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73
- 帖子
- 1733
- 精华
- 14
- 积分
- 7331
- 阅读权限
- 10
- 性别
- 男
- 来自
- 一枝梨花压海棠
- 在线时间
- 11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12-9
- 最后登录
- 2017-6-26
|
管理寓言(10)之六 -- 检讨满江红
始终认真记录着每位作业员红珠数目的记录员,在第四天结尾加总算出了数目,并计算出每人平均日产量,及全体的平均日产量。?
左表是用投影仪放映出来的统计图表(略 )?
工头戴明检讨成果,他说:“你们可以看到上面这些数字,这里有几次高于平均水准,几次低于平均水准。这是什么道理,我不了解。史帝夫是第一天的当日最优人员,帕特则捞到高达17颗红珠,是第一天表现最糟的一位;不过,第二天她只捞到5颗,是第二天的最优人员——虽然她第一天,是所有人麻烦的根源。”?
戴明博士继续说的时候,听众开始掌握到若干基本讯息,那就是:既使员工使用一模一样的工具、执行一模一样的任务、才智一模一样,产出的结果仍会因时不同。戴明博士在假扮工头的过程中暗示听众:事实上,经理人不该针对员工无法掌控的结果责备他们。再说,不管员工人数有多少,总有某些员工的表现低于平均,某些高于平均。
管理寓言(10)之七 -- 计算公式演示?
接下来,戴明博士说明如何运用一个简单的统计公式找出变异上下限。“现在我们来稍稍计算一下……目前产出红珠的总数是220,我们假设捞到一颗红珠子不会引来其他红珠,也不会排斥其他红珠;捞到任何一颗白珠子不会引来其他白珠,或排斥其他白珠。也就是说,我们假设珠子完全独立,不受其他同色珠子影响。”?
首先,他将所产出的红珠总220,除以捞取珠子总次数(6个作业员做四天工作所捞取的总数)。结果我们得出每人日平均数为9.2。这个日平均数被称为xˉ 。?
xˉ=220/(6×4)=9.2?
其次,他计算每人每日捞到红珠的平均比例 pˉ——亦即捞到的全部珠子里,红珠子所占的比例:?
pˉ=220/(6×4×50)=0.18?
根据这些数字,我们再用公式算出“控制上限”(UCL,Upper Control Limit )及“控制下限”(LCL,Lower Control Limit):?
UCL/LCL= xˉ ± 3 /
(注:此处为根号)xˉ(1- pˉ) / =9.2 ± 3/ 9.2 × 0.82
“现在,”戴明博士说:“让我们来看看结果:没有人超越上限。虽有人试着这么做,也很接近了,却功败垂成。6个人共试了24次,每次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这显示我们的统计控制做得相当不错——可是我从来不使用‘完美’这两个字,因为根本没这回事。”?乍看之下,图中( 略 )似乎存在着某个模式;也就是说每次只要连续有7或8个点高或低于平均数,就好像有一个模式出现。但戴明博士说:“我看不到有任何模式存在。眼前所看到的是一个常会遇到的,几乎呈’常态原因系统’(Constant Cause System)的情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变异的程度。所谓的‘常态原因系统’就是,你在计算未来的变异范围里,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但让我们以最近的未来——我们所拥有的24次为基础视之,理应如此。虽然相关信息的确不足,但24次内确是如此。假如再进行另外48次捞珠,便可以加上资料,重新计算上下限,结果可能还是现在所看到的——虽然我也没有把握;因为没有人可以未卜先知,而实证资料永远不够完整。”?
换句话说,如果在这套主导生产线作业的系统中,禁止改变,红珠的数目将会在控制上限下限之间波动,但不会超出界限。
管理寓言(10)之八 -- 理性的感受?
戴明博士说:假如你以理性的态度预测,便能对别人描述你预测的根据在哪里,其他人也能据此批评。假如你说:‘我预测即将下雨’……这只是个人意见,别人无法据此批评,因为他人没有批评的基础。假如我列举出理论,也许你会想要修正我的公式,以求符合你的想法,这是很自然的。你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便有权如此做,也应该这么做。你知道什么是理性的预测吗?它是你所能描述、所能解释、人人都可以赞同或反对的方法。我们可以理性的预测:假如我们再进行另一次4天的实验,结果仍将落在上下限内。我们当然不确知是否如此——但再进行‘4天’,就会知道。我必须一再强调:由实验而来的证据永远不够完全。?
“我看过凭着粗劣资料做出的精心之作。怎么找都找得出25%的误差,但没有人知道。根本没有人去考虑资料是否确实。”接着,戴明博士故意找碴,要求听众想想假如他们未曾看这场实验,会对结果作出什么预测?假设共有4000颗珠子,其中3200颗(80%)是白珠,800颗(20%) 红珠,则每日平均数 xˉ ,会不会落在某个特定的数字上?部分大胆的人推论:假如日产量为50颗;一段时间下来,红珠的数目应该为平均日产量的20%,也就是10颗。 台下有人稀稀疏疏的喊出“10颗”,回应戴明博士。 “我听到你们说多少?”戴明再问:“10颗?你们错啦。听着,这点很重要。你们没有任何根据就乱下结论。没错,全部珠子里,红珠占了20%——当然50颗里的20%就是10颗。但是,为什么你们会预测平均数 xˉ 会落在某个数字上?我没问你们是‘哪个’数字,只是说‘某个’数字? xˉ会落在某个地方是根据什么基础?为什么你们这么说?” “机率!”台下传出答案。“我们根据‘中央极限理论’( Central Limit Theory)。”?
管理寓言(10)之九 -- 反复推敲求真相
“机率?’戴明博士大吼:“我们不谈机率。至于中央极限理论,我倒希望你告诉我那是什么玩意儿,我已经有55年没用过它了。我不想知道这些东西,但请你告诉我,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台下大笑)‘中央极限理论?’把它丢掉一边去吧!那是我们教授统计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我们教学生错误的东西,还教得非常好。”?
另一位大胆的学员提供了一个答案:“人口数必须平均掉。”?
“什么叫做‘平均掉’?戴明回问:“什么是‘人口数’?我一辈子都没看过。” 传过来的回答是:“就是宇宙万物、全人类。”?
“全人类?”戴明博士提醒他:"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好好想想,不要强不知以为知。现在大家继续告诉我,你们根据什么基础预测 xˉ会落在什某处?为什么?在我们今天早上进行实验之前,你们会预测 xˉ会落在某处吗?不会吧!我不是要大家发表意见。我不是提出某个东西请大家来检验。不是这样。你们不可以、也不应该做出类似的预测。 “现在我们既然具备统计控制的观念,所以我们可以说, xˉ会落在某个数字。我们不知道它会是哪个数字。而我们只有‘4天’,4天看起来似乎也可以找到落点——某处,某个数字。我们再看看资料。11.8;8.5;8.3;8.0……它们似乎有下滑的趋势,也许会朝某个数字靠近吧?我不知道。如果再实验4天,也许可以了解得更多。你们说 xˉ会落在哪个特定数字呢?刚刚听到有人小声说:‘对呀!对呀!’。你说对了。我认为会。现在告诉我,究竟会落在哪里?” “10。”同样的答案再度出现了。?
戴明博士继续说:“你们现在说它会落在10这个数字,你们又错了。注意,这正是你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但为什么你们说它会落在10呢?凭什么?你们毫无根据。我们目前为所拥有的证据显示,它不会落在10。数据呈现的是11.8;8.5;8.3;8.0的下滑趋势。你们为什么说是10呢?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你们学习统计理论时,没有学到它的精髓,不知如何利用。告诉我,为什么会是10?”
一名听众坚称:“盒中有20%是红珠,所以应该是10。” 戴明博士答道:“应该是,实际却不是!你可以很清楚看出它不是。为什么你说是10。因为50的20%是10,而盒中20%的珠子是红的。假如你用这种态度经营事业,你就有麻烦了。” 讲到这晨,重点开始渐渐澄清。因为我们看到的平均数不是10,而是似乎还要低些。既然如此,必定有某些变数影响整个过程。 有位男士问:“变数是否不只一个呢?你只告诉我们珠子的颜色有红,有白。它们大小相同吗?”?
戴明博士认真考虑了一下说:“大小不同?它们当然大小不同了。它们个个不同。你知道嘛。这又如何?这是否表示你已得到10以外的解答了呢?” “这么想是没用的!假如珠子与洞口不吻合,它们便无法计入样本中了。” “你说对了”他客气的告诉这位男士,然后转头笑问听众:“我为什么要绕一大圈呢?”
管理寓言(10)之十 -- 水落石出?
"现在,让我换个方式问。你们想为什么红珠与白珠表现不同?为什么比例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而你们却如此肯定?!对错误的事如此肯定,实在太糟了。这么做真的会让你陷入麻烦。告诉我为什么 xˉ可能不会落在10?而且可能离10很远??红珠当然和白珠不同。如果它们之间并无二致,检验员如何计算红珠的数目??红色和白色不同。任何化学家都可以告诉你,这两种色素有什么差异。对那支把杓而言,它可以感觉出红白珠子的不同。用手指去摸,感觉也不同。而且,红珠子比较大。你们中一部分浸在红色颜料中,再铺在桌上晾干。这样就有红珠也有白珠了。红珠较大也较重。然而,你们却想告诉我, xˉ会落在10,因为盒子里有20%是红珠。
"把杓很重要。我已经使用1号杓子30年了;我当年教日本工程师时就是用它。这支杓子每次平均可捞到11.3颗红珠,这是实验100次以上得到的数值。2号杓子平均可能捞得9.6颗。今天用的3号把杓,平均可能捞到9.4颗或9.2颗。?
"假如你为工厂采购含灰量为9.6%的煤炭一批,结果抵达的煤炭中,含灰量高达11.3%,恐怕就要辛苦一阵子才能弥补损失了。我们在类似实验中用的机械抽样,永远无法告诉我们进料(在此处是红白珠)的实质内涵。
“假如我们所用的统计控制水准还算过得去, xˉ就会固定在某个位置——这项工作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也许还要再花上另外‘4天’)。我们会建立起一套可信度 的。各位可以针对未来所需在这方面预作规划的。假如我们现在就必须计划未, xˉ数值大约可以说是9.2,但不能确定到底距此有多近。必须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才行。”?
--
管理寓言(10)之十一 -- 结论
如同任何寓言一样,“红珠实验”也有其寓意:??
----“变异”乃是过程的一部分。?
----进行计划前,必须先预测人事物未来可能的表现。但任何测试(实验)过去的成绩表现既使颇具价值,还是无法准确。
----员工都在某一个自己控制不了的系统下工作
——既使他们努力尝试。决定成绩表现的是“系统”,而非“个人技能”。
----唯有管理阶层才能改变系统。?
----某些员工的表现总在水准之上,某些总在水准之下。??
戴明博士保证,任何人只要看过一眼,就永远忘不了他这个简单而“愚蠢”的实验。?
“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看见红珠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