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翻尽千古案,我以我血荐蚩尤
我们不仅仅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蚩尤是中华民族形成之初的人文三始祖
中央电视台一频道从97年2月7日陆续播出二四集电视连续剧《炎黄二帝》,该剧由河南电视台和许昌电视台联合摄制,国内版权归中央电视台所有。据新华社消息,这是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广播电视厅组织创作的重点剧目。中国文联主办的《文艺报》2月20日在第三版用通栏标题和整版篇幅进行宣传,广电部部长孙家正、《求是》杂志副总编荀春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童道明等人在评价文章中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这部电视剧和《文艺报》的文章对苗族始祖蚩尤的描写和评价,引起了苗族的强烈不满。为此,贵州省苗学研究会召集在贵阳的部份苗族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听取意见,现将与会人员的意见归纳如下:
一、蚩尤是苗族崇拜的始祖
1、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苗族简史》一书认定:“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叫‘九黎’,以蚩尤为其首领。”“九黎战败以后,……到尧、舜、禹时期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即史书上所说的三苗。‘许多史书都认为苗族和三苗有亲缘关系,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苗族人民较普遍地将蚩尤视为自己的祖先,湘西、黔东北的苗族祭祀时,须杀猪供奉‘剖尤’,并传说‘剖尤’是远古时代一位勇敢善战的领袖。‘剖’,按湘西苗语意思是公公,‘尤’是名字,‘剖尤’就是‘尤公’之意。”“川南、黔西北一带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
2、国家民委“八五”规划民族类统编教材《苗族历史与文化》一书同样认定:“蚩尤九黎是苗族最早的先民,‘九黎’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的三大部落联盟集团之一,蚩尤是‘九黎’部落联盟集团的首领,是传说中我国远古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苗族世代崇拜的英雄”。“苗族长期以来尊蚩尤为其始祖,把他当作祖先和英雄加以崇拜。”
3、居住在海外的300多万苗族崇敬始祖蚩尤。苗族是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蚩尤既是始祖,又是至高无上的神。苗族不论迁徙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的始祖蚩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迁徙到美国的苗族同胞就曾派代表回到中国,在河北涿鹿寻找到即祖蚩尤墓时,百感交集,虔诚地蚩尤墓前行跪拜祭奠大礼。祖籍贵州威宁的台湾著名苗族作家、史学家、啊酏粗的李敖,始终念念不忘苗族始祖蚩尤,燕作诗“落落何人报大仇,明珠岂肯做暗投?信手翻尽千古案,我以我血荐蚩尤。”民誓为苗族始祖蚩尤翻案并愿意献出自己生命的心迹。
二、蚩尤及其九黎部落为创造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考古民现的“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与蚩尤和九黎部落有密切联系,这些考古资料均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跟蚩尤九黎部落活动年代地区大体一致。这些文化遗存其社会经济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1)以农耕为主,大汶口文化是粟为主有农业,大溪文化则以种植稻米的农业为主,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亦出土了稻作遗存。河姆渡文化赂栽培的籼亚种晚稻型水稻,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也是亚洲最古老的稻米实物遗存。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良渚文化已人工饲养家蚕,并出土苎麻织物。
(2)以石器为主的生产工具,大汶口文化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是磨制精致的石器。
(3)以制陶为主的手工业,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多为红陶,中期增加灰陶和黑陶。大溪文化为红陶。
(4)以干栏式为主的建筑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创造了干栏式及一套榫卯结构,代表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有别于黄河流域的一种建筑类型。现在大多数苗族仍保留这种建筑。
蚩尤九黎部落还最早发明冶炼,创造兵器,最早使用刑法并建立原始宗教。
正如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论证说的那样,当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活跃于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之时,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还“居住在涿鹿地方的山湾里,过着往来不定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
三、电视剧《炎黄二帝》用封建时代尊王攘夷的思想塑造了一个愚昧凶残的蚩尤形象。
1、电视剧《炎黄二帝》使用“三突出”,“高、大、全”的艺术创作手法,把炎黄二帝塑造成具有怀仁铺义美德,给人类创造文明幸福的,真善美的正面形象,把蚩尤塑成愚昧、凶狠、残暴,给人类降临灾难的、假丑恶的反面形象。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看看《炎黄二帝》的情节对话和评论摘录。
(1)部分情节摘录:
炎黄二帝面目慈善,爱民如子,关心臣民疾苦,黄帝对杀过他的人都能捐弃前嫌,蚩尤部的人纷纷投奔他,炎黄二帝是处处都讲仁德的君王。而蚩尤却时时都眼露凶光,对手下的人动辄打骂甚至斩杀,为他累立战功的穷奇也死于他的大刀之下,由于蚩尤暴虐,他的手下人众叛亲离,许多能人如风后、玄女等都离他而去跑到黄普门下,善良的蚩尤夫人痛恨蚩尤的暴虐,当玄女对她说:“夫人,你要为民除害”时,这位夫人慨钉接过玄女给的毒药,放进蚩尤要喝的汤里。蚩尤的儿子反对蚩尤杀人,问蚩尤说:“父王,他们又没有惹咱们,为什么要去杀他们。”蚩尤已经凶恶到儿子反对,妻子要毒杀自己的地步,当巫师传递天神“善者死为神,恶者死为鬼”的圣言时,蚩尤仍然不死不悔改,杀死巫师。真可谓天怒人怒,死有余辜。
黄帝与蚩尤部落的常先有一箭之仇,黄帝不记仇。常先是蚩尤抱养长大的孤儿,对常先来说蚩尤有救命养育之恩,因为常先看不惯蚩尤的暴虐,最后投奔黄帝,亲手用箭射死自己的恩人。
文字的创造是因为蚩尤烧、杀、掳、掠,为了记下蚩尤做的坏事,黄帝命令苍颉说:“你把蚩尤做的坏事都记下来,以后再算总帐”。苍颉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没有能记下来,苍颉一气之下便创造了文字。
陶器的发现是蚩尤烧房子,把宁封难女娃塑的泥像烧成了陶像,宁封才发现了制陶。
蚩尤发现铜的制作,便用铜制造刀剑杀人。黄帝却用铜来制造耕地的犁,并教族人耕种。
蚩尤对规劝他不要篡夺炎帝天子位的手下人残忍地杀死。
蚩尤部落只知道杀人放火,四处掳掠,不从事狩猎、畜牧,不懂农耕种植,不知道养蚕织布,不知道制作陶器,没有医术,不会造屋室居,仍然在山洞里过着穴居的生活,更创造不出文字记事,还处于野蛮落后的蒙昧时期。而炎黄两个部落狩猎、畜牧、农耕、养蚕、织布、制陶、医术,造屋室居、创造文字等等发明创造数不胜数,炎黄已进入先进的文明时期。
蚩尤攻进炎帝部落,人造棉体屠杀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
部分对话摘录:
“蚩尤对我们又杀又抢。”蚩尤不断来捣乱,又是烧房子又是杀人。“
“蚩尤大王抢起东西来象老虎下山一样。“
黄帝对风后说:“跟他(蚩尤)学,学什么?学杀人放火?”
黄帝手下人对黄帝说:“那不是蚩尤吗?大王,你不是要为天下人除害吗?”
黄帝:“野狼(蚩尤)养不成家狗。”
黄帝对炎帝说:“讨伐蚩尤,联合除凶,要靠你这面大旗。”炎帝说:“蚩尤大恶,联合除凶是个好办法。”
炎帝对天高呼:“蚩尤作乱,天理不容!”
(3)《文艺报》部分评论摘录:
中国社科院童道明说:“蚩尤就是一块乌云。小学上历史课就听说这个神秘而恐怖的史字”,“蚩尤……眼里时露凶光。”“炎黄二帝是最早掌握人类黎明时期的最高智慧——农桑是‘衣食之源’的中国人。”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炎帝教黄帝播种子。那么蚩尤呢?就是最早‘带持刀剑,而家无畜牧的中国人’,他们以为只要有‘刀剑’在身,就不愁抢不到肉吃。蚩尤发现了铜的制作,他想到的是做杀人的刀;黄帝也发现铜的制作,他想到的是造耕地的犁,这就是炎黄二帝与蚩尤的公野,善恶冲突的根子也在于此。看了《炎黄二帝》后我想信了对华夏历史上最早的这场善恶冲突所作的艺术解释,也相信了我们炎黄子孙的始祖的遗泽中包括着他们的怀仁辅义的美德。”
《求是》杂志副总编荀克荣说:“蚩尤是个异于传说的新形象……在他身上显露出后来阶级社会中得到充分发展的统治者的奸诈和狠毒。……黄帝无疑是这个过渡时代的最杰出代表,他既继承了炎帝的美德,又摒弃了炎帝一些陈旧观念,既不拒绝必要的斗争,又分明不同于蚩尤的残忍。”
从以上摘录可以看到,电视剧《炎黄二帝》塑了一个恶魔蚩尤,因为他做尽坏事,所以他罪该万死。 四、炎帝、黄帝、蚩尤形象敦善敦恶,汉文古籍众说不一。
《庄子·盗跖篇》:“神农之世……耕而食,织而衣服,无有相害,此至德之降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商君书》:“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殁,以强胜弱,以众暴寡,古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国语·晋语》:“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类,故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二帝用师以相济,异性则异德,异德则异类。”韦昭注:“神农三皇也,在黄帝前,黄帝灭炎帝,灭其子孙耳,明非神农可知也。”
《新书》:“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爷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首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汉漂杵。”
《新书·益壤》:“炎帝无首黄帝伐之。”
《淮南子·兵略训》:“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
《史记·五帝本纪》:“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与炎帝占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尸子》:“古者黄帝四面”(注:“孔子的学生问孔子,黄帝四面是不是黄帝有四张面孔。”)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候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弗能征。于是轩辕习用干伐,以征不享,诸候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志林》:“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立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
《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擒)杀蚩尤。”
《太平御览》“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
从以的摘录的汉文古籍上看出,法家典籍说黄帝“不能致德”,“内行刀锯、外用甲兵”。“黄帝四面”,黄帝并不仁义。炎黄二帝虽是同母异父兄弟,却“二帝用师以相济(挤)”“黄帝灭炎帝,来其子孙耳”。
儒家典籍把黄帝树立为正统,美化黄帝。司马迁作《史记》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所以司马迁把黄帝写入正史时,删除百家对黄帝不恭的文字描述。儒家说黄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黄帝仁义”。因为黄帝正统,所以连儒家都对炎帝颇有微词“炎帝无道”,“炎帝为火灾”,“炎帝欲侵陵诸侯”。儒家最痛恨的自然是蚩尤,司马迁用最激烈的语言来咒骂蚩尤,说“蚩尤最为暴”,“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汉文古籍对炎、黄、蚩尤善恶的评价,在司马迁作《史记》以后才算有了统一说法。
五、苗族民族传说中的蚩尤是善神,黄帝是恶神。
《蚩尤神话》中传说:“蚩尤从小聪明伶利,十八岁就懂得了一百二十种礼规,能应天下事,掌握了一百二十种药,成了能治百病、起死回升、返老还童的神医;精通了十二副神,成为能呼风唤雨、懂天知地、明阳晓阳的大神。”“黄龙公(黄帝),我们老辈人从开天劈地起就住在此地。我们没有去掠夺别人一寸土地,也没有与别人惹过纠纷,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出兵攻找我们”……老先翁骂黄赤二友公(炎帝、黄帝)“杀死了我习爱的徒弟蚩尤,血洗阿吾八十一寨,残害万众生灵,天理不容。”看来苗族民间传说对黄帝的描述也是“其文不雅驯”的。
民间传说并不是史书,但苗族的历史有不少是写在传说里的。
六、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炎、黄、蚩尤三大部落之间的冲突。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在英雄时代“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开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为掠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动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一句话,财产被当做最高福利而受到赞美和尊敬,古代氏族制度被用来替暴力掠夺财产的行为辩护。”炎、黄、蚩尤三大部落正是处于恩格斯所指的英雄时代,这个时代出现的抢动和暴力是一种正常的营生。中国的汉文古籍作了如实的记载,如《商君书说》:“以强用于 弱以众暴寡,故黄帝内行刀据,外用甲兵。”《史记》说:“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勿能征。”炎、黄、蚩尤三大部落为了争夺微簿的生存资源而发生冲突征战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必然现象,那里只有部落联盟。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指出:“不论在地球上任何地方,不论在低级、中级或高级野蛮社会,都不可能从氏族制度下面自然产生出一个王国来,……英雄时代的所谓王国,只不过是军事民主制而已”。这就是说,那个时代并无所谓国家、帝王之说,也不存在反叛、暴乱和征伐等正义和非正义的价值观。
炎黄两大总工少最早发祥于黄河上游渭河流域,蚩尤九黎部落则发祥于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三大部落为了发展,不断进行征战,最后于涿鹿遭遇;黄帝与炎帝三虞于阪泉之野“,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三大部落互相抢动、暴力掠已经习以为常。摩尔根说,野蛮社会”每一个部落对于未与它缔结和平协定的任何部落都处于交战状态,不论什么人都可以自由地组织一支战斗队去远征他所想要打的地方,……当一个部落受到攻击的威胁时,也采取同样的方式组成战斗队来应战“。试想在这样的野蛮社会里,会产生出儒家所宣扬的具有怀仁辅义美德的炎黄二帝吗?炎黄不带领其部落进行掳掠烧杀、不争夺微薄的生存资源,其部落还能生存发展吗?电视剧《炎黄二帝》用唯心主义史观进行创作,塑造只讲善良、仁义,不用暴力掠夺的炎黄二帝及其部落。为了反衬,便又塑造出了只用暴力掠夺 ,不讲善良仁义的,邪恶的蚩尤及其部落。离开了野蛮社会的历史,虚构出封建社会儒家所需要的艺术形象,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产物。对炎、黄、蚩尤三大部落的冲突征虞,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评价。文艺作品不是史书,然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文艺作品可以用历史唯心主义去改写客观存在的历史吗?《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祭毅在《文艺报》上评价《炎黄二帝》说:“有的文艺工作者,打着弘扬民族文化的旗号,却肆意宣扬封建迷信,宣扬唯心主义哲学种种。”这句话算是说对了。
七、歌颂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中国的长治久安。
江泽民主席给文艺工作者阐述关于中华文明时说:“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最深刻根源,在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五千多年来,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在共同抵御外侮的斗争中,相互帮助增进友情,融汇为统一的、团结的中华民族,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多无一体,多源汇流。五千多年前,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部落联盟在涿鹿鼎立立汇,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初始,他们共同草创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炎帝、黄帝、蚩尤是中华民族形成之初的人文三始祖。社会主义的文艺当然应该大力歌颂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歌颂中华民族的人文三始祖。在歌颂中不应该带着历史的偏见去褒炎黄而贬蚩尤,如果在中华文明的各个源流中去随心所欲地进行褒贬,其结果必然导至人为地去割裂一体的中华文明,有意识地在中华文明里播撒下互相排斥的种子,伤害参与创造中华文明各民族的民族感情,损害中华民族的团结。电视剧《炎黄二帝》的初衷一定是歌颂中华文明,但由于作者没有认识到中华文明不是一元一体,而是多元一体,多源汇流;所以就必然有意无意在古老的中华文明沃土上,挖开了一条机关报的裂痕,鲁迅先生就曾经提醒人们注意古代裂痕,他在《准风月谈》中说:“苗族大失败之后,都往山里跑,这是我们的先帝轩辕氏赶他们的。”广电部孙家正部长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说:“黄帝说了一句很伤感情的话,说裂痕不是一把土能填满的,……我觉得这地方冲突不宜强化。”恰恰是这一裂痕的强化,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当贵州省苗学研究会在96年12月从传媒上知道这部电视剧时就非常耽心这一点,为了避免出问题,曾给广电部、中央电视台、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广电厅、新华社河南分社、河南电视台、许昌电视台去信,强调不希望看到因为丑化蚩尤而引起民族矛盾,影响民族团结,信的最后说:“立我中华民族三始祖之形象。促我中华民族之团结进步,这应该是我们共同心愿。”而这封信并未引起这些有关部门的重视。
民族问题不是小事。当数亿观众从中国官方的中央电视台上看到,苗族的始祖蚩尤及其部落的文明,在古老的中华文明阳光里是邪“恶”、是“一块乌云”,是美丽阳光借取参照的“阴霾”(引号内皆引自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童道明在《文艺报》上的文章)时,其社会效果就可想而知;数亿观众自然明白了,原来苗族从远古起就是“一块乌云”、一片“阴霾”,是一个邪“恶”的民族。当海内外一千多万苗族从中央电视台上看到苗族的始祖和先民是这样的邪“恶”时,这个民族会莫不欢欣鼓舞之至吗?美籍苗族历史学家凯瑟·昆西曾在其著作《苗族史》中写道:“在汉族迁移到黄河三角洲前,苗族曾长期占据过这块肥沃的土地。……苗汉两大族团之间由来已久的宿怨一直得到强调,从远古的时代起,汉族都根深蒂固把苗族视为自己的头号对手,所以无论是在汉族的军事史里,还是在汉族第一个王朝建立以来的一一系列军事征伐的圣谕和奏折中,苗族都是屡被提及的,可说史不绝书。”如果这部《炎黄二帝》电视剧在海外民行,凯瑟·昆西先生和海外三百多万苗族看到,他们也会兴高采烈吧?那个“我以我血荐蚩尤”的李敖先生和在台湾的苗族同胞会怎么想呢?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会相信吗?海外华人是否包括海外的苗族在内,这应该是不用问的;孙家正部长说:“纺织这样一个故事,满足人员的期望,……也符合全世界华人的感情和心理。”孙部长的话只是一良好的愿望而已。中央电视台是中国官方有权威影响的电视台,往往代表官方的观点,电视剧《炎黄二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将会在海外华人中挑起民族矛盾,加深五千年前祖先的一场战争带给后人的隔阂和误会,引起一些海外华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的怀疑;还会给西方敌对分子分化、西化中国提供了求之不得的炮弹。电视剧《炎黄二帝》播映后所产生的离心力,可能会逐渐加大,不满情绪将会蔓延。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的稳定,有利于中国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尽快采取措施消除其不良影响。 不顶一下:P 经查实:楚人、“徐夷”、“淮夷”在学术界已公认为“三苗”或“九黎”后裔,其他有待证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