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家园's Archiver

遥远的可可西里 发表于 2008-2-14 10:59

【澄清】网络编辑:请手下留情,别乱改标题!

网络编辑:请手下留情,别乱改标题!     
作者:【李开复】
2007-11-29 10:05:02


  
  最近,我接受了平面媒体的两次有关中国学生的采访。采访中,两位记者思维敏锐,话题针对性强,我们的交谈非常愉快。采访结束后,刊出的文章质量也非常好。可几天之后,就不断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我最近总是在批评中国学生。我当时十分诧异,在两次采访中,我所谈及的主要是对中国学生的建议和期望,“批评”二字何从谈起呢?



  上网搜索一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少网络媒体在转载这两篇文章的时候,竟然都对文章的标题做了有违文章原意的修改。文章虽然一字没改,但是改了标题,整篇报道就变样了。



  第一篇文章,我谈的是中美学生的差异。在文章中,我客观地列举了中美学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这些不同之处提出了对中国学生的建议和期望。这篇文章被转载到到网上后,文章标题先是被改成了《李开复:中国学生不够积极主动需要指导》,这其实只是截取了原文第一节的小标题。稍后,一批内容相同,题为《李开复谈中美学生差异:中国学生基础好但无思想》的转载出现在网上,这一次的改动已经偏离了原文的主旨。再后来,第三批转载者竟把标题修改成了《李开复:中国学生无思想》,我猜,这多半是网络编辑在利用“炒作”式或容易引起争议的标题来吸引“眼球”了。



  在另一篇文章中,我谈到学生要有积极性,不能一切怪罪学校。就算再艰难的环境里,要为自己负责,利用学校的资源努力自修。结果,类似的标题修改“三部曲”也发生在了这篇文章身上:



  第一批网络文章:李开复寄语大学生:一直抱怨永难成功

  第二批网络文章:李开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怪自己

  第三批网络文章:李开复对现代大学生失望:找不到工作怪自己



  我不知道网络编辑们如何从原本建设性的文章标题及内容中得出了“李开复对现代大学生失望”的结论。任何读过我的文章或听过我的演讲的人都知道我对中国大学生充满希望。这个标题不但不准确,甚至与事实相违。



  标题被篡改对读者有什么影响呢?部分读者只看标题就对我产生了误解,这对记者、读者、采访者都不公平。部分读者本来对学习态度和就业的话题很有兴趣,但是看到这么肤浅的标题反而不看了。还有部分读者喜欢看争议性高的文章,但是一点击发现只不过是一片谈积极性的文章,一点争议也没有,所以他们也感到失望。结论:不负责任地、只为了吸引眼球而修改标题,会误导所有的读者。



  其实我也知道,有些网络媒体这么做是为了增加点击率。这种作风或许对短期的点击率提升有所帮助,但是误导读者只可能造成他们对该媒体失望。而且,从长远来看,这将让新闻工作赖以生存、发展的“真实”和“诚信”在公众心中逐渐消褪,并进而使整个媒体环境失去读者和被采访者的信任。



  美国的资深媒体人Jim Lehrer说过:“媒体的第一职责是说实话。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我们的客观、公正、深度,而不是哗众取宠。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不是从事娱乐业。”



  在互联网时代,编辑的作用更显得举足轻重。我接触过的大多数平面媒体的编辑和许多专业素养深厚的网络编辑会始终用“真实”和“诚信”要求自己,并根据新闻工作的准则去聚合内容,选择要点,用坚定、求实的笔触描述新闻事件,探寻新闻真实,用建设性的观点和生动的事例引导读者,为读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最可靠的新闻报道。



  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记者、编辑(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能在互联网时代发扬“说实话”的传媒精神,用“客观、公正、深度”赢得读者。



P.S. – 看到这里,不妨确认一下,转载这篇文章的有没有改我的标题。标题应该是:“网络编辑:请手下留情,别乱改标题!”如果被改成什么“李开复炮轰中国媒体”那就真的非常讽刺了。



文章引用自: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0c9z.html[/url]

whitetea 发表于 2008-2-14 12:53

哈哈,这就是网络的缺点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