手”。

  “这几年,我从来没有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剧,住在四川大邑的父母也无暇顾及,就连爱人生病,也只能把她送回家。谁不想吃爱人做的饭,看着孩子围着自己转。但有些事情总需要人去做。”

  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常有人问李本琪,“01”指挥员跟播音员有啥两样,不都是按照准备好的稿子走程序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卫星发射如同一场战斗,‘01’指挥员就是前方指挥员,必须敢于负责,果断决策。”李本琪在发射任务中多次遭遇“险境”,而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最终确保发射圆满成功。

  今年4月14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大雨滂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矗立在发射台上。进入倒计时4分钟程序后,测试人员报告:一个为火箭供气的连接器未按规定脱落,若不在3分钟内脱落,火箭点火升空时必然被其拉扯住,火箭、卫星乃至整个发射场都可能不保。此刻,100多人的远控大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本琪身上。他临危不乱,在1分钟内连续下达7道口令,相关人员默契配合。终于,1分钟后故障排除,火箭顺利升空。

  发现问题多问为什么

  “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全部采用液氢液氧作为三级推进剂。这种燃料低温高能、推力巨大,但易燃易爆,任何一丝意外都可能导致星箭俱毁。发射安全,是李本琪最关心的。遇到问题,他总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次发射任务中,火箭三级
发动机在做气密性检查时,涡轮废气排气口出现少量丝质多余物。按照测试程序,清除多余物即可放行。然而,李本琪却想得更多:丝质多余物虽小,但哪怕是一根毛发,也可能给星箭带来灭顶之灾。他不断问自己:多余物是怎么进去的?其他部位还有没有类似多余物?在他的提议下,工作人员找来测试内窥镜,硬是把整个火箭的所有活门和发动机管路全部检查了一遍,确信没有任何问题后,他才在放行通知书上签了字。

  李本琪11次担任“01”指挥员,消除薄弱环节300多处,最终赢来了发射任务的全战全胜。他说:“我在这个岗位上,就必须如履薄冰、尽职尽责。”

  【焦点链接】

  空调保障员为“嫦娥”送暖风

  尽管秋风阵阵,凉意渐浓,但在发射塔内的卫星测试区里,却感觉温暖如春。“嫦娥一号”发射前,测试区一直保持恒温。空调保障员们用他们的细致与耐心,为嫦娥送去习习暖风。

  每次发射完,体重减轻三四公斤

  空调保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些大功率的空调功率达到600多千瓦,每天耗电就有6000多度,噪音高达120分贝。卫星火箭入塔之后,在这样的环境中需要工作20多天,每天24小时坚守岗位。

  “白天和晚上气温不同,晴天和雨天温度差异很大,要一直保持卫星的恒温状态,就必须盯住显示屏,时刻准备调节温度。”发射场空调系统负责人刘荣伟说。

  吃住不离岗位,是刘荣伟的日常生活写照。为了做好星箭温度保障,刘荣伟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左右。每次完成发射任务后,体重要减掉三四公斤。

  在电话里听女儿咿呀学语

  2005年空调大规模改造时,刘荣伟在家休假,正赶上妻子临产。听说很多设备和技术别人不太懂,他主动申请返回岗位。火车到达西昌时,他接到了女儿降生的消息。那一刻,在人来人往的站台上,他泪流满面。

  由于工作繁忙,这次归队后刘荣伟2年没回家探亲,只能在电话里听女儿咿呀学语。

  今年,赶上高密度任务和嫦娥工程,设备改造较多,技术要求很高,刘荣伟更没时间回家了。妻子带女儿来看他,在家属院里住了40多天。发射场和家属院隔得很近,可为了时刻注意温度动向,他几乎没在家属院住过。看到他这么忙,通情达理的妻子带着女儿提前回家了。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细节

  “航天发射是一个细活,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发射失败。”刘荣伟常常负责质量跟踪,他的原则是“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

  在一次例行检查中,他突然听到空调中传出一声异响,可是声音一响而过,其他人都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刘荣伟坚持己见:能有一次就会出现第二次,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如果在发射中出现,必然会影响任务进程,甚至影响成败。他在设备前整整蹲了一天,终于在下班前听到了第二声异响,并断定问题出在一台电机风扇上面。打开一看,原来是叶轮的一个螺栓松动了。他的较真,把隐患解决在萌芽中,转危为安。

上将 发表于 2007-10-26 06:41

“上午固定火箭脱拔电缆,下午讨论发射预案,晚上参加任务调度会,工作紧锣密鼓,进展顺利有序。”谈起自己的工作,皮水兵自信满满。说起为“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揿下按钮的那一刻,他笑容灿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世界航天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能在这里工作,我已实现了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读书时的梦想。能在这么光荣的岗位上,为这样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射做贡献,我很骄傲!

PS:当时发射的时候我就想,这里面肯定有校友啊,没想到居然是揿按钮的~太赞了...

wmy7018 发表于 2007-10-26 07:16

这是我们的骄傲。

上将 发表于 2007-10-26 08:02

这哥们也忒年轻了~

whitetea 发表于 2007-10-26 08:40

[quote]原帖由 [i]wmy7018[/i] 于 2007-10-26 07:16 发表 [url=http://heubbs.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72254&ptid=20743][img]http://heubbs.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是我们的骄傲。 [/quote]
没错,自豪一下

之之 发表于 2007-10-26 09:21

能是院士就好了

上将 发表于 2007-10-26 10:19

帅哥连的~
院士估计都会手抖的...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26 14:34

五代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
50年零4天——从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国,至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人已历五代。
    留美的钱学森属于第一代,留苏的王永志是第二代,他们“用算盘算出导弹”的创举,成了永远的历史传奇。
    中国自己培养的戚发轫、黄春平都是第三代,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没有动摇,也经历过“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无奈,但他们最终创造了把杨利伟送上太空的辉煌。
    神舟五号成功后,第三代退居幕后,神舟六号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48.7岁——第四代航天人全面接班。
    当初离开航天界的人开始后悔了,数不清的博士、硕士挤到了航天事业的大门前......
    第一代激情,第二代火热,第三代严谨,第四代务实,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选择了航天的第五代将是什么?

...  ...

承载希望的新一代

    2001年,当沈朝阳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毕业来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时,愿意来这儿的人还不多。他不会想到,几年之后想进这个单位难如登天。沈朝阳来这儿的原因是,这个单位在北京,而他想在北京找个工作。农家出身的他家境不太好,上大学的钱都是父母跟乡亲们借的,因此,他对这份工作备感珍惜。
    如今,沈朝阳已经是飞船供配电与电缆网方面的行家里手,他要负责带队把长达30公里的各种电缆和130种换电器安装到飞船上,使飞船的每台设备都能得到正常供电。
    神舟五号成功后,几家相关研制单位门庭若市。中国的航天人才,进入历史上最繁荣时期。
    28岁的赵志刚认为,能够成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一员实属幸运。
  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的赵志刚回忆:“当时院里去我们学校招人,排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头。只有博士生的简历才收,并且还必须是专业对口的,我这个硕士听说后连队都没敢排。”
    想从事航天事业的强烈愿望驱使赵志刚一个人跑到了北京,他直接闯进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大门,把简历送到了人力资源部的办公室里。他的做法十分奏效,现在,他已经出任飞行控制试验队的调度员。
    只有几个月的工作经历,赵志刚就赶上了神舟六号发射,他显得十分兴奋。与沈朝阳不同,他觉得搞航天“很有意思,不像其他工作总有使人乏味的那一天,这一行让人永远不感到乏味。”
    成长于一个多彩的年代,新一代航天人有着各自不同的梦想与追求。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老一辈,谁也不知道,再过20年,当新一代航天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脊梁时,他们将会创造出怎样的世界!
    66岁的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们讲航天。他说,一堂课哪怕只能激起一个孩子对航天的兴趣,我也就满足了。
    那是中国航天更远的未来……

[url]http://www.eastobacco.com/zhoukan/ReadNews.asp?NewsID=41459[/url]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26 14:35

[align=center]“嫦娥”发射成功 航天展热了   [/align][align=center][img]http://www.hljnews.cn/pic/0/10/01/35/10013525_999954.jpg[/img][/align]

25日,大学生正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实验室的航天设备展厅参观。据介绍,“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大学生中形成了航天热,许多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也对航空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来这里参观。

[发表评论]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作者: 首席记者 鲁明 摄 编辑: 李爱民 07-10-26

Candy1982 发表于 2007-10-26 14:35

我校再次获得航天人才贡献奖

作者:黄斌强 文章来源:工学周报 点击数:893 更新时间:2007-10-25 20:23:43   
热 荐  ★★★
   
18日召开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08年高校毕业生接收会议上,我校继2002年后再次获得“航天人才贡献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吴卓在讲话中强调,这一奖项是对5年来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输送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等院校给予的奖励,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发展离不开获表彰的高校在人才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长期以来,我校就业工作部门一直与航天集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毕业生进行献身国防的系统教育和指导,积极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国防系统建功立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各大军工集团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url]http://gongxue.cn/xinwenkuaibao/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200[/url]

之之 发表于 2007-10-26 14:45

学习中

上将 发表于 2007-10-26 15:24

三分钟热血,当年杨利伟飞天的时候,飞行器的哥们屋里都放个火箭模型哦那个,像那么回事似的...

wmy7018 发表于 2007-10-27 08:18

热情是可贵的,不要泼冷水。

之之 发表于 2007-10-27 15:04

老头 说话总是对的

上将 发表于 2007-10-27 15:14

嗯,帅哥连~

之之 发表于 2007-10-27 16:12

?老汉

上将 发表于 2007-10-27 16:19

不是,按电钮的校友~

wmy7018 发表于 2007-10-28 07:05

希望有更多的校友成为栋梁。

上将 发表于 2007-10-29 08:41

难道都成为按电钮的?

页: [1] 2 3 4 5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