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东北小伙:从晨跑开始---从中专生到国际化人才 [打印本页]

作者: Candy1982    时间: 2007-10-8 14:25     标题: 东北小伙:从晨跑开始---从中专生到国际化人才

  编辑通知我参加一个新书发布会。这本书的内容是“新东方”学校著名的徐小平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对话。编辑感兴趣的正是这个人。他叫乔慧存,从一所中专毕业后,多年奋斗,最终被美国名校沃顿商学院MBA录取。

  听与会的人说,20世纪90年代,沃顿商学院连续8年在全美排名第一,它每年只在中国招收20名学生。拿到这本《黄金是怎样炼成的》,很担心这又是一个“哈佛女孩”、“剑桥男孩”之类的书。

  这本书的主述人是乔慧存,一个来自东北齐齐哈尔的男青年。徐小平边听边评。

  乔慧存大致经历是:15岁考上辽宁轻工学校,中专毕业,到齐齐哈尔明月啤酒集团当技术员;在啤酒集团,通过成人高考,用5年时间函授拿下商业管理本科文凭;24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经济学研究生;26岁在几千名求职者中被中信总部录用;29岁辞职,创办自己的咨询公司;32岁,经过两年的考试和申请,被沃顿商学院MBA录取,现在美国念书。

 
作者: Candy1982    时间: 2007-10-8 14:31

乔慧存打小就有经商的爱好,12岁就能跟外公一块儿卖螃蟹。他们从大连进了一火车皮螃蟹,但那是1982年,齐齐哈尔人不认这东西,结果亏本了。后来,他又从他妈商店进了一批火柴卖,进价是一包五毛钱,卖六毛,买主是一食杂店老板,后来价落了,他竟然还能卖六毛。这回,总算从这个傻瓜老板身上挣着钱了。

  后来他去一工程队搬砖挣钱,每天受到这样的刺激:午饭,包工头儿满嘴流油地吃烧鸡,而他吃的是土豆白菜,在旁边闻香味儿、咽口水,心里觉得不平等,恨恨地想,自己一天天不该只为了两块四毛八分钱活着。

  念中专时,他又卖开冰棍。夜里11点睡觉时,大家都肚饿,几个学生就卖雪糕、饼和汽水。卖了近一年,赚了不少钱。用这钱,他领上全班30多号人去了趟北戴河。

  他曾出现过一次挺严重的心理危机,于是跑去看心理医生……

  看完书,我有这样的印象:乔慧存是一个生于底层,从坚持晨跑开始,一步步向上,最终实现自我目标的青年;这是一个青年从幼稚到成熟,不断成长的过程。



一.“人用3周时间就能改变一种习惯,我只用了4天”

  2002年12月30日,我见到头天回国的乔慧存,可能还在倒时差,他脸上有倦容,但穿着干净整齐,头发一丝不乱。讲标准的普通话,听不出东北口音。他没有不少从国外回来的人常犯的毛病,讲中国话非要时不时地蹦出句英语,生怕别人忘了他是从美国回来似的。

  我直言不讳地问他:你和徐小平出了这样一本书,你认为有什么价值?“我想第一,我不是个天才,智力中等,眼睛从小就远视;第二,我没有很好的背景和环境,父亲是个工人,我只有中专毕业,生活在齐齐哈尔那种中小城市。但我的经历,起码会对年轻人有所鼓励。我都能干成的事,那些比我聪明,环境和条件比我好的人,更能做成。

  “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的执著: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底,一定要做成功!我相信这句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理念,成功实际上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告诉他,那天新书发布会上来了不少事业有成的人,有国外回来的老板,也有国内创业成功的人,像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没想到,他们对你印象最深的事却是你的跑步,不少人发言时都提到这。”

  乔慧存上中专时坚持天天跑步,晨跑4年,从没间断过,他永远比同室人早起两个小时。“开始我也起不来。我们寝室8个人,早晨都不吃早饭,8点爬起来直接去上课。我想要改变这种习惯,每天早晨6点起床跑步。可第一天起不来呵,一屋人都睡着,东北冬天多冷呵,零下二十几度,一出被窝冻得要命,我坚持早起4天,好了,不再觉得不舒服。“有种理论说,人用3周时间就能改变一种习惯,我只用了4天。再比如说我练字,我母亲说我字写得不好,将来签个字什么的多难看,我就开始练。每天值日生扫教室的时候,在一片灰尘飞扬中我练半小时书法。到后来,跑步呵,练字呵,我不觉得有多痛苦,反倒能从中找出很多乐趣。”

  乔慧存的好学和自律,让人觉得近乎残酷,一些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做到了。像练吹口琴,他直练得嘴唇都磨破了。中专4年,几乎没看过电视、没读过小说。琼瑶小说在班上都传遍了,每个人都读,但他愣是一本没碰……“你才十几岁,父母又不在身边,怎么就能挡住玩的诱惑?过这样单调乏味的生活,你不觉得亏待自己了?”我问乔慧存。

  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会看,这个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会按这个标准来塑造自己,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很枯燥,但我能忍受。因为每成功一步,我都会受到鼓励,有成就感,比如像我学外语。”

   16岁时,他写了一篇日记,总结了10个必须学英语的理由。
   他们中专的校长常说: 懂技术、能管理,会一门外语,是复合型人才的标志。

  “我想我必须成为复合型人才,必须学好英语。英语自学我坚持了11年,走的是一条很笨的路子。从中专第二年一直到毕业,每晚我站在走廊里,用小收音机听大连外国语学院的美国英语讲座,11点听完了再睡。上英语课,每次大家都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师才会叫我答,他说我是班里的‘英语王牌’。“我的动力和毅力来源于我的梦想―――成功。我有成功的欲望,而且非常强烈,越强烈我越想实现它。如果我去看琼瑶小说,我会很内疚,会觉得对不起父母,他们对我有那么多期待,而我却在这里看小说。”


  二.“我的很多同学,包括现在的外国同学,都没有这种工作和管理经验,我能讲出的东西,他们根本不知道”

  研究生毕业后,乔慧存去了他最想去的公司中信总部。“所有的人都不信,像我这样的经历,会被中信录用,他们还不信我没走后门。在中信,我不认识一个人,只递了份简历,据说往中信扔的简历有4500份,最后只录取了9个人。“我也好奇为什么选中了我,后来听说是因为我的经历特殊,中专毕业,又在工厂工作那么多年,还有亚冬会给我写了两页纸的推荐函……”

  19岁,乔慧存的同龄人刚上大学,而他已经回齐齐哈尔,到啤酒厂上班。他打交道的多是40几岁的工人或学历比他高的技术员。

  在工厂5年,给了他很大空间,包括各种学习。“工厂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很差,大家只喜欢喝酒和赌博。我对他们说;第一我不会打牌,第二也不会喝酒,就坐门口给大伙儿把门吧。我申请了这样一个看门的角色,坐门口看我的《新概念英语》。利用这5年时间,我把一至四册老老实实看了5遍,反复地折腾。”

  有一次,乔慧存去北京参加一个国际啤酒研讨会,会上,只他一个人能用英语跟外宾对话,所以受到瞩目,拿到了所有的演讲稿。他用半年时间把这几万字的演讲稿、专业论文翻译出来,并寄给当时的中国啤酒协会会长齐志道。“老先生居然当天给我回了信,5篇译文全部发表。这事在我们啤酒集团很轰动,因为有史以来没人在国家一级啤酒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我成了厂里有名的翻译,厂里也重点培养我。”

  他最终离开啤酒厂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两次挫折。“第一次是我21岁时,厂里副总经理、副书记以上的领导一致推举我做团委书记。能当整个集团几千青年的头儿,我觉得极荣耀。我很想要这个位子,认为应该积极争取,于是主动找领导谈话,推销自己。结果我的主动出击,引起大家反感,给人感觉我特想当官,是个官迷,他们撤回了决定。“第二次是我23岁,我的企业家梦想差一点就要实现了,但又遭到挫败。有―年时间,我以总公司技术科技术员的身份在管理一个分厂,分厂厂长对我极为肯定,想任命我当副厂长,已向总公司通报了。23岁,就可以管分厂300多号人,手中一下子有了不小的权力,我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可在节骨眼上,分厂厂长被提拔,离开了,新上任的厂长对我不了解,这事再没人提。好不容易来了个机会,却因个小意外而破灭。“两次挫折让我意识到:这种机制我不喜欢,它不是按人的能力来评价、选拔人的。我干了那么多事,而当选的却是另外一类人。”

  乔慧存说当时很失落,办公室里有张床,中午他就躺着睡觉不起来。一天的工作,只要一个钟头就能干完,剩下7个小时无所事事。想想自己熬到四五十岁,才可能当上个分管技术的副厂长,他没了耐心。决定先读两年研究生,充实一下自己,然后再做抉择。

  考研究生,对他这个中专毕业,本科还没学完的人来讲是极大的挑战。在啤酒厂开报考证明时,别人根本不信他乔慧存还能考上哈工大经济学研究生。

  考研前,他挨个儿去见导师,都不愿要,原因是没录取过中专生,怕他即使考上了也跟不上。但考试时,乔慧存的英语成绩排名第一,复试也是第一。33人报考,最后录取了3个人。

  “现在看来,在这样一个大型国企、这样一种机械化大生产的管理模式下工作5年,对我是极宝贵的经验,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大有帮助。比如读书时,我的很多同学,包括现在的外国同学,都没有这种工作和管理经验,我能讲出的东西,他们根本不知道。”


  三.“当别人蔑视我、嘲笑我、嫉妒我、排挤我时,我只有一种方式来回应:我要做得更好”

  念研究生时,乔慧存就找到一份挣钱多、受重用的工作,老板许诺他:“做这行,你一定会成为富翁的。”可他只干了一个月就辞了。

  “念研究生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当时我有‘转正’的感觉,我终于能进正规、名牌大学读书了。哈工大是黑龙江最好的学校,对我来讲是殿堂。入学前半年,我疯狂地学习,英语提前过关,后半年免修,这使我的研究生生活丰富多彩,否则我会被困在学习里。“我在报上看到一招聘广告,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期货公司之一的‘中包期货公司’招聘经纪人,我想去学学。既然我学经济学,对股票、期货就不能不懂。结果当天被录用,并被任命为首席期货经纪人,坐在公司第一排的第一个位置。“我是惟一一个研究生,又是哈工大学经济学的,所以特别受重视,公司老总是从新加坡培训回来的期货专家。做期货经纪人,不管客户是赔是赚,我都拿佣金。但期货我只做了一个月,又有了一个机会。”

  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是1996年在哈尔滨召开,1994年底开始前期筹备。导师把自己带的5个研究生都推荐去了亚冬会,面试后,乔慧存和另一个同学留下来。“如果我一直做期货,会很有钱,但我觉得期货炒来炒去,不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亚冬会对我更有吸引力,接触的都是企业大老板,一谈就是成百上千万的项目,很有挑战性。“我就是喜欢干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在中信学到的东西,是我一生不能忘的。但在中信干到第3年,我想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而它给我的空间和我想要的有一定差距,我就决定离开了。”

  离开中信前,一个做信息业务的香港人,邀请乔慧存去他的公司任职,因为还没离开中信,所以他只答应香港人做一个3个月的项目。“我签了一个合同,帮他们解决了北京市郊区局代收费问题,这个合同每月能增加利润十几万。他一次付给我的报酬,是我在中信年薪的5倍。”

  1999年,乔慧存注册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京城信达”。他说干公司这3年,最大的感受是特别痛快。“我们跟客户谈判,帮企业出主意,创造了很多价值。我能看到自己帮别人赚了很多钱,当然我自己也挣钱了,否则,我就没能力支撑连续两年的留学申请,包括各种考试费用。因为我底子差,所以我考的次数比较多,光是GMAT就考了6次、雅思3次、托福一次。”“我决定留学是在我的公司鼎盛时,我们刚接下一个展览中心咨询项目的单子。这个单子是与世界知名的M国际咨询公司和财政部下属的一家有政府背景的国有公司艰苦竞争后得到的。这次成功的挑战给我带来了成就感,更带来了危机感。“据说M公司在这个单子上花了两年时间,开始我根本没想和它竞争,我只是家小公司,它是国际―流的咨询集团,只招清华、北大这类名牌学校的毕业生,或是毕业于美国、欧洲名校的毕业生。”

  他想与M公司合作,直接把电话打到了项目经理的办公室,但遭到了拒绝,人家说:“我们从来不跟小咨询公司合作。”“那咱们见个面聊聊,行吗?”他又问。“我们没有时间。”电话被挂断了。“我有这样的心理:当别人蔑视我、嘲笑我、嫉妒我、排挤我时,我只有一种方式

  来回应:我要做得更好,气死你!放下电话后我默默地想,我一定要成功!我什么怨恨都没有,既然拒绝跟我合作,那我就跟你竞争,别看我小,但我有我的优势。”

  在争来生意连同自尊的同时,乔慧存也认清了去路:我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不够用了,凭我的实力和学历,是很难跟国际知名企业竞争的,可能偶尔我会赢,但最终还是竞争不过人家。而且我的公司很难做大,很难超越。我要留学,我得充电。
作者: Candy1982    时间: 2007-10-8 14:33

 四. “你没必要刻意改正,如果你把它改了,你的优点没了,你的锐气也就没了”   纵观乔慧存的经历,过程曲折艰辛,但结果却出奇地好,似乎是想什么就成什么。我问他:从书里看,有不少人都爱重用你、提拔你、帮助你,有人与你只一面之交,就想请你做他们的合伙人。甚至连替人做人生咨询的徐小平,也把你推荐给了新东方,还说你“人脉关系很旺”,“与人打交道善于揣磨”。你的这种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来学的?   “从小我就喜欢说话,母亲也鼓励我要敢表达,多与人交流。在人际交往上,起初也有障碍,不懂不会,是由幼稚到成熟。15岁离开家时,我连衣服都不会洗,更不会与人打交道,老是表达不好,我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力了。有段时间我彻底改变,由外向变得内向,不敢说话。后来,我慢慢做了寝室长,当上班学习委员,又去校学生会当干部,交往的人越多,我越觉得自己交往能力需要提高。这时,我会寻求一些帮助,像看书。”   他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说有本《青年心理学》帮助特别大,还读哲学类书,像《人性的弱点》,读演讲类的书,如《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等。《演讲与口才》杂志,读了4年,一期都不落地跟它训练自己。这让他学到很多社交、礼仪、接人待物方面的技巧。“比如它教你,当见到一个陌生人时,怎样在三分钟内找到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对我后来的面试、谈判帮助很大。”   乔慧存出现心理危机,不是在工厂受挫那会儿,反倒是他念了研究生,当上亚冬会组委会洽谈部主任时。“当时我特别困惑,我一上班就开始忙,别人谈不成的生意,我去了客户就能和我签约,在实习的学生中我签的合同最多。但和我一起工作的平级同事,都对我敬而远之,不和我交朋友。”   别人说乔慧存这小子,怎么老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不理不睬的。“白天,我在单位受人嫉妒,工作有成绩受到领导的器重,结果周围的人更加嫉妒。他们聚在一起吃饭却不叫我,在一块儿说笑、看报、聊天,去喝酒、打牌、赌博,我只能在一旁学英语。晚上下班回学校宿舍,都有一种恐惧感。当时临近春节,同屋人都走了,整栋楼空空荡荡。我走进房间时,总有一种走进坟墓的感觉。我身边没有朋友,极其苦闷。回宿舍后,总是大声地放音乐或给父母打电话,只有这两种方式才能驱逐孤独和寂寞。“我这个人是这样的,高兴时会大叫,但痛苦时会极为沉默。我开始剖析自己的毛病,我确实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是从小奶奶娇惯的结果。在家我是中心,长大后在任何地方,我又都当干部,是‘核心’,但现在,我遭到了反对和排斥。我还是个对自己极为珍视的人,身体有一点点不舒服都会去看医生。我读过一个日本人写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书,所以,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心理医生时,出于好奇和需要,我去看了心理医生。“我们在哈医大见面,他是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委员会主任,特别权威,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这个问题、这种心理,是所有杰出青年所必然碰到的。我马上感觉舒服多了,又恢复了自信。”   心理医生又教他:你没必要刻意改正,如果你把它改了,你的优点没了,你的锐气也就没了,你在弱化缺点的同时也就弱化了你的优点。你可以增加一些和朋友的交流,增加一些和同事在一起娱乐的时间,比如打打牌、喝喝酒、聊聊天,关系会融洽很多,但工作风格不能变。“真正解决我的问题并让我受益终生的是亚冬会一个领导的一句话,他说:‘永远都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我信了,也由此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心态:每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你不能因为自己杰出而认定他人是平庸的。到现在我也认为,与同事的关系,最好是合作多于竞争,一块儿往前走。假如大家都互设障碍的话,会耗费很多精力,也很难干成事。“原来我不愿意和他们交流,觉得自己时间宝贵,没空和他们一块闲聊。心态调整后,我开始从心里接受他们,人际关系立马改善。我还用这种心态去谈判,几乎次次成功,屡试不爽。”  五. “亚冬会这份工作,让我全方位地进入商业领域。我日后从事咨询业的许多理念,就是那时建立的”   乔慧存认为他在亚冬会组委会受到的“实战锻炼”,比MBA的案例教学还管用,尤其是谈判。“组委会刚成立时,我们什么通讯设备都没有,领导让我出去谈几台寻呼机回来,我就去了哈尔滨最大的一家寻呼台,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项目。“人家问我,赞助了寻呼机,我们能有什么好处?我说可以替你们做广告,开通一条‘亚冬会热线寻呼’专线,结果我一次拎回5台寻呼机。“因为不够分,第二天我又去了,这次想签约它为‘亚冬会指定寻呼台’,老板说你得答应我个条件,我就签。他说你毕业后,就到我这儿工作,我给你一个公司做经理。我说我才25岁,他说没关系,我说行呵,结果他就签了。我又拎了几台寻呼机回去,受到领导表扬。第二天,我为这家寻呼台策划的宣传仪式轰动全市。”   第三件事是“韩国大米”,是人家找上门来的,乔慧存说他在10分钟内与对方签了赞助合同,确认它为“亚冬会指定大米”。   这事被投资老板看见了,他当即任命乔慧存为组委会洽谈部主任。后来他们连续为亚冬会签了方便面、矿泉水、可口可乐等一系列赞助合同。“从1994年干到1995年底,整一年,我们这个部一共谈成了1500万元的赞助。亚冬会这份工作,让我全方位地进入商业领域。在拉赞助的同时,我要帮助企业策划,它怎样利用亚冬会赚钱。到最后,我能在30分钟内,策划出一个客户满意的建议书,我日后从事咨询业的许多理念,就是那时建立的。”   在乔慧存多次面试经历中,美国沃顿商学院的那次面试,给他的印象最深,也最有挑战性。面试地是在上海,面试人是沃顿负责招这是她这次面试中的第一次大笑。“我开始介绍自己,当我谈到我的公司曾在一个项目上与麦肯锡争得生意时,她眼睛一亮……问题都答完了,她说,非常清晰,不用再说了。接下来她问:你业余时间一般怎么度过?   “我说:说句实话,我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我喜欢家庭。周末喜欢开车,带我父母和我的妻子出去吃饭。我说我妻子今天也来了,她是个模特,将在第二轮申请沃顿,一起读书。她说:是吗?很惊讶,第二次大笑。“我有种直觉,她这个年龄段的女士会很重视感情,而这也正符合我的实际情况,我就把这展现给她,结果得到了认可。我还说,在我的公司开办一年后,我给父母买了房,又帮他们策划了一个小生意,一家装饰公司,我母亲做财务总监,父亲是总裁。她又一次惊讶地说:是吗?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然后第三次大笑。”   六.徐小平说:“我对他的奋斗过程和他获得这些素质的原因入迷”   徐小平说:“和乔慧存对话,不是为了宣传他从中专到沃顿的成功历程,而是为了探索他从边远城市一个平民家庭的子弟、一个中专生,成长为北京城里的高级商业人才―――以及候选商界英雄的奋斗过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奋斗中的青年,只不过他身上拥有许多商业经济时代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我对他的奋斗过程和他获得这些素质的原因入迷。”“乔慧存所展示的是一个贫民子弟、普通人,完全彻底靠自己的奋斗的成长过程,是一部人才成长启示录,是普通人走向成功,整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时代写照。从这个角度而言,乔慧存时代既是激动人心的时代,又是令人沮丧的时代。既通过了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获得极为了不起的成功,但同时又是渺小与卑微、不断纠正自己的弱点、缺点甚至恶习的一个过程。你(乔慧存)说你想不起来你有什么缺点,其实是不真实的,你还没有发现自己某些弱点的能力。”“我想发表一下我的感慨、感叹。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新东方老师们经常喜欢在课上引用,大意是:人反复做什么事,他就是什么人。你老偷东西就是惯偷,老做好事就是雷锋。”“成功怕你重复,你重复必然就会征服这个成功。重复做汉堡的人,是麦当劳;重复炸鸡块的人,是肯德基。重复教托福的人,是俞敏洪。另外,自己的惰性也怕重复,重复惰性的人,就是懒惰的人,而懒惰的人,肯定是失败的人。“成功是成功者的纪念碑,失败是失败者的墓志铭。我采访的绝大部分都是失败者、艰难的奋斗者,或者失败以后仍想重头再来的人。这些人为什么失败?因为他有选择失败的强大的心理因素,他选择失败而且他决定失败。”“乔慧存优秀的特征之一是,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他总是能把负面的现实当正面的动力,从正面的现实得到对负面的警示。”“谁都知道有‘坚忍不拔之志’是好事,把它变成技术的话,就在于每天早上你一旦决定做什么事儿,就一直做到你要达到的那个最高目标。比如说炼出一个强健的骨骼,练出一手漂亮的书法,达到一个英语学习的目标,这就叫坚忍不拔之志。”“每天早晨起来跑步肯定是一种优秀的习惯,但只有它成为你的习惯才优秀。当然,人有各种奋斗方法。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成功,恰恰源于这些细微之处的优秀习惯。”“沃顿只是你(乔慧存)的球,你必须把它打到篮筐里去,你才能真正得分并赢得胜利。篮筐是什么?是你事业的成功。留学只是手段,留学的成功并不是成功,事业的成功,才是我们一生真正追求的成功。”   带着徐小平老师等人的谆谆嘱托,乔慧存于2002年7月奔向美国。“美国没有我想像得好,但沃顿比我想像得要棒。从外边看,它新建的大楼,设施是全美国、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从里边看,我所接触的同学,个个不仅聪明,而且非常优秀。半年读下来,解释了许多我以前的困惑,纠正了我很多错误的理念,在这里学到的金融知识,是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在沃顿,有几十个国家的人,这里交融着世界各种文化……到沃顿读书,我想我来对了!”   生的一把手,一个年纪40几岁的女士。“进去后我很紧张,她说请你放松,请你坐得舒服一点儿。这时,我觉得她很友好,一下就不紧张了。“她问我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沃顿?为什么读MBA?为什么现在?同时你也介绍一下自己,因为我不认识你,不知道你的经历,也没看过你的简历。我说我带了简历,对您了解我会有帮助,就递给她一份,又说:‘我为能受到沃顿招办主任的亲自面试感到无比荣幸,同时我感觉对我来讲是巨大挑战’。这句话我精心设计过。”   她说:“第一你不必荣幸,第二不必感觉挑战,回答问题就可以了。”   我接着讲:“听说您做过15年歌剧演员,然后到沃顿做招生工作,我对此表示非常崇敬。她很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在网上看到的。实际上,我研究过招办委员会每个人的经历,我知道每个人做过什么,喜欢什么样的风格,甚至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她惊讶过后,随即放声大笑。



出自 中国青年报 2003年01月29日 本报记者 董月玲



作者: runner83    时间: 2007-10-8 20:40

我觉得长跑能锻炼一个人的忍耐力
现在每天我都跑步
要不自己就会懒下来
作者: 堕落尘世    时间: 2007-10-8 22:19

-------

看过这个故事 但还是很喜欢 喜欢
作者: 紫靖    时间: 2007-10-9 11:54

恩,坚持就是胜利。




欢迎光临 工程家园 (http://heubbs.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