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假设遇见毕加索 [打印本页]

作者: 闻草    时间: 2005-4-19 10:28     标题: 假设遇见毕加索

流沙:表现画家与模特



“流沙”是皮埃儿·雷弗迪最后一部诗作的题目。他的诗召唤人们去重温欲望所带来的痛苦和艰辛,对死亡充满了悲观主义的忧伤。他认为这是人类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和自然现象,在他的作品中,形象地把它比做大海中的巨浪和所向披靡的狂风。
诗人故于1960年,“流沙”是1966年出版的。毕加索是诗人生前好友,故为诗人的作品刻了版画。从1963年到1964年的冬天,画家夜以继日地创作了不少版画,后来从里面挑选出了10幅。这10幅版画根据诗人作品年代的先后顺序而作,从而以不同的形象表现了雷弗迪诗歌中所反映的激情和演变。

作品用艺术家和模特之间的关系来表现“观察”这一主题,因为当一个人在观察别人的时候,也在被别人所观察。大部分版画的画面是画家在为模特拍照,有时也看到模特摆着姿势在拍照。
作者: 闻草    时间: 2005-4-19 10:29     标题: 大自然的故事:主角是动物



布丰于1749年间发表了一套36册《大自然的故事》。他用人工方法把动物分类——依它们与人的关系来分等级。不过,这位自然主义作家用的是颇科学的方法:他细致的观察,订定及应用生物物种原理,找出三大种类王国的一致性。他不单以文字对动物作解剖及生理上的描写,而且辅以版画,令人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有更深了解。
1936年,商人安布鲁瓦兹·沃拉尔准备出版《大自然的故事》,他请毕加索为作品绘插图。毕加索答应后马上展开工作,他把从罗歇·拉库里埃那里学到的细点腐蚀版画技法应用到这批插图上,这种技法带出了更大幅度使用灰色阴影的效果。

由于要遵守布丰这位自然主义者设下的条件,毕加索亦为自己设定了种种限制,但他自由演绎的机会。于是在他笔下,布丰的阉牛成了一头公牛,雄鹿成了雌鹿,雄狮变成了母狮。他还在每一幅版画的底部刻上了代表该物种动物的名字,似乎要凸显每幅插图的现实美。

布丰以生理的角度来描写动物,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它可以挑选这样那样的特征来作画。例如,布丰对马就有如下描述:“人类历来最了不起的征战,就是驯服了这种既傲气又烈性子的动物。它与人共负战争的疲累,同享打胜仗之荣耀,他无畏如其主子,洞悉险境大胆直面之,惯听剑战之声,甚至爱上它,追寻它,闻战声而抖擞,在狩猎中,在比武大会上,在赛马途中,它分享主人的喜悦,它是那么光芒四射,耀眼生辉。然而,其驯服之处一如其勇猛,它容不得自己使性子,行事知所进退,不但听命于执缰者之手,似乎还可会其意,按感知来行事;或奔突,或碎步。每一个动作,目的就是为了取悦——这动物全然忘我,只为别人的意志而活,甚至有预测他人意愿的能耐,然后准确地落实在行动上。它善解人意,毫无保留地、全不拒绝地、全心全意地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者: 闻草    时间: 2005-4-19 10:30     标题: 斗牛:解密人与兽




创作灵感来自斗牛士约泽·德尔加多的故事,他于1801年5月死于马德里斗牛场之后。毕加索用简单的素描,将斗牛礼仪的残酷性进一步升华:人与兽孤零零地在斗牛圈的中心对峙,背影中有公众的影子,表现了对于麻木人性的鞭笞。
作者: 闻草    时间: 2005-4-19 10:30



普里斯泊·梅里美于1845年发表了短篇故事《卡门》。故事描述的是唐若泽爱上了轻浮的波西米亚女子卡门,为了她,唐若泽不惜放弃温文尔雅的米卡埃拉的爱。当卡门要离开他投入斗牛士埃斯卡利洛的怀抱时,绝望的唐若泽将她杀死。毕加索38幅《卡门》系列是此故事的插图,作品注重细节,花边披肩、梳子、安达利希亚头饰等描绘得极为细腻。
作者: 闻草    时间: 2005-4-19 10:31



根据《卡利斯特与诺伊贝伊悲剧》改写而成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塞莱斯蒂纳》,是费尔南多·德罗哈斯于1499年在布尔戈斯发表的作品中的一位主角的名字。它是15世纪的散文诗名作,记录了由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生活方式。故事创新之处是悲喜剧混为一体,描绘出一个完全改变的世界,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别的诞生。《塞莱斯蒂纳》是文艺复兴的奠基之作,西班牙文学与舞台艺术,以至整个15世纪的戏剧艺术——包括莎士比亚在内,亦深受影响。
《塞莱斯蒂纳》有生动的对话与典型的角色支撑。故事内容大概如下:卡利斯特爱上诺伊贝伊,但被她拒绝,其男仆森普罗尼奥献计,建议给塞莱斯蒂纳大量金钱,说服她做红娘。塞莱斯蒂纳性格鲜活,尽显不择手段之淫妇本色,用尽一切花招与诡计,接近被家人紧紧看管的纯情小女孩诺伊贝伊,引诱她爱上卡利斯特。果然,她很快便安排两人相会,可是因为她不肯与男仆森普罗尼奥分享卡利斯特给她的金钱,结果被森普罗尼奥伙同另外一个人杀死。卡、诺二人的恋情曝光,之后不久,卡利斯特死于意外,诺伊贝伊绝望之极,从父亲的塔楼跳下轻生。

毕加索在制作这个系列版画时,只选一对爱侣相聚的场景来绘画,两人的相处绝大多数时间都有塞莱斯蒂纳在场,她被描画成一个全身穿黑、有老又矮小的女人,虎视眈眈留意时常出现的男欢女爱场面。

66幅《塞莱斯蒂纳》是毕加索在1968年3月16日至10月5日之间创作的347幅著名系列画中的一部分,它鲜活的描绘故事中的情欲情节,雄辩地证明了画家87岁高龄时仍有无穷精力。他用的技术多样化,有时候把所有技法全用到同一个版上。毕加索与克罗默克兄弟合作,为此克氏兄弟在毕加索于法国南部木甘的住所附近设了一个工作坊,专门克罗制作毕加索的版画。
作者: 闻草    时间: 2005-4-19 10:32



费尔南多·德罗哈斯作品中一位主角的名字,该作品是文艺复兴奠基之作。故事内容大概如下:卡利斯特爱上诺伊贝伊,但被拒绝,其男仆森普罗尼奥献计,建议给塞莱斯蒂纳大量金钱去游说诺伊贝伊。塞莱斯蒂纳用尽一切诡计,终于引诱她爱上卡利斯特。事成之后,塞莱斯蒂纳因不肯与森普罗尼奥分享卡利斯特给她的金钱,结果被杀死。于是,卡的爱情计谋被曝光,不久,卡利斯特死于意外,诺伊贝伊绝望之极,从父亲的塔楼跳下轻生。毕加索在创作这个66幅系列版画中,两人的相处绝大多数时间都有塞莱斯蒂纳在场,她被描画成一个全身穿黑、又老又矮小的女人。
作者: 闻草    时间: 2005-4-19 10:32



谢尔盖·季亚格希列夫是个天才的制作人,曾因将俄罗斯著名芭蕾舞团引入欧洲而省名鹊起。他想制作一台关于西班牙民间传说的芭蕾舞剧以更新舞台的剧目。他的设想从1916年开始趋于成熟,经过了3年的酝酿,他于1919年根据阿拉尔孔的经典作品创作完成了民间芭蕾舞剧《三角帽》。《三角帽》是一部具社会政治讽刺意味的艺术作品,他着重描写了不畏权势、机智地赶跑省督的一对磨坊主夫妇不幸的爱情遭遇。季亚格希列夫委托毕加索负责舞台布景,因为他认为毕加索是唯一一位能够和谐地融音乐、绘画和舞蹈于一体,使整台演出完美体现瓦格纳艺术理念的艺术家。所有这些分工中,布景师一职在整台节目中的作用最为引人注目,因为他总体负责场景、服装、服饰和演员的化妆。毕加索接受了这一委任。1919年5月他和夫人奥尔佳一起移居伦敦3个月,开始他的工作。德法拉、马西内和毕加索经过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一部既创新又深刻体现西班牙传统的芭蕾舞剧力作。经过3年的准备,《三角帽》于1919年和1920年分别在伦敦和巴黎上演,演出赢得了长时间热烈掌声,并得到了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用彩绘珂罗版技法完成的这组作品取材于一系列的场景和舞台服装图案,包括最终入选的演出场景和服装的设计图。其中有:开场时用于象征性介绍剧情、画在幕布上的斗牛场景;演出的主要布景一座浅色调(赭石色、玫瑰色和天蓝色)的建筑缩小模型设计图,这一设计,因其空间和色彩的平衡合理而被视为毕加索最为成功的一件装置作品;26张服装图,6张装饰细节图。描绘服饰的版画作品生动、独特地构成对芭蕾布景从对位到线性的展示。所画服装是为整个芭蕾舞团设计的演出服。除剧中主人公磨坊主夫妇的服饰故意要求简朴外,整套作品就像是一次既丰富又离奇的盛装展示会,耀眼的色彩以及极具几何特点的装饰,与剧情的讽刺意味显得非常和谐。每张版画都是以现代手法得灵感于西班牙各个大区的戈雅服饰的重新诠释。场景和服饰从整体来看,隐约重现了毕加索立体派时期的艺术元素,就如他为科克多作品《游行》所制作的背景。芭蕾舞剧《三角帽》的每个元素都值得细细研究,从总体上看,它是三个伟大人物天才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具有典范性的艺术宣言,三位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标出了一个时代:德法拉、马西内和毕加索的时代。
作者: 闻草    时间: 2005-4-19 10:33

2005毕加索北京艺术大展及毕加索时尚艺术季

时间:2005年3月26日到2005年5月26日
地点:天安门菖蒲河公园皇城艺术馆
展出作品:毕加索8大系列265幅版画原作
咨询热线:010-65667766/3535/3737/3838
交通线路:劳动人民文化宫与贵宾楼饭店之间,长安街红墙以北,一线地铁天安门东站、1路、4路、57路公交车天安门站下车可到
作者: 闻草    时间: 2005-4-19 10:34

巴伯罗·毕加索 (Pabol Picasso,1881-1973)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一生画法多样、风格迭变。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在长达70年的创作生涯中毕加索从不受羁于任何束缚,满怀热情,不停探索,不断变幻,用一生创造了惊世的成就。毕加索的画法和风格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时期:童年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蜕变时期和田园时期。毕加索的才能就在于他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并贯穿各种风格之中。

毕加索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在艺术风格和手法方面永无止境的开拓,对自己已有成就的不断否定,在尝试与发现之中为艺术的发展独辟蹊径。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二十世纪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二十世纪的大部分艺术史都可以按照他的成就来撰写。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小城马拉加,父亲是当地工艺学校的美术教师。他从小就表现出美术方面的非凡才能,正如毕加索说的那样,“七岁时就可以画学院式的素描,而且巨细靡遗,颇为精确” 。但是,毕加索认为,“绘画和音乐相反,根本没有所谓的奇才。一般认为的早熟天才,其实是童真本有的异能,这种异能会随年龄而衰减。也许这个小孩会成为画家,而且是伟大的画家,但他必须一切从头开始。”所以,在艺术的道路上毕加索总是不断扬弃陈规,体现出惊人的创新才能,“穷尽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的画图”。正因为如此,毕加索能在如此众多的艺术形式之中创作出如此数量巨大,具有不可抗拒的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毕加索能够享有盛名,不仅因为他成名甚早的《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为他丰沛的艺术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及他留下的大量的、多层面的艺术品。除油画之外,毕加索在版画、雕塑、陶艺等诸多艺术领域都著作颇丰。即将展出的《三角帽》、《大自然的故事》、《贡戈拉的20首诗》、《卡门》、《斗牛》、《流沙》、《塞莱斯蒂纳》、《可笑的男人》等八大系列共265幅毕加索原作就是他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全部来自全球惟一拥有毕加索毕生大部分画作的机构——法国毕加索基金会,主要是通过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和法国洛代沃博物馆从欧洲各国私人收藏家手中租借而来。

  版画是毕加索创作中比较随意自由、信手拈来的一部分,反映出创作者思想、情感、情绪的波动与变化,创作手法也十分新颖独到。即将展出的这些版画充满无限创意和想象,多角度地反映出蕴藏在毕加索内心深处的情绪与欲望,还有艺术家那份对艺术与生命的执着追寻,是感受毕加索平面造型艺术,甚至认识和了解毕加索本人的可贵资料。

  在《三角帽》系列中,每张版画都隐约重现毕加索立体派时期的艺术元素,以现代的手法重新诠释西班牙各个大区的戈雅服饰;在《大自然的故事》系列中,毕加索则以平静的、悠然自得的语言去歌颂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盈尺之内呈现着造物的尊严与灵性;在《斗牛》系列中,毕加索信手点染,把斗牛场转变成光影抗争的特殊空间,将斗牛礼仪的残酷性表现得爽快淋漓;而在《卡门》系列中,毕加索则以极为简练的线条摆弄出人类面孔的无穷变相,同时也加入了自己对戏剧中各个人物的情感,体现出过人的功力;在《可笑的男人》中,毕加索发挥自己的想象,以非常放松的方式塑造出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塞莱斯蒂纳》系列中,毕加索则用时而纠缠交织、时而率直奔放的线条述说着欲念和幻想,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让观众得以进一步了解毕加索放任野性的一面……

  这些版画作品创作时间跨度48年,最早的是创作于1920年的《三角帽》,最晚的是创作于1968年的《塞莱斯蒂纳》,那年毕加索已经87岁高龄。总的说来,这些作品贯穿了毕加索艺术创作的每一个时期,它们见证了毕加索每一次艺术风格的转变,是毕加索各个时期的版画代表作。




欢迎光临 工程家园 (http://heubbs.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