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家园's Archiver

风中落叶 发表于 2005-12-31 21:42

中国古代的素质教育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古代的素质教育

  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教育家的教育观点是影响深远的。之后的汉魏、隋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能歌善舞文人,歌以咏志的情怀在士人阶层中有着非常好的市场。

  到了宋代,这一传统便渐渐消亡了。这主要是和理学的兴起有关。理学借助着家训著作和蒙幼读物的形式流传,家教中自娱性的乐舞内容被视为不正经,女子教育强调“无才便是德”,男子教育强调要严性正气,不苟言笑,更不允许进行歌舞戏曲活动,而且轻视武功。

  久而久之,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了一批毫无生气的学究来。先贤们强调的“礼”在这里被简化成了不苟言笑,“乐”被缩水为“严性正气”。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父母早亡,他们有好议论别人长短的习惯,而且又轻狂任性。叔父马援先曾屡加训导,后他率军远征,仍不忘致书与二侄重申教诫: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言也。好论议人长短,

  妄是非正法(谓讥讽时政),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也。汝曹知吾恶

  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

  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之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之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

  郡将下车(到任)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后汉书·马援传》)

  

  龙伯高、杜季良均是马援的好友,一个为山郡县长,一个做官越骑司马,也都很有名望。青年人尚气好义,敢说敢做,但经验不足又易感情用事,如果学习杜季良的豪侠好义,容易走样,成为靠义气用事的轻薄子弟。所以马援告诫侄儿要学龙伯高那样敦厚周慎,口不妄言,即使学走了样,也会成为一谨慎之人,如同雕刻天鹅不成,还能像只野鸭,不会出大格。马援慎言之论,为后世家教者奉为圭皋,称为伏波家法。

  王昶效法马援,作《家诫》教训子孙。他说马援慎言之诫,可为至理名言,并进一步认为不但自己不能轻重他人长短,而且还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议论,不要以牙还牙,褒贬相报,要如民谚所说的那样:“救塞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要谦逊,并时时反省自己。他说: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已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

  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

  丑声之加入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