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前面说到,太平二年、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10月初三,梁朝给陈公陈霸先进爵为王。初六,萧方智禅位于陈王陈霸先。陈霸先封萧方智为江阴王,安置在江阴,并以江阴郡建江阴国,作为梁王朝最后的封地。第二年陈霸先派刘师知杀害了16岁的江阴王萧方智。
    南朝陈(557—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四个朝代,也是最后一个朝代,还是南京“六朝古都”中的最后一个朝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陈永定元年(557年),梁朝相国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继续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史称南朝陈。隋文帝开皇七年(589年),陈朝最后一位国君后主陈叔宝被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所俘,陈朝灭亡。南朝陈历时33年,传5位皇帝。
    (一)南陈武帝
    高祖武皇帝陈霸先(503—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箬)里(今浙江长兴)人,南朝陈的开国皇帝,汉太丘长陈实的后代,世居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
    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西晋永嘉年间,陈达避乱,随西晋王室“永嘉南迁”来到吴兴(今浙江长兴),陈达曾出任长城令。陈达选择长吴兴作为定居地时,就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个陈霸先。
    (1)出身寒门。
    高祖陈霸先出生于梁天监二年(503年)。《陈书》上说:“少倜傥有大志,不治生产。既长,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身长七尺五寸(按照一尺合今24.2cm计算约为1.82米),日角龙颜,垂手过膝。尝游义兴(辖今江苏宜兴、溧阳),馆于许氏,夜梦天开数丈,有4人硃衣捧日而至,令高祖开口纳焉。及觉,腹中犹热,高祖心独负之。”陈霸先曾经“梦吞”过太阳,可见其胸怀抱负决不一般。
    在史书对陈霸先的描写中有两点需要提示:
    第一,“垂手过膝”。古人认为凡是大人物都有异相,“双手过膝”便是异相之一。据说三国时的刘备是“双手过膝”的第一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说他“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并说:“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又说:“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后来刘备果然当了蜀汉昭烈帝。之后,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长)发委地,(双)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陈霸先的侄子陈顼《陈书》说他:“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按照一尺合今24.2cm计算约为2.01),手垂过膝。”都是“双手过膝”的皇帝。
    第二,“梦过太阳”。南京历史上,在陈霸先之前“梦过太阳”的人首推孙权他老娘。孙权的母亲吴夫人怀妊孙权时,梦到太阳拥入了怀中(只是“拥入”并非“吞”)感到十分惊异。就告诉夫君孙坚说:“从前我怀妊孙策的时侯,曾梦到月亮拥入了怀中,现今又梦见太阳拥入了怀中,这是什么缘故呢?”孙坚说:“太阳与月亮乃是阴阳之精华,是极其贵重的象征,这表明我们的儿子将来一定会创立大业的!”
    另外,萧衍之母张尚柔也曾有一梦,梦见怀中抱日,随后有娠,生下萧衍,即南朝梁在位48年的开国皇帝梁武帝。
    虽然到陈霸先时,陈达在长兴的子孙经过十世繁衍,已蔚然成为人数众多的大家族,但在南北朝门阀制度的潜规则中,陈霸先仍属寒门出生。
    所谓寒门,是与士族高门相对的概念,包括寒士与寒人。这一划分主要是基于门阀观念而言,并非基于单纯的经济地位,与所任官职品阶有一定关系,但又不能等同起来。一般来说,寒门出生的子弟,要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和进步,比起豪门贵族子弟来艰难得多。
    其实,自古以来,当皇帝是假,福气才是真。在正常情况下,每一个人一出生都具备基本同样的智商。高的,高不过所谓的宇宙人;低的,不低于类人猿,主要看你后天的发展和运气。运气佳者,给你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你一点颜色就开染坊;运气背者,给你一团火焰也燃不起来、给你一颗氢弹也不会爆炸。道理很简单,前者是天意;后者是人为。各位看官如果不信,可以好好回忆自己的过去,如果太年轻,回忆不了的,可以问一问自己的父母,听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据地方传说,陈霸先年轻时种过田、打过鱼。长大以后,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古县志记载,长兴曾留下陈霸先许多遗迹,如圣井、古银杏等,还有一株饭箩木,系陈霸先晒鱼网所在。陈墓岭上曾有一石孔,是当年陈霸先植枪之处。小浦的陈高祖钓台,曾是他垂钓和练弹弓的场所。
    起先陈霸先担任过里司(相当于今天的村长)。南朝制度,县下有乡,乡下有里。里司管一里地的事。后到建康(今南京)作过油库的库吏,这些其实称不上官职。后担任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侯府的传令吏。可见陈霸先年青时之艰难,其入仕亦从最低之职开始的。
    梁大同初(约534年),新喻侯萧映(梁武帝萧衍的侄子)为吴兴太守,很看重陈霸先,“尝目高祖谓僚佐曰:‘此人方将远大。’”意思是:你们看此人将来不得了。约在梁大同六年(540年),萧映到广州任刺史,陈霸先已深受萧映器重,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
    (2)征伐四克。
    不久,陈霸先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今广东省肇庆市)。第二年,交州(今越南河内市东北约30公里处)土豪李贲发起叛乱,赶走了交州刺史萧咨。大同八年(542年),梁武帝遣将讨伐,林邑国(今越南)国王也从腹背袭击李贲。大同九年(543年)4月,李贲部将范修在九德(今越南荣市)大破林邑王,梁征讨诸军也不知所终。李贲控制了整个北越,在梁大同十年(544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设置百官,自称越帝。梁武帝又命新州(治在今广东新兴)刺史卢子雄、高州(今广东阳江)刺史孙冏火速出兵,并命坐镇广州的萧映和萧咨节制。当时为防止瘴疠疾病,卢子雄、孙冏二人请求待秋凉后发兵,但萧映和萧咨没有同意,催命出征。卢子雄、孙冏二人只好领军出征,结果途中瘴疠肆虐,军中死者达六七成,趁机逃跑的也不少。梁武帝接到萧咨的报告,误以为卢、孙二将私通李贲,敕令在广州赐死。这事激起了卢子雄部下旧将周文育、杜僧明等人的不平,于当年5月发动哗变,叛兵包围了广州城,准备捉住二萧,即萧映和萧咨。仅仅一天,广州城外便云集叛兵数万,广州告急。
    陈霸先在高要闻报,率3000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战解重围,周文育、杜僧明等叛将被擒。陈霸先的战绩受到梁武帝瞩目。梁武帝专门派画师前往广州,画下陈霸先像,以供皇帝考察鉴选。据说,梁武帝拿着陈霸先的画像细细端详道:“这小子确是妙人。我在,为我安,我不在则为我乱矣!”
    梁大同十年(544年)冬天,萧映在广州病亡。过完年,陈霸先护送萧映的灵柩回建康,行至大庾岭(今江西省大庾县南),正遇上梁武帝诏命下达,任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今越南永安)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杨日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李贲,又称李南帝,是当时越南北部地区万春国的开国君主。陈霸先将送丧的事交给了沈恪,并请他将自己的妻子儿女送回下箬老家,自己与数名亲信又返回广州,召聚将士,备办军资,准备讨伐。
    陈霸先与杨日票等征讨大军,于大同十一年(545年)12月抵达交州。在恶劣的环境中,经过3年苦战,终于除掉了以李贲为首的地方分离势力,收复了交、爱、德、利、明等数州(今越南北部)。交州平定后,陈霸先领着本部将士返回高要复职时已是梁太清二年(548年)。陈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侯景之乱。
    当时,侯景围困梁朝首都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萧衍饿死台城,简文帝萧纲被扶为傀儡皇帝。同时,侯景说服同是北魏后裔的广州刺史元景仲投降,欲使广州脱离梁王朝。陈霸先得知建康都城被围,立即准备赴援,广州刺史元景仲“阴有异志,将图陈霸先。”陈霸先当机立断,举兵对抗,元景仲走投无路,自缢身亡。陈霸先就迎梁宗室曲江侯萧勃镇守广州,又奉萧勃之命平定了始兴(今广东韶关旁)等10郡叛乱,大军移镇始兴。太清三年(549年)11月,陈霸先遣将进驻大庾岭,招聚始兴地方将士,准备继续推进。但萧勃心胸狭隘,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软硬兼施,只希望陈霸先能帮他看守门户。面对萧勃的利诱威逼,陈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靠到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麾下。
    大宝元年(550年)正月,陈霸先大军从始兴出发,抵达大庾岭,击败奉萧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拦截的蔡路养,乘胜进驻南康。陈霸先被萧绎授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此后近一年半时间,陈霸先与响应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在南康一带展开了拉锯战,终于擒斩李迁仕。大宝二年(551年)6月,陈霸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
    大宝二年(551年)10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11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552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3万人,强弩5千张,舟舰2千艘,水陆俱下,另有前军5千由骁将杜僧明统领,已抵达湓口(鄱阳湖入长江口)。2月,王僧辩等西路大军又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以东)与陈霸先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了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今安徽当涂),3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势力,侯景被杀。
    大宝三年(552年)11月,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湘东王萧绎即位于江陵,即梁元帝。改大宝三年(552年)为承圣元年。陈霸先镇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今南京)。
    承圣三年(554年)3月,梁元帝萧绎进陈霸先位司空。9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今湖北荆州),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萧绎投降西魏被杀。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当时都在梁元帝宫中值事,均被掳至长安。江陵几乎成了一堆废墟。
    此时,梁元帝之侄、已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被西魏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方圆不过300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经反复商议,准备于次年2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晋安王萧方智到建康称帝。
    晋安王萧方智自寻阳,入居建康朝堂不久,北齐(此时,东魏已被北齐禅代)坚持派兵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建康当傀儡皇帝。王僧辩起先拒不同意。承圣四年(555年)3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王僧辩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击,裴之横战败被杀。后来,王僧辩屈从于北齐的压力,于7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改元曰:“天成”,以晋安王萧方智为皇太子。
    陈霸先认为一旦萧渊明当上皇帝,建康的梁朝将成为北齐鲜卑人的附庸,汉族政权难以保存。陈霸先与王僧辨再三苦争,不愿向北齐屈服,王僧辨没有听从。因此,陈霸先非常气愤,召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谋之,决定以“擅自废立”之罪讨伐王僧辩。并于同年9月在京口举兵,突袭石头城,陈军从建康城北入城,王僧辩猝不及防,苦战不敌,就擒后被缢杀。
    承圣四年(555年)10月,贞阳侯萧渊明逊位,百僚上表劝进,立萧方智为皇帝,史称梁敬帝。改承圣四年(555年)为绍泰元年。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陈霸先的举措,终于将鲜卑人势力阻挡在长江以北。不久,齐兵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年)底和太平元年(556年)6月,两次侵犯梁朝,均被陈霸先率部击败,使江南民众避免了遭受外族的侵害。
    绍泰元年(555年)10月;太平二年、永定元年(557年)2月,陈霸先又分别平定了王僧辩余部的反叛和曲江侯萧勃的反叛。至此,陈霸先为自己称帝铺平了道路。
    (3)禅梁称帝。
    绍泰二年(556年)8月,萧方智诏陈霸先食安吉、武康二县,合5千户。9月,改绍泰二年为太平元年。10月,侯安都进抵武昌,王琳部将樊猛弃城退走。
    太平二年、永定元年(557年)3月初五,梁朝任命司空王琳为湘、郢二州的刺史。陈霸先立萧方智为帝后,王琳一直不服。5月,王琳大力修造舟舰,准备进攻陈霸先。6月11日,陈霸先任命开府仪同三司侯安都为西道都督,周文育为南道都督,率领水师2万人会师于武昌,对王琳发动进攻。8月初一,北周将梁元帝的灵柩和诸将家属1000多人送还给王琳。
    永定元年(557年)8月28日,梁朝提升丞相陈霸先为太傅,加赐黄钺、殊礼,进见赞拜时不用称名。9月初五,又提升丞相为相国,总领朝政,封为陈公,备九锡,陈国设置百官。10月初三,梁朝给陈公陈霸先进爵为王。初六,梁敬帝把皇位禅让给了陈王。
    随后,陈王陈霸先派中书舍人刘师知带领宣猛将军沈恪指挥兵士进入皇宫,护送梁敬帝到别宫去居住。沈恪冲开大门拜见陈王,叩头谢罪,说:“我亲自经历过侍奉萧氏的事,今日不忍心看到这种逼宫的场面。违命受死是我的本分,决不能接受这种任命!”陈霸先嘉勉了他的这种忠心,不再逼他担当此命,另换统领骁领骑兵的荡主王僧志代替他。
    永定元年(557年)10月初十,陈霸先在南郊即皇帝位。回到宫庭,颁发大赦天下令,又改换年号为永定。封梁敬帝为江阴王,梁太后为太妃,皇后为妃。
    陈霸先建国之初,“号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陈霸先一面笼络江左豪族,恢复江南经济,一面征伐北齐,收复淮南失地,政权逐渐稳固。建康都城也在兴工复建之中。
    陈霸先于建元二年(558年),新作太极殿。太建七年(575年)改作第二重宫墙云龙、神虎2门。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等三阁”。侯景焚毁的太子东宫,太建九年(577年)亦重建完工。陈宣帝又为文皇后建安德宫于宣阳门外、都城西南。殿阁之奢侈豪华,胜于前代。
    陈朝时,建康都城,虽多有营作,但终未能恢复梁时之盛。《太平寰宇记》引《金陵记》:“自侯景反,元帝都于江陵,冠盖人物多南徙。陈高祖复王于此,中外人物不迨宋、齐之半”。惟建康文化,继宋、齐、梁而发达,文学、史学均有称颂于世的成就。后主陈叔宝荒于酒色,为帝昏庸,却精于音律,隋文帝灭陈后,亦曾赞叹陈宫乐曲“此华夏之正声”。
    据史书,陈朝帝王也多崇信佛教,至少武帝陈霸先有效仿前朝梁武帝舍身之嫌。永定元年(557年)10月11日,陈霸先驾临钟山,祭祀蒋帝庙(太平门外樱驼花园小区内,始建于三国东吴,为祭祀秣陵尉蒋子文而立,时称蒋侯庙,后改称为蒋帝庙、蒋王庙)。15日,陈霸先于杜姥宅请出佛牙,设无遮大会,举办佛事,亲自来到宫阙前顶礼膜拜。据说这颗佛牙是南齐法献所得,后置于定林寺,梁天监末年为摄山(今南京栖霞区境内)庆云寺慧兴所保藏,慧兴将死,又交其弟慧志,梁元帝承圣末年,慧志秘密送与陈武帝,陈武帝即位后,就很快将其公布。并设四部无遮大会以志庆祝,凡是佛教出家、在家的信众,都可以参加受供(无遮大会,就是没有遮止,来者不拒的意思)。
    10月16日,陈霸先追尊其父皇考陈文赞为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氏为安皇后。追立前夫人钱氏为昭皇后,世子陈克立为孝怀太子,立夫人章氏为皇后。尊景帝陵曰瑞陵,昭皇后陵曰嘉陵。
    11月初一,陈霸先立其兄的儿子陈蒨为临川王,遥封陈昌(陈霸先长子)为衡阳王、陈顼为始兴王,其弟的儿子陈昙朗已经死去,但武帝还不知道,立他为康王。
    永定二年(558年)正月,王琳带兵东下,抵达湓城(江西九江瑞昌),驻扎在白水浦(江西九江县西,),他共带有10万甲兵。王琳任命北江州(治在今湖北黄安县)刺史鲁悉达为镇北将军。
    陈霸先也任命鲁悉达为征西将军,双方都给鲁悉达送去乐队和女歌舞伎。鲁悉达对两边的委任和礼物都接受下来,行动上却拖延观望,两边的官位都不去就任。陈霸先派安西将军沈泰去袭击他,没有打胜。王琳想带兵东下,而鲁悉达的部队控制着长江中流,王琳派使者去劝说引诱,鲁悉达到最后也不服从。初五,王琳派记室宗向北齐求援,而且请求迎纳作为质子滞留在北齐的梁朝永嘉王萧庄来主持梁室的祭祀。衡州剌史周迪想自己占据南川,于是就将所属的八郡的太守全部召来结盟,一齐声言要入朝。陈霸先恐怕他们制造变乱,就派人给他们以优厚的慰劳和安抚。
    永定二年(558年)3月,北齐派兵援助并护送梁朝永嘉王萧庄回到江南,并册拜王琳为梁朝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王琳派其兄的儿子王叔宝率领所统辖10个州刺史的子弟去邺城(今河北安阳)为人质。王琳拥戴萧庄登上了皇帝位,改年号为天启。追谥建安公萧渊明为闵皇帝。萧庄任命王琳为侍中、大将军、中书监,其余官职依照北齐的册命。
    永定二年(558年)4月初三,陈霸先派人杀害了江阴王萧方智。当时,这个已被贬为江阴王、16岁的原皇帝萧方智,被兵士追着围床而逃,边哭边喊:“我本不愿当皇帝,陈霸先硬要推我入帝座,现在又要杀我!”随即,萧方智身首异处(真的十分凄惨)。这就是寒门出身的陈霸先,读书不多,但却心狠手辣,简直没有人性。江阴王萧方智被谥为敬帝。另立梁朝武林侯萧谘的儿子萧季卿为江阴王。
    永定二年(558年)5月29日,陈霸先驾临建康大庄严寺(晋永和四年、348年建,初名塔寺,乃镇西将军舍私宅而建。其地南通竹格港,面临秦淮河,六朝时为义学枢府,在今南京市宣阳门外)向佛祖舍身为奴。30日,群臣上表请皇上回宫。陈霸先此次舍身的赎钱,史无明文记载。后来文帝陈蒨(同茜),任宝琼为京邑大僧正,也在太极殿设无遮大会并舍身,招集僧众举行《法华》、《金光明》、《大通方广》、《虚空藏》等忏,并别制《愿辞》自称菩萨戒弟子。孝宣帝陈顼命国内初受戒的沙门一齐习律5年。后主陈叔宝也在太极殿设无遮大会舍身大赦。
    陈霸先之后的几位皇帝,也都信奉佛教。当时,建康有700余座寺庙,因侯景之乱,受到严重破坏;到陈朝时多数修复。陈霸先常设四部(比丘等四众名为四部)无遮大会,到大庄严寺舍身。11月又至大庄严寺,发金光明经题,12月再至大庄严寺,设无遮大会,供僧布施,放生宥罪,行第二次清净大舍。第二天,才被群臣上表请回宫。
    陈霸先敕令在宫内设仁王大斋,诏请宝琼玉法师于重云殿,讲大品般若经。同年,陈霸先写佛经12藏,造铸金钢佛像百万尊,修建故寺32所,度僧尼7000多人。
    南朝各代寺院,僧尼之类极多。据记载,刘宋有寺院1913所,僧尼36000人;萧齐有寺院2015所,僧尼32500人;萧梁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人;南陈有寺院1232所,僧尼32000人。不少王臣达官及文人学士,乃至民间也笃信佛法,于是佛寺遍布江东,但以梁武帝所造为最多,也最奢华。
    陈霸先在位期间,每临军机大事都能确定破敌制胜之道,他英勇善谋,独出心裁,而处理政务则崇尚宽和简朴,如果不是军旅急务,一般不轻易调发军队。他天性节俭朴素,平常膳食只有几样菜而已,私人宴会用瓦器、饰以蚌壳的木盘,酒菜能够应付也就行了。后宫的妃子、宫女没有披金带翠的服饰,也不设女乐。
    陈霸先堪称是六朝英主,一代开国贤君,他有志于统一大业,受命于危难之际,既是民情所需,也是时局所迫。他任贤使能,政治清明,使江南局势渐趋稳定。
    据《陈书》记载,陈霸先一生当中,娶过两位妻子。登基之前,同县望族钱仲芳见陈霸先风流倜傥,气度不凡,就把女儿钱氏许配给陈霸先。但钱氏因病在陈霸先登基前就已经去世,陈霸先登基后,就追封钱氏为“昭皇后”。
    陈霸先的第二任妻子章氏(要儿),与陈霸先是同县人。章氏知书达礼,跟随陈霸先南征北战,吃过不少苦。陈霸先的儿子、孙子继位后,章氏垂帘听政,辅佐儿孙治理国家。《陈书》中专门为她写了一章。
    永定三年(559年)6月,陈霸先下诏让临川王陈蒨在南皖口(今安徽安庆市)设立城堡,派东徐州刺史吴兴人钱道戢去驻守。12日,陈霸先身体不适,21日,病逝于璿玑殿,在位3年,时年57岁。遗诏追临川王陈蒨(同茜)入纂。大行皇帝迁殡于太极殿西阶。8月,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万安陵。
    陈武帝陈霸先与皇后章氏合葬的万安陵,原先坐落在南京江宁区上坊乡石马冲农田中,现为上坊中学门前的广场中。距南京主城不过20分钟的车程。至今陵前仍保存石麒麟两只,均为雄兽,无角。南侧麒麟身长2.72米,高2.28米,体围2.56米;北侧麒麟身长2.50米,高2.57米,体围2.43米。两只麒麟造型相似,均昂首张口,头有鬣毛,长舌下垂,下颏须髯拂胸,腹侧饰双翼,四足,脚趾着地,长尾曳地旋转成半圆形。整个造型既像麒麟又像辟邪。已经在风雨中站立了1500多年,由于体表风蚀严重,雕饰花纹多已磨灭不清。如今石刻周围已经加了汉白玉围栏和排水沟。石刻前有南京市人民政府1988年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安陵”石碑(一说此处并非陈霸先万安陵)。
    陈霸先的万安陵,在陈朝灭亡后曾被掘毁。据《北史•孝行传》记载:陈亡后,陈霸先政敌王僧辩之子王颁,纠集其父旧部,夜掘陈武帝陵,剖棺焚尸,甚至将骨骸焚化成灰水喝进肚里,成为轰动当时的大事。陈武帝陵的特殊遭遇,引起古往今来世人的无限感慨。
    清代著名学者陈文述咏《陈武帝万安陵》诗写道:“当年僧辩平侯景,太室铭刻定不祧。立长有心图却敌,背盟何意出同僚。本容方智生南国,终遣萧庄死北朝。无复万安陵寝在,空余石马势腾骁。”一代枭雄陈霸先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登上帝座,但死后难免遭到仇敌之子的毁陵焚尸,空余“石马”(即石麒麟)守护荒冢。
    如今陈霸先陵墓已无迹可寻。说句实话,有迹可寻又能怎样,不妨问问空余的“石马”,千百年来,每年清明有多少陈家的后人前来祭扫!
    “天下陈氏出江州,江州先祖在长兴。”据说,鸦片战争时候的抗英名将陈化成、清末的陈天华、辛亥革命的陈英士、民国元老陈立夫、陈果夫以及陈独秀、陈云、陈毅等等,都是陈霸先的后裔。
    《列传》选录:
    高祖宣皇后章氏,章要儿,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本姓钮,父景明为章氏所养,因改焉。景明,梁代官至散骑侍郎。后母苏,尝遇道士以小龟遗己,光采五色,曰:“三年有徵。”及期章要儿生,而紫光照室,因失龟所在。章要儿少时聪慧,美容仪,手爪长五寸,色并红白,每有期功(就是服一周年的丧,功就是大功小功的期限)之服,则一爪(指甲)先折。高祖陈霸先先娶同郡钱仲方女,早卒,后来才立章要儿为皇后。章要儿善书计,能诵《诗》及《楚辞》。
    高祖陈霸先自广州南征交阯(今越南),命章要儿与衡阳王昌随世祖由海道归于长城。侯景之乱,高祖下至豫章,章要儿为侯景所囚。侯景被平,而高祖陈霸先为长城县公,后拜夫人。及高祖践祚,永定元年立章要儿为皇后。
    太建元年,尊章要儿为皇太后。太建二年3月,章皇太后崩于紫极殿,时年65岁。谥曰宣太后,祔葬万安陵

TOP

(4)后人评价。
    历史评价对陈霸先,一般都比较肯定,因为他是胜利者。
    ——唐初政治家魏徵: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一生,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
    ——姚察(曾修编《梁书》、《陈书》):“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姚察,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
    ——姚思廉:完成了《梁书》、《陈书》两部史书,他在全面肯定了陈霸先优良品德后,用“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四句作出了高度评价。
    ——李延寿,唐朝大史学家、《南史》与《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爱”、“恒崇宽简”、“弥厉恭俭。”来称赞陈霸先的一生。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167卷中写道:“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司马光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高度概括了陈霸先的治国、治军、从政和为人的鲜明形象。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用“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来赞颂陈霸先。
    ——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是不是伟大、有没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自有历史来评价,但他是一代开国皇帝却无可争议。
    ——史评:智可以安抚万物、武可以宁乱,英明谋略最佳,没人能赶得上,所以能征讨天下,评定夷凶叛乱,荣升三公之位,坚持推行宽缓之政,以爱育为本,不浪费奢华。称帝以后,更加恭谨,所以功劳显赫,恩德盛大,光照天下。曾夜梦天开数丈,有四个穿红衣服的人捧着太阳而至,让他开口吞下,梦醒,腹中还热乎乎的,心中有了立大志的想法。
    其实,但凡历史上能当皇帝的人都不简单,不一定很有才,至少得有当皇帝的命运。真正贤明的皇帝自古以来也不多见,大多数靠“杀”上台的,然后又被“杀”下去,一代一代就这么过来的。
    导游说,有道是“成者为王败者寇”,古往今来,都是这样评价的,概莫能外。设想一下,如果陈老先生没有建立南陈王朝,没有当上皇帝,历史又会是怎样一种评价呢,会是上面评价的那样吗?答案肯定不是。
    (5)武帝简表。
    梁天监二年(503年),陈霸先出生于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
    梁大同初(约535年),新喻侯萧映为吴兴太守,及映为广州刺史,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随府之镇。
    梁大同八年(542年),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率精兵3000平定进攻广州的地方豪强势力,以功拜直阁将军。梁大同十一年任交州司马,讨伐交趾(今越南)人李贲及其部众数万人,屡胜。
    梁太清二年(548年),击败李贲之兄李天宝等2万人对爱州(今越南清化省境内)的围攻,加授督七郡诸军事。
    梁大宝元年(550年)正月,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讨侯景,次年与征东将军王僧辩会合共进。4月,出镇京口(今江苏镇江)。
    梁天正二年(552年)3月,陈霸先领军围石头城(今南京城西),大败侯景。因功授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梁承圣二年(553年)正月,代镇扬州(治今南京)。
    梁承圣三年(554年),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杀。陈霸先与王僧辩在建康(今南京)奉萧方智为梁王。
    梁承圣四年(555年)2月,梁元帝萧绎被西魏军俘杀后,与王僧辩共奉晋安王萧方智即梁王位。9月,自京口举兵攻入石头城,缢杀王僧辩父子,废萧渊明,立萧方智为帝。因功封陈王。
    梁太平二年(557年)10月,代梁自立,国号陈,建元永定。
    陈永定三年(559年)6月,病卒于建康。
    (二)南陈文帝
    世祖文皇帝陈蒨(522—566年),又称陈茜,字子华。武帝陈霸先侄子,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南朝陈第二位皇帝。《陈书》称:“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
    梁太清初(547年),陈蒨梦见两日斗,一大一小,大者光灭坠地,色正黄,其大如斗,世祖陈蒨因三分取一而怀之。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陈蒨独保家无所犯。
    陈蒨在梁朝时曾任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承圣二年(553年),授信武将军,监南徐州。承圣三年(554年),陈蒨配合父亲陈霸先击败王僧辩女婿杜龛。以功授持节、都督会稽等十郡诸军事、宣毅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
    陈霸先受禅以后,立陈蒨为临川郡王,邑2000户,拜侍中、安东将军。曾召总揽军政,后奉命驻军皖口。
    永定三年(559年)6月,陈霸先病逝。遗诏征侄子陈蒨入纂(入朝继承皇位)。当时,陈霸先的皇子陈昌还在长安做人质,他是在江陵陷落(554年11月)时和堂兄陈顼同时被西魏军俘虏而去。陈朝国内没有嫡亲的皇位继承人,章皇后召杜棱和中书侍郎蔡景历进入宫禁之中商量,决定暂时秘不发丧,紧急从南皖召回临川王陈蒨。
    这时,正值侯安都的军队回朝,到达南皖(今安徽安庆市),听到陈霸先病逝消息,就和临川王陈蒨一起回到朝廷。29日,临川王陈蒨回到建康。侯安都与各位大臣商量,决定拥戴临川王陈蒨继承皇帝位,陈蒨再三谦让不敢接受。章皇后因为皇子陈昌还在长安做人质,所以,也不肯下诏,大臣们议论纷纷。侯安都说:“现在四方都不安定,哪有功夫想得那么远!临川王陈蒨平定东土,为国家立有大功,我们应该立他为国主。今日之事,有异议者一律斩首。”于是,侯安都执剑走进宫殿,让章皇后拿出玉玺,又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让他站在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上,并将棺材迁到太极殿西阶,隆重地为陈霸先发丧。这时章皇后这才下了诏令,当天,陈蒨继皇帝位,史称陈文帝。
    永定三年(559年)9月初七,陈蒨立陈伯宗为皇太子。21日,立太子陈伯宗的母亲吴兴人沈妃为皇后。
    天嘉元年(560年)正月初一,陈蒨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嘉(改永定四年为天嘉元年)。初九,陈蒨在南郊祭天;19日,陈蒨在北郊祭地。
    当初,陈霸先追谥其兄陈道谭为始兴昭烈王,让他的第二个儿子陈顼继承封号。等到文帝陈蒨即位,陈顼还被俘在长安没有回来,陈蒨因为自己继承了皇位,本宗缺乏主祭的人,于是在14日那天下诏,改封陈顼为安成王。
    王琳(526——573年),字子珩会,稽山阴人。本兵家,能为诗。仕梁为将帅。梁亡,立永嘉王庄于荆州(一说郢州),挺身归齐,欲存梁绪。累封巴陵郡王,终特进侍中。王琳原是梁元帝萧绎部将王僧辩的手下,在平定侯景之乱中他立下大功。原先,梁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杀害梁元帝时,萧庄(梁元帝之孙,世子萧方等之子)只有7岁,逃匿于民家之中;之后被王琳发现,将萧庄护送回建康。梁敬帝萧方智即帝位之后,将萧庄作为人质送往北齐(北朝之一)。梁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即帝位后,王琳等人要求北齐送还萧庄,并使其接替南梁皇帝。萧庄回到南朝之后,王琳立萧庄为南梁皇帝,改年号为天启。萧庄任命王琳为侍中、大将军、中书监。南梁据有长江中上游地区。
    永定三年(559年)10月,王琳得知陈霸先死,复率军东进,复拥永嘉王萧庄出屯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北齐慕容俨率军临逼长江为之声援。11月,王琳进犯大雷(今安徽省望江县),陈蒨以侯瑱、侯安都、徐度合兵抵御。
    天嘉元年(560年),当王琳与陈朝的侯瑱在芜湖交战时,北周(北朝之一)便发兵攻打荆州,结果王琳兵败。王琳与萧庄逃亡北齐。陈朝也自此成为南朝正统。萧庄投奔北齐后,北齐封他为梁王,允诺帮他复兴梁朝,但没多久北齐自己也灭亡了。天嘉二年(561年),萧庄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城北18公里处的临漳县)死去,终年13岁。王琳卒于后梁明帝天保十二年(573年),终年48岁。
    当初,梁承圣三年(554年)9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梁元帝萧绎被杀。世子陈昌(陈霸先的儿子)、侄子中书侍郎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均被掳至长安。
    陈霸先即皇位后(557年10月),多次请求北周(此时西魏已经在557年被北周取代)将人质放回来,北周口头上答应,却迟迟不放人。直到陈霸先去世后,北周才将陈昌放了回来。但是由于王琳占据长江中游并挑起战争,通往建康的道路受阻,陈昌只好暂住安陆(今湖北省安陆)。王琳兵败后,陈昌从安陆出发。陈昌自恃是陈霸先的嫡子,对自己没能及时回建康当上皇帝十分气愤,在渡江前写信给陈蒨,信里言辞颇傲慢不逊。文帝看了很不高兴,便将侯安都叫来,愁容满面地对他说:“太子将要回来就位了,我得另外求一个封国作为归老的地方。”侯安都说:“自古以来,哪有什么被代替的天子!”于是自告奋勇要带兵去“迎接”陈昌。
    天嘉元年(560年)2月28日,陈蒨任命陈昌为骠骑将军、湘州牧,封他为衡阳王。3月25日,侯安都迎接陈昌渡江。侯安都单独与陈昌登于船楼顶“赏景”,还没说上几句话,侯安都就将陈昌双手捆缚,以布塞口,扔到江中淹死。然后,凿漏了陈昌的座船,又杀死陈昌所有随从。然后,侯安都上奏陈文帝,宣称陈昌渡江时遭遇不测,船坏被淹死。侯安都因此进爵,为清远公。
    陈蒨虽然杀掉了堂弟陈昌,但亲弟陈顼还在长安,他又以割地为条件,以土换人,西魏终于将陈顼也放了回来。陈顼一回来,便被授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以安成王的尊位统摄文武大政。陈蒨死后,这位皇帝的亲弟陈顼就废掉了皇帝的亲儿子陈伯宗,自己当上了皇帝。此是后话。
    天嘉元年(560年)6月12日,陈文帝诏令将梁元帝萧绎葬回江宁(今南京江宁区,很可能就在方旗庙)。丧事中的车旗礼仪,全部采用梁朝旧制。
    天嘉二年(561年)12月,陈朝太子中庶子馀姚人虞荔、御史中丞孔奂,因为国家财政紧张,启奏设立征收煮海盐的赋税和设立官府专利卖酒的机构。文帝下诏采纳了这一建议。这两个税种一直延续至今。
    天嘉三年(562年)3月,安成王陈顼到达建康,陈蒨下诏封他为中书监、中卫将军。此时,陈顼的妃子柳氏和儿子陈叔宝还滞留在穰城(今河南邓县),陈蒨又派毛喜到北周去请求放还,北周将他们都送回来了。
    天康元年(566年)2月29日,陈蒨大赦全国,改年号为天康(改天嘉七年为天康元年)。3月初三,任命安成王陈顼为尚书令。4月,陈文帝生病,台阁等官署的事情,令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共同决定。孔奂是孔之的曾孙。文帝病重,孔奂、到仲举和司空及尚书令扬州刺史安成王陈顼、吏部尚书袁枢、中书舍人刘师知进宫侍候医病服药。太子陈伯宗懦弱,文帝担心他不能守住皇位,对安成王陈顼说:“我要像太伯那样把天下让给你。”(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司马迁记载了春秋时吴国王室的起源及其世系。据记载:“吴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这就是陈文帝陈蒨所说的“我要像太伯那样把天下让给你”的典故。)陈顼流泪拜伏在地,坚决推辞。(陈顼算得上是一流演员,他真的会辞让吗)文帝又对到仲举、孔奂说:“现在三方鼎立对峙,天下的事情繁重,需要有个年纪较大的君主。近的,朕准备效法晋成帝,远的,遵照殷朝的法则,把皇位传给弟弟,你们要按朕的意思去做。”孔奂流着泪回答说:“陛下因为饮食不当所以身体欠安,不用很久就能康复。皇太子正在盛年,威德一天比一天高。安成王贵为陛下的弟弟,足以承担周公旦那样的责任。陛下如果有废立的想法,我们虽然愚笨,实在不敢听到这样的诏命。”文帝说:“古代直道而行的遗风,在你们身上表现出来了。”于是任命孔奂为太子詹事。
    司马光评论说:作为臣子服事君主,应该顺随他做得对的好事,以匡正补救他做得不对的坏事。孔奂在陈朝,负有心腹大臣的重任,决定国家的大计,假如认为陈文帝的话不是真心实意,就应当像窦婴那样当面辩论,像袁盎那样在朝延上力争,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使它发展,杜绝非分企图之心。如果认为真心实意,就应当请皇帝明下诏书,向中外宣布,可以使陈文帝有宋宣公舍子立弟的美德,陈宣帝无楚灵王杀兄自立的恶行。不然,说太子是嫡系王位继承人,不能动摇,要辅佐他,使他没有危险,就应当尽忠全节,像晋国的荀息,赵国的肥义那样。奈何在君主活着时,预先猜度他的想法而迎合他;等到君主死后,权臣篡国而不能挽救,继位的君主失位时而不能殉节去死!这就是奸诈奉承到了极点的人,而世祖说他们有古代直道而行的遗风,托付他们辅助未成年而继位的君主,岂不荒谬!
    陈蒨一心想做一个太平天子,他在位时期间对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政策,对外同北方的齐、周政权采用以和为贵的方针,维持了南北的经贸往来。他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这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比较强盛。后人认为,陈文帝陈蒨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的有为之君。
    但就是这样一位“有为之君”,历史上也有一段相当离奇的传说,说韩子高是文帝陈蒨的“男皇后”,是真是假反正导游没有考证,其实也没必要去考证,只要传说事实存在,不妨列出来以飨读者。
    据《陈书•列传第十四》记载: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平定以后,陈蒨出守吴兴,韩子高年16,为总角(总角是8、9岁至13、4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陈蒨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韩子高许诺。韩子高本名蛮子,陈蒨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陈蒨性急,韩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陈蒨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陈蒨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韩子高推捧而升。仅从这段记述,以及查看其他记载,都看不出韩子高有当“男皇后”的迹象,同样也看不出陈蒨如何将韩子高当作皇后来宠幸的。
    民间传说,韩子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但史学界一直不予承认(史学界承认又怎么样)。韩子高16岁时,容貌美丽像女人,在还乡路上遇到陈蒨。从此应陈蒨之邀侍奉他,并做他的情人(陈书上未说)。韩子高性格温顺,殷勤侍奉,善于领会皇上的意旨。后来他学习骑射,颇有胆量,在平定杜龛之后,陈蒨配给他士卒,让他做自己手下的将领,但陈蒨非常爱他,一直没有让他离开自己左右。陈蒨甚至曾打算登基后立他为皇后,元代杂剧《男皇后》便是从他们的故事改编而来。既然是传说也就是插曲、打诨,完全不必当真,知道有这码子事足矣。更不必去甄别,那是历史学家干的事“又何间焉”。只要不碍官扰民,那些传说想怎么传就怎么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导游说:难怪,因为先有了“男皇后”,所以后来又出现了“女驸马”。据有关资料,《女驸马》是黄梅戏传统剧目。其母本《双救举》系黄梅戏剧目,仅流传于潜山、岳西一带。主要剧情是:冯素珍与李兆廷,自幼由父母指腹为婚。后李氏家道衰微,李兆廷往冯府借银赴试,反被冯父顺卿逼写了退婚文书。冯素珍闻讯,差丫鬟春红约李兆廷花园相会,欲赠盘缠。不料事泄,冯顺卿勾结南阳知府杨林,将李兆廷诬为大盗,问成死罪。冯素珍探监归来,又闻布政司刘文举议娶自己为儿媳。遂在春红帮助下,女扮男装逃往京城。后,冯素珍冒李兆廷之名应试,得中状元,却又被招为驸马。洞房之中,冯素珍哭诉真情,公主奏请父皇,改招李兆廷为驸马,封冯素珍为二夫人,春红为三夫人,将冯顺卿发配充军,杨林削职为民。
    《女驸马》的故事究竟发生在哪个朝代,导游没有考证,不排除古人也有会“恶搞”的,包括恶搞皇帝的,如今连“女驸马男公主”的小说都出来了,还不知道是古代哪朝的少爷、小姐化身成了小说里的男女一号。
    所谓“驸马”,就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这一称呼的起源在何时呢?据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自称始皇帝。他喜欢出巡,甚至还来过南京,那时叫金陵。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大,十分张扬。有一次经受到了张良会同大力士的狙击,被吓得半死,为确保出巡安全,在后来的巡游中,秦始皇经常变换车辆,同时除主车之外,还安排了许多副车作为掩护,甚至还找来替身为他保驾护航。这一形式渐渐成了制度,被历代皇帝出巡时广泛采纳,都仿效秦始皇的做法,不过他们一般都找自己的女婿做替身。虽说女婿是半个儿子,但毕竟不是儿子,死了也不心疼。这样,由于女婿常作替身乘坐在副车上,所以皇帝的女婿就成了“驸马”。
    陈蒨继位以后,封韩子高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又封以爵位文招县子,邑三百户。天嘉二年,升任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后又被授以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之位。累官至文招县伯、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陈蒨病重之时,他入宫侍奉医药。后来陈废帝陈伯宗即位,韩子高因为位高权重,深受权臣陈顼猜忌,后来被诬陷谋反,与尚书仆射到仲举等被诏令在狱中赐死,年仅30岁。
    陈文帝出身于艰苦困难之中,知道民间的疾苦。他生性目光敏锐、节俭朴实,每晚从宫中小门送来刺探外事以供分析的人(这实际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监察”工作),前后接连不断。他下令传送更签到殿中的人,一定要将签投在石阶上,让它发出清脆的声音,说:“我虽然睡着了,响声也可以让我惊醒觉察。”可见1000多年前,皇帝对“监察”工作的重视程度。
    陈文帝临终前,遗诏皇太子可即君临,山陵务存俭速,大敛竟,群臣三日一临,公除之制,率依旧典。其勤俭之心窥于一斑。
    天康元年(566年)4月27日,陈文帝陈蒨去世。在位7年,终年44岁。6月21日,谥曰文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今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新合村狮子冲田野中)。
    陵前现存石天禄、麒麟各一只,均为雄兽,东西相对,间距25.84米。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其造型灵动俊美,矫健秀逸,纹饰繁振华美,不仅张口露齿,而且其足跟着地,足趾翘起,足掌心朝前,给人“张牙舞爪”之感。蕴含着南朝卓越画家谢赫提出的“六法”精髓,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艺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南京地区南朝帝陵前雕刻最精美的一对石刻。
    其实,古往今来所有帝王将相,有陵有墓或无陵无墓的、有陵无墓或无陵有墓的,只要能留在百姓心中都是一样的,否则,不如什么都没有,免得被人盗掘了去。
    《列传》选录:
    世祖沈皇后,沈妙容,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人。父沈法深,梁安前中录事参军。沈妙容年10余岁,以梁大同中归于世祖。高祖称霸先之讨侯景,世祖时在吴兴,侯景遣使收世祖及沈妙容。景平,乃获免。高祖践祚,永定元年,沈妙容为临川王妃。世祖陈茜即位,沈妙容为皇后。废帝临海王陈伯宗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宫曰安德。

TOP

(三)南陈废帝
    废帝临海王陈伯宗(554—570年),南朝陈的第三位皇帝,文帝陈蒨嫡长子,字奉业,小字药王。
    陈伯宗生于梁承圣三年(554年)5月。永定二年(558年)2月,拜临川王世子。永定三年(559年),陈文帝陈蒨嗣位,史称陈废帝。8月,立陈伯宗为皇太子。天康元年(566年)3月,世祖陈文帝蒨崩,其日,13岁的太子临海王陈伯宗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大赦全国。
    天康元年(566年)4月,陈文帝去世后,太子临海王陈伯宗即皇帝位,大赦全国。5月初三,尊称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光大元年(567年)正月初三,陈伯宗改年号为光大。7月22日,立妃子王氏为皇后。立皇子陈至泽为皇太子。
    当初,陈武帝是梁敬帝的丞相,任用刘师知为中书舍人。刘师知学识广博擅长文学,熟悉朝仪礼制,在梁世祖时,虽然为官得不到升迁,但委任他的事情很重要,他和扬州刺史安成王陈顼、尚书仆射到仲举一起受先皇的遗诏辅政。刘师知、到仲举常常住在宫里,参与决定许多事情。陈顼和300名身边亲信进驻尚书省,刘师知看到陈顼的门第和权势为朝廷和民间所注目,心中妒嫉,和尚书左丞王暹等策划拟把陈顼排挤出尚书省。大家犹豫不定,不敢率先发难。东宫通事舍人殷不佞,一贯以维护名望气节为己任,加上在东宫任职,是皇帝亲自任命的,于是赶到尚书省假传圣旨对陈顼说:“现在天下无事,安成王可以回自己的东府管理州务。”
    陈顼正准备离开尚书省,中记室毛喜赶来见他,说:“陈朝据有天下为时还很短,国家接连遇到大丧事,上上下下都感到担忧害怕。太后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叫您安成王进尚书省共同兴举各种事功,殷不佞所说的,一定不是太后的意思。社稷的重任在身,希望您能三思,必须另行向朝廷奏报,不要使邪恶之徒的阴谋得逞。现在离开尚书省就会受到别人的牵制束缚,比如像曹爽那样,只愿当个富家翁,这怎能如愿!”陈顼派毛喜和领军将军吴明彻商议,吴明彻说:“继位的国君正在居丧,日常纷繁的政务很多还没有着手。殿下亲如周公、召公,应当辅助皇上安定国家,希望殿下留在尚书省,不必疑虑。”
    陈顼于是假装生病,请刘师知来,留住他进行谈话,同时派毛喜先向太后禀告。太后说:“现在伯宗皇帝年幼,政事都委托给二郎陈顼。殷不佞所说的不是我的意思。”毛喜又去向陈伯宗说这件事。陈伯宗说:“这是刘师知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朕并不知道。”毛喜回来报告给陈顼。陈顼把刘师知囚禁起来,亲自进宫见太后和陈伯宗,极力陈述刘师知的罪行,自己起草了诏命请陈伯宗御批,将刘师知交给廷尉,这天夜里,在牢狱中将他赐死。任命到仲举为金紫光禄大夫。王暹、殷不佞一同交送有关部门治罪。殷不佞是殷不害的弟弟,少年时对父母很孝顺,陈顼平素很看重他,所以唯独他没有被处死,只是被罢官而已。王暹被处死。从此国家大政都归于陈顼。
    光大二年(568年)11月,始兴王陈伯茂(陈伯茂是废帝陈伯宗的同母兄弟)因为安成王陈顼专政,心中不平,经常口出恶言。23日,陈顼借太皇太后的令诬告废帝陈伯宗,说他和刘师知、华皎等人互通共谋。还说:“文皇帝陈蒨对儿子的审察,不想传位给陈伯宗,这事相当于唐尧那样;传位给弟弟的胸怀,又像泰伯那样。现在应当重申文皇帝以前的意向,另立一个贤明的君主。”于是将在位的皇帝陈伯宗废为临海王,以安成王陈顼入继皇帝位。又下命令将陈伯茂贬为温麻侯,安置在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别馆里,安成王陈顼嗾使强盗将陈伯茂在就镇的路上将他截住,并将这个年仅17岁的侄子杀死在车里。
    陈伯宗被废为临海王之后,王皇后亦降为王妃。是日,出居别第。太建二年(570年)4月,陈伯宗不明不白地就死了(一说被陈顼派人杀死),在位3年,终年16岁。葬于临海王墓。
    《列传》选录:
    废帝王皇后,金紫光禄大夫固之女也。天嘉元年,为皇太子妃,废帝即位,立为皇后。废帝为临海王,后为临海王妃。至德中薨。
    (四)陈孝宣帝
    高宗孝宣皇帝陈顼(528—582年),字绍世,小字师利,始兴昭烈王(陈道谭)第二子。南朝陈的第四位皇帝,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侄子,世祖文皇帝陈蒨的弟弟。
    陈顼,梁中大通二年(547年)7月生,有赤光满堂室。少宽大,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8尺3寸(按照1尺合今24.2cm计算约为2.08米),手垂过膝。有勇力,善骑射。
    时有马军主李总与高宗陈顼有旧(过去曾有交往),每同游处。高宗陈顼尝夜被酒,张灯而寐(掌灯睡觉),李总适出,寻返,乃见高宗陈顼身是大龙,李总便惊骇,走避他室。
    永定元年(557年),陈顼被封始兴郡王,邑2千户。永定三年,世祖陈蒨嗣位,改封安成王。天嘉三年(562年),陈顼流离失所整整8年之后,从长安回到朝廷。授侍中、中卫将军,置佐史。寻授使持节、扬州刺史,进号骠骑将军。天嘉四年(563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天嘉六年(565年),迁司空。天康元年(566年),授尚书令。废帝陈伯宗即位,拜司徒,给班剑30人。光大二年(568年)正月初三,安成王陈顼进位太傅,领司徒,加殊礼,剑履上殿,增邑并前3千户。
    太建元年(569年)正月初四,安成王陈顼废掉了陈伯宗,自立为帝。史称陈孝宣帝。改年号太建(改光大三年为太建元年),大赦全国。恢复太皇太后的皇太后称号,皇太后称文皇后;立妃子柳氏为皇后,世子陈叔宝为太子;封皇子陈叔陵为始兴王,作为昭烈王的后嗣。初五,陈宣帝谒太庙。初七,任命尚书仆射沈钦为右仆射,度支尚书王劢为右仆射。7月,皇太子纳妃沈氏。
    大家看看,这就是曾经“伏身地上,哭泣流泪,坚决辞让”的陈顼,不到两年就篡了侄子的皇位,是为陈孝宣帝。估计在强大的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面前,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像陈顼一样先“欲擒故纵”,然后取而代之,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800多年以后,大明王朝的明成祖朱棣,就篡夺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太建二年(570年)3月13日,皇太后章氏去世。25日,葬武宣皇后于万安陵(陈霸先陵)。
    太建三年(571年)正月13日,陈顼到南郊祭天;23日,到北郊祭地。2月19日,陈顼同前朝许多皇帝一样,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亲自到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举行耕种仪式。
    太建五年(573年)3月,陈顼计划讨伐北齐,公卿之间意见不一,只有镇前将军吴明彻赞成并请求行动。宣帝对公卿们说:“朕的主意已经决定,你们可以共同推举元帅。”大家商量认为中权将军淳于量地位最重要,共同签名推选他。唯独尚书左仆射徐陵说:“吴明彻家在淮左,熟悉那里的风俗;将略和才能,当今也没有超过他的。”都官尚书河东裴忌说:“我同意徐仆射的看法。”徐陵应声说:“不但吴明彻是良将,裴忌就是好的副帅。”16日,陈顼分别命令众军,任命吴明彻为都督征讨诸军事,裴忌为监军事,统率10万军队进攻北齐。
    太建五年(573年)4月初八,陈朝的前巴州刺史鲁广达和北齐军队在大岘(今山东省临朐县)交战,将北齐军队打败。
    太建五年(573年)8月,陈朝吴明彻进攻寿阳,筑起围堰引肥水灌城,城里的百姓患浮肿和腹泻病的很多,死去的有十分之六七。13日,吴明彻亲自穿戴了铠甲和头盔,指挥部队从四面发动急攻,一鼓作气攻克寿阳,活捉王琳等5人,并将王琳就地处死,传首京都。陈顼下诏将王琳的首级挂在建康市示众。
    太建八年(576年)当初,陈朝太子陈叔宝要任命左户尚书江总为太子詹事,派管记陆瑜告诉了吏部尚书孔奂。孔奂对陆瑜说:“江总有潘岳、陆机那样的文采,却没有园公、绮里季那样的真实才能,如果派江总辅佐太子,我有所为难。”太子对此很痛恨,便自己向皇帝提出要求。宣帝将要答允他,孔奂上奏说:“江总,是有才华的人。现在皇太子才华不少,难道还要依靠江总!按臣的看法,希望挑选敦厚稳重的人才,担任辅导皇太子的职务。”孝宣帝陈顼说:“按你所说,谁能担任这个职务?”孔奂说:“都官尚书王廓,世代都有美德,才识和性格忠厚聪明,可以担任。”皇太子当时正在旁边,便说:“王廓是王泰的儿子,不宜做太子詹事。”孔奂说:“宋朝的范晔,是范泰的儿子,也是太子詹事,前代也没有因为避讳而产生怀疑。”太子坚持力争,孝宣帝陈顼最终还是任命江总为太子詹事。
    不久,江总和太子陈叔宝彻夜饮酒,收养女官陈氏为女儿;陈叔宝屡次便装外出,到江总家里游玩。陈顼大怒,免掉了江总的官职。
    【陈孝宣帝陈顼太建十三年(581年),北周(557—581年)王朝也走到了尽头。北周是北朝之一。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基础,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的王朝。历5帝,共25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北周静帝宇文阐(573—581年),原名宇文衍,南北朝时期北周末代皇帝(第五代,579—581年在位),鲜卑族人,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孙子、北周宣帝宇文赟(yūn)的长子。579年,受宣帝内禅即位,时年7岁,由隋国公、外祖父丞相杨坚辅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2月14日,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于隋王杨坚。是为隋文帝,改国号隋,年号开皇。北周亡。】
    太建十三年(581年),这年还有一个人物要出场,这个人物就是始兴王陈叔陵。他是太子陈叔宝的二弟,与太子同父异母,他的生母是彭贵人。陈叔陵任江州刺史,性阴险狡诈。新安王陈伯固因为擅长诙谐戏谑,受到陈顼和太子的宠爱;陈叔陵因此疾恨他,于是就暗地里搜求他的过失,想将他绳之以法。后来陈叔陵进京担任扬州刺史,政务多关涉到中书、尚书两省,如果谁顺从他的意旨,就劝说皇上提拔他;如果谁稍微违忤不从,就必定设法诬以大罪,以至重者被处死,身首异处。陈伯固因为害怕遭到陈叔陵的陷害,于是就对他阿谀奉承,投其所好。后来两个人沆瀣一气,密谋作乱。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初五,孝宣帝陈顼患病,太子陈叔宝与始兴王陈叔陵、长沙王陈叔坚一同入宫侍疾。陈叔陵心怀不轨,对掌管药品的官吏下令说:“切药草的刀太钝了,应该磨一磨。”初十,陈孝宣帝去世。仓促之际,陈叔陵命令左右随从到宫外取剑,随从没有明白他的用意,取来他朝服上作为装饰用的木剑进呈,陈叔陵见了大怒。陈叔坚在一旁,看到了陈叔陵的所作所为,怀疑将有变故,于是就暗中监视陈叔陵的举动。
    11日,陈孝宣帝遗体入殓,太子陈叔宝俯伏痛哭。陈叔陵乘机抽出切药刀向太子砍去,砍中了陈叔宝的颈项,陈叔宝昏倒在地;陈叔宝生母柳皇后赶来救护,也被陈叔陵砍了数下。陈叔宝的奶妈吴氏从后面扯住陈叔陵的胳膊,陈叔宝才得以爬起;陈叔陵又抓住陈叔宝的衣服,陈叔宝奋力争脱,才得免于难。陈叔坚扑上去用手扼住陈叔陵的脖子,夺去他手中的刀,然后把他拖到一根柱子旁,就用他的衣袖将他捆在柱子上。就在陈叔坚去请示陈叔宝如何处置陈叔陵时,陈叔陵奋力挣脱衣袖,冲出云龙门,乘车驰还扬州治所东府城。他召集左右随从阻断通向宫廷所在台城的青溪道,又招募大约1000多人,打算占据府城自守。
    陈叔陵自知不能成功,于是回到府内,将妃子张氏和宠妾7人沉入井中溺死,然后率领步、骑数百人从小航渡过秦淮河,想要逃往新林,再乘船投奔隋朝。走到白杨路,遭到政府军队截击。陈叔陵的部下丢盔弃甲,纷纷溃逃。萧摩诃的马容陈智深迎面把陈叔陵刺落马下,陈仲华上前就势割下首级。事后,朝廷将陈叔陵的儿子全部赐死。陈叔陵的同党前衡阳内史彭暠、谘议参军兼记室郑信、中录事参军兼记室韦谅、典签俞公喜,并伏诛。
    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太建五年(573年),派大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和寿阳,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后被北周夺走。总的来说,陈顼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
    陈顼于陈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初十,死于宣福殿,在位14年,时年55岁。陈顼谥号为孝宣帝,庙号高宗。
    《列传》选录:
    高宗柳皇后,柳敬言,河东解(今山东临沂)人,533年生。柳敬言生的很俊美,身高七尺二寸(按照一尺合今24.2cm计算约为174米),手垂过膝。她的曾祖父柳世隆,在齐时任侍中,司空,尚书令,贞阳忠武公。祖父柳修,在梁代名气很大,官至秘书监,死后赠侍中,中护军。父亲柳偃,娶梁武帝之女长城公主为妻,拜为驸马督尉。显赫的门第,高贵的出身,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上天对她的未来。梁大同年间,柳偃任鄱阳太守,死于官任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并没有被击倒。处乱不惊,料理家事与成年人相仿。那一年她才9岁。
    梁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为了躲避战乱,柳敬言和他的弟弟柳盼赴江陵(湖北江陵)投奔梁元帝。梁元帝因为长城公主的缘故,待他们十分优厚。后来由梁元帝亲自做媒,将柳敬言许配给了陈顼。
    承圣二年(553年),柳敬言在江陵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叔宝,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陈后主陈叔宝。又过了一年,江陵被西魏攻陷,陈顼随军队迁到长安,柳敬言与陈叔宝都留在穰城(今河南邓县)。天嘉元年(560年),陈顼的哥哥陈茜即位,是为陈文帝。陈顼被封为安成王。天嘉二年,柳敬言与陈叔宝返回朝廷。天嘉三年,陈顼回到朝廷。流离失所整整8年之后,柳敬言才与自己的丈夫陈顼团聚。这时柳敬言就成为了安成王妃。569年陈顼即位,是为陈宣帝,柳敬言被立为皇后。史称柳皇后。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隋军趁陈军欢度春节之际,突袭长江,随后节节胜利,攻破建康(今南京),俘陈后主。3月,柳敬言与陈后主等王公贵族百人被遣送长安,后迁至洛阳。604年,陈后主死,时年52岁。
    大业十一年(615年),柳敬言死于东都(洛阳),年83岁。葬洛阳之邙山。

TOP

(五)南陈后主
    后主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高宗陈顼嫡长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第五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史称陈后主,又称长城公。梁承圣二年(553年)11月,陈叔宝生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第二年,江陵失陷,陈顼迁关右(指潼关以西),留后主于穰城(今河南邓县)。天嘉三年(562年),归京师(今南京),立为安成王世子。天康元年(566年),授宁远将军,置佐史。光大二年(568年),为太子中庶子,寻迁侍中。太建元年(569年)正月,立为皇太子。
    陈叔宝虽然身为太子,但是其皇位却来得十分不易。陈孝宣帝陈顼的次子、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伺机杀害陈叔宝,众人的救护下陈叔宝幸免于难。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13日,皇太子陈叔宝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立最宠爱的妃子张丽华为皇贵妃,从此宠倾后宫。
    正月21日,陈后主诏令尊称柳皇后为皇太后。当时陈叔宝居住在承香殿养伤,不能临朝听政。于是皇太后就住在柏梁殿,百官大臣禀奏的国事政务,都由皇太后裁决处理。直到陈叔宝伤势痊俞,皇太后才归政于他。
    25日,陈叔宝册立妃子沈氏为皇后。27日,又册封皇弟陈叔俨为寻阳(今江西九江)王,陈叔慎为岳阳(今湖南岳阳)王,陈叔达为义阳(今河南信阳县)王,陈叔熊为巴山(川陕交界地带)王,陈叔虞为武昌(今河北武昌)王。
    至德元年(583年)2月25日,陈朝葬孝宣皇帝陈顼于显宁陵(今南京市西善桥油坊村附近的罐子山北麓)。
    4月17日,陈叔宝册立皇子永康公陈胤为皇太子。陈胤是孙姬的儿子,沈皇后养为己子。
    9月初五,陈叔宝在太极殿举行佛教布施天下的无遮大法会,他舍身寺庙并捐献了天子的舆车、衣服,又大赦天下。然后任命长沙王陈叔坚为司空,他的骠骑将军、扬州刺史职务仍旧。
    当初,陈叔宝由于受伤,不能处理政事,朝廷的大小政事都由长沙王陈叔坚裁决处理,陈叔坚因此权倾朝廷。陈叔坚十分骄横,因此受到陈后主的猜忌。都官尚书山阴人孔范与中书舍人施文庆都厌恶陈叔坚,并且受到陈后主的宠信,所以他们朝夕寻找陈叔坚的过失,然后向陈后主进谗陷害他。于是陈后主就让陈叔坚以骠骑将军的称号,保留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的待遇,出任江州刺史。又任命祠部尚书江总为吏部尚书。
    陈叔宝伤势痊愈,在后殿置办酒席以示庆贺,让吏部尚书江总以下的公卿大臣奏乐赋诗。陈后主酒醉以后,命令毛喜赋诗。当时陈孝宣帝刚安葬不久,毛喜见陈后主在服丧期间竟如此寻欢作乐,心中很不高兴;他想要起身劝谏,陈后主已醉得不省人事。于是毛喜就在台阶上假装心病发作,倒在阶下,然后被抬出宫中。
    陈叔宝酒醒后,对江总说:“我悔不该召毛喜赴宴,他其实并没有病,只是想阻止我设宴欢乐,反对我的作为罢了。”于是和司马申商议道:“毛喜负气使性,让我难堪,我想听任他的仇家鄱阳王兄弟为其兄长报仇,可以吗?”司马申回答说:“毛喜终究不会为陛下所用,愿按照陛下说的去做。”中书通事舍人北地人傅争辩说:“不能那样做。如果允许鄱阳王兄弟向毛喜报仇,那末把先皇宣帝置于何地?”陈叔宝说:“那就把毛喜安置在一个小郡中,不许他再在朝廷参预政事。”于是任命毛喜为永嘉内史。
    至德元年(583年)11月,陈朝派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到隋朝聘问(古代诸侯之间遣使互相通问叫聘,小规模的聘叫问,通称聘问)。陈叔宝听说隋文帝相貌奇异,与常人不同,就让袁彦画下文帝的像带回。陈叔宝见到画像后大吃一惊,说:“我不想再看到这个人。”急忙下令去掉画像。
    至德二年(584年)5月,南陈朝廷任命吏部尚书江总为尚书仆射。这年,陈叔宝在皇宫光昭殿前修建临春、结绮、望仙三栋楼阁。楼阁各高数10丈,连延数10间,窗户、壁带、悬楣、栏杆等都是用沉木和檀木制成,并用黄金、玉石或者珍珠、翡翠加以装饰,楼阁门窗均外挂珠帘,室内有宝床宝帐,极尽奢华,宛如人间仙境。穿戴玩赏的东西瑰奇精美,近古以来所未见。每当微风吹来,沉木、檀木香飘数里。阁下堆石成山,引水为池并杂种奇花异草。
    陈叔宝自己居住在临春阁,张贵妃居住在结绮阁,龚、孔两贵嫔居住在望仙阁,通过各楼阁之间的复道互相往来。另外,后宫里还有王美人、李美人、张淑媛、薛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容等都深受陈叔宝的宠爱,经常到三座楼阁上游玩宴乐。陈叔宝又任命宫女中有文才的袁大舍等人为女学士。尚书仆射江总虽然担任宰相,但并不亲自处理政务,每天与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等文士10余人,侍奉后主在皇宫后庭游玩宴乐,不讲君臣尊卑次序,被称之为“狎客”。陈叔宝每举办酒宴,就使诸位妃、嫔和江总等狎客一起赋诗,互相赠答,然后挑选其中特别艳丽的诗作,谱上新曲,再挑选宫女千余人练习歌唱,分部演出。其歌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都是赞美诸位妃、嫔的美丽容貌。君臣饮酒酣歌,从夜晚到清晨,以为常事。
    张贵妃名叫张丽华,家中世代为兵,原是龚贵妃的侍女,陈后主一见钟情。她得到陈后主的宠幸后,生下了皇太子陈深。张贵妃的一头秀发约长七尺(按照一尺合今24.2cm计算约1.69米长),油光发亮,又聪明颖慧,富有富采,举止优雅,每当她顾盼凝视时,更显得光彩照人,映动左右。张贵妃善于体察陈后主的心意,向后主引荐宫女;因此后宫妃、嫔、宫女都对她感恩戴德,竞相在陈后主面前赞美她。她又擅长祈祷鬼神的厌魅方术,经常在后宫中进行各种不合礼制规定的祭祀,聚集女巫伴着乐声跳舞,装神弄鬼。陈后主懒于处理政事,朝中百官大臣有所启奏,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呈进请示;陈后主靠着松软的靠垫,让张贵妃坐在他的膝盖上,两人一起审批奏表,裁决政事。凡是蔡脱儿、李善度两人所没有记住的,张贵妃都逐条加以分析,没有遗漏。张贵妃经常参访了解皇宫外面发生的事情,外间的一言一事,张贵妃必定事先知道,然后告诉陈后主。因此更加受到陈后主的宠爱,远在后宫诸位妃、嫔之上。陈后主身旁的宦官与亲信内外勾结,朋比为奸,援引宗属亲戚,横行不法,卖官鬻狱,贿赂公行,就连朝廷赏罚之命,也出于宫掖。外朝大臣有不顺从旨意的,就寻找机会加以陷害。于是孔贵嫔、张贵妃的权势炙手可热,执掌朝政的公卿大臣都竞相奉承依附。特别是张贵妃生下一个儿子之后,陈叔宝立即立为太子,张贵妃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更加提高、巩固。以至于当时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可见张丽华的名气之大,足可以与帝王相提并论的。
    关于张丽华算不算中国古代十大美女,没有考证。据说排在美女榜上的有:唐琬、妲已、褒姒、卓文君、王昭君、赵飞燕、貂婵、张丽华、杨玉环、香妃。虽然名列第七位,但尚未“名落孙山”,否则陈后主不至于痴情到要去写“亡国之音”的地步。
    史载张丽华(560—589年),家中世代为兵(一说出身寒门,其父兄以织席为生)。后主为太子时,年仅10岁的张丽华被召入东宫,为孔妃的侍女。有一天,被陈后主偶然遇见,陈后主大惊,端视良久,对孔妃说:“此国色也。卿何藏此佳丽,而不令我见?”孔妃说:“妾谓殿下此时见之,犹嫌其早。”陈后主问何故,她说:“她年纪尚幼,恐微葩嫩蕊,不足以受殿下采折。”陈叔宝见她长得很漂亮,对她产生好感。数年后,遂与她亲近,生子陈深。
    据史料,陈后主共有11个妻妾(不含宫女),22个儿子,其中11个受封、11个未封。
    以前,北地人傅曾以太子庶子的身份侍奉陈后主于东宫,等后主即位,傅晋升为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由于他恃才傲物,因此百官群臣大都不喜欢他。施文庆与沈客卿一同诬陷说傅收受了高丽国使者贿赂,陈后主将傅收捕下狱。
    傅在狱中上书说:“做帝王的,应该恭奉上天,爱民如子,减省嗜欲侈糜,疏远谄媚奸佞,天未明就穿衣起床,天已晚还没吃饭。如此才能恩泽布施于天下海内,福庆流传于子孙后代。但是,陛下近来沉湎于酒色,挥霍无度;不虔诚地敬奉郊庙大神,专心媚事淫昏之鬼;听信小人宦官擅政,厌恶忠直之士如同仇敌,轻视生民之命如同草芥;后宫妃、嫔宫女服用绮锦缎,御用厩马喂食菽粟稻麦,而天下百姓却流离失所,僵尸遍野;朝野上下货贿公行,国家库藏日益耗费。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我恐怕东南的王者之气从此而尽。”
    傅上书呈奏,陈后主读后勃然大怒。过了一会,后主怒意稍有平息,就派遣使者对傅说:“我打算赦免你,你能改正以前的过错吗?”傅回答说:“我的性格就如同我的相貌,如果相貌能够改变,那么我的性格才能改变。”陈后主更加愤怒,命令宦官李善庆彻底追究傅的罪行,将他赐死在狱中。
    祯明元年(587年)正月初三,陈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祯明。
    陈叔宝可谓是生不逢时,运气不是太好,就在他即位当皇帝的前一年,太建十三年(581年),隋文帝杨坚已经建立了隋朝,灭陈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陈叔宝既无可奈何,又毫不介意,最后陈朝江山被杨坚所毁灭。
    杨坚的女儿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580年,周宣帝崩,年仅7岁的儿子静帝宇文阐即位,由外祖父杨坚辅政。不几个月杨坚就进爵为王。2月14日,静帝宇文阐命令兼太傅杞公宇文椿捧着册书,大宗伯赵捧着皇帝的玺印,禅位于隋王杨坚。是为隋文帝。改国号隋,北周亡。
    杨坚戴着远游冠,接受了册书、御玺,又改戴白纱帽,穿上黄袍;然后进入临光殿,再戴上冠冕,穿上衮服,按照皇帝每年正月初一朝见百官群臣的元会礼仪登基称帝。
    起初,隋文帝受禅即位以来,与陈朝十分友好,每次抓获陈朝的间谍,都赠送衣服、马匹,客气地予以遣返。然而陈宣帝在位时还是不断地让军队侵扰隋朝边境。所以在太建末年,隋朝军队对陈朝发动了一次进攻,适逢陈宣帝去世,隋文帝即下令班师退军,又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在给陈后主的信中有“杨坚顿首”之语,表现得十分谦逊。
    但是陈后主在回信中却狂妄自大,信末说:“想你统治的区域内安好,这里是天下清平。”隋文帝杨坚看了陈后主的回信很不高兴。
    隋文帝向高颎询问平定陈朝的策略,高颎回答说:“长江以北地区天气寒冷,田里庄稼的收获要晚一些;而江南地区水田里庄稼要成熟得早一些。估计在对方的收获季节,我们征集少量军队,声言要袭击江南,他们必定屯兵守御。这样足以使他们耽误农时。等到对方聚集了军队,我们便可以解甲散兵。如此反复,他们就会习以为常;然后我们再调集大军准备进攻,他们必然不会相信。这样,在他们还在犹豫的时候,我们的大军已经渡过了长江;我军渡江登岸与敌军作战,士气就会大增。再说江南水浅土薄,房舍多用茅竹搭成,所有的储积都不是藏在地窖里。如果我们暗中派人因风纵火,焚其储积,等他们重修后,再去焚烧。这样不出数年,对方必定力竭财尽。”隋文帝采纳了高颎的计谋,陈朝官府百姓开始感到疲惫不堪。
    隋文帝杨坚对高颎说:“我作为天下百姓的父母,怎么能因为有一条衣带宽的长江而不去拯救他们呢!”于是命令大造战船。有人建议应该秘密准备,隋文帝说:“我将要替天行道,进行讨伐,有什么可保密的呢!”并让造船者把砍削下的碎木片投进江里,使其顺流而下,说:“如果陈朝害怕,改过自新,我还能再要求什么呢!”
    于是,杨素率军在长江上游永安(今四川奉节),造了几千艘战舰,其主力舰为“五牙舰”。该舰“上起楼5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50尺,容战士800人,旗帜加于上”。杨素出兵几万人,有船数千艘,平均每船仅载10余人。在与陈朝末代君主陈后主决战的一次战斗中,“(杨)素遣巴蜒千人乘五牙四艘,以拍竿碎其(陈国)十余舰”。
    隋朝晋州刺史皇甫续,向隋文帝上言平定陈朝的三条理由:“第一是以大国吞并小国;第二是以有道讨伐无道;第三是陈朝接纳叛臣萧岩等人。所以,我们师出有名。
    陈朝吴兴人章华,好学不倦,工于诗文,朝中群臣因为他没有功劳,又缺乏资历,竞相诋毁他,任命他为太市令。章华郁郁不得志,于是上书尽力谏诤,大略说:“以前,高祖武皇帝南面平定百城,北面诛灭了叛逆的侯景;世祖文皇帝东面平定了吴兴、会稽地区,西面打败了王琳;高宗宣皇帝收复了淮南,拓地千里。3位先主的功绩劳苦已到极点。可是自陛下即位以来,至今已有5年,不思先帝创业的艰难,不知天命震怒之可畏;溺爱后宫嫔妃,沉湎酒色宴乐;祭祀祖宗七庙时托辞不出,册封3位妃子时则亲临殿庭;把老臣旧将弃置不用,将谄佞谗邪小人提拔进朝廷。如今边界在日益缩小,隋朝军队大兵压境,陛下如果不能改革自新,我认为国家将会很快灭亡,都城建康不久将变成一片废墟。”陈后主大怒,当天杀掉了章华。
    祯明二年(588年)正月,陈朝派遣散骑常侍袁雅等人到隋朝聘问;又派遣散骑常侍九江人周罗率军驻扎峡口,侵犯隋朝峡州。导游说陈后主自不量力,既无国力,又无军力,自己也缺乏能力,还要去侵犯隋朝的疆土,引火烧身,最后导致加速灭亡。
    3月初九,隋文帝下诏书说:“陈叔宝盘据着巴掌大的地方,却欲壑难填,劫夺乡民百姓,使他们倾家荡产,驱逼天下黎民,劳役不休;穷奢极侈,昼夜寻欢作乐;诛杀直言之士,族灭无罪之家;欺瞒上天,作恶多端,却去祭祀妖鬼,祈求福佑;与后宫宠爱的妃子出游,侍卫翼从,前呼后拥,清道戒严,自古以来,帝王昏庸腐败,难以为比。使正人君子潜逃归隐,小人奸臣得志弄权。因此天地为之震怒,人妖物怪出没。士大夫钳口结舌,平民百姓侧目而视。再加上违反德义,背弃誓言,犯我边疆,白天隐伏,夜间出游,象鼠窃狗盗那样。普天之下都是朕的臣民,每当听到或省览有关江南百姓受苦受难的奏疏,朕都感到痛苦悲伤。因此,要出师讨伐,以正国法,乘机诛灭暴君。此次一战将会永远扫平吴越地区。”
    祯明二年,即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下诏,并派遣使者将玺书送给陈朝,历数陈后主20条罪状,并抄写了30万份诏书,向江南地区广为传播散发(恐怕文革期间的“散传单”就是从这里学来的)。又以晋王杨广(杨坚之子)为元帅,率80总管、51万士兵攻陈,两军在长江上对峙。
    祯明二年、隋朝开皇八年(588年)10月23日,隋朝于寿春设立淮南行台,任命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
    陈后主派遣散骑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出使隋朝,隋朝将他们二人扣留在客馆。王琬等人多次请求回国复命,隋文帝不答应。
    隋文帝即位后,即有统一南北之志。隋朝开皇八年(588年)10月28日,隋文帝要出师讨伐陈朝,在太庙祭告祖先,并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3人都为行军元帅。命令杨广统率军队从六合出发,杨俊统率军队从襄阳出发,杨素统率军队从永安出发,荆州刺史刘仁恩统率军队从江陵出发,蕲州刺史王世积统率军队从蕲春出发,庐州总管韩擒虎统率军队从庐江出发,吴州总管贺若弼统率军队从广陵出发,青州总管弘农人燕荣统率军队从东海出发,共有行军总管90位,兵力518000人,都受晋王杨广的节度指挥。东起海滨,西到巴、蜀,旌旗耀日,舟楫竞进,横亘连绵千里。朝廷又任命左仆射高为晋王元帅府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前线军中一切事务全由他们裁决处理。他们安排各路军队进退攻守,料理调拨军需供应,十分称职,没有贻误。11月初二,隋文帝亲自为出征将士饯行;初十,文帝又驾临定城(今安徽定远),举行誓师大会。
    等到隋军进至长江北岸,江南地区也突然出现了大批间谍探子以后,袁宪等人又多次上奏请求。施文庆对陈后主说:“元旦的大朝会即将来临,南郊大祀那天,太子必须率领较多军队;现在如果向京口、采石以及江面派遣军队和舰船,南郊大祀之事就得废省。”陈后主说:“现在暂且派出军队,到时候如果北边战场无事,就顺便使用这支水军跟从到南郊,参加祭祀,又有什么不可以!”施文庆又回答说:“这样做会被邻国知道,隋朝便会认为我国弱小。”后来施文庆又用金银财物贿赂尚书令江总,于是江总又入宫为施文庆游说,陈后主不好违背江总的意见,但又迫于群臣百官再三奏请,于是就下令由朝廷百官大臣再仔细商议决定。而江总又利用职权多方压制袁宪等人,所以长时间商议却没有作出决定。
    就在隋兵在积极准备攻打陈国时,陈叔宝还执迷不悟,以为长江可以阻挡一切,整日里照样吃喝享乐,不以为然。甚至若无其事地对侍卫近臣说:“帝王的气数在此地。自立国以来,齐军曾经3次大举进犯,周军也曾经两次大兵压境,但是无不遭到惨重失败。现在隋军来犯又能把我怎么样!”都官尚书孔范附和说:“长江是一道天堑,古人认为就是为了隔绝南方和北方。现在敌军难道能飞渡不成!这都是边镇将帅想建立功勋,所以谎报边事紧急。我常常觉得自己官职低下,如果敌军能越过长江,我一定会建功立业,荣升太尉了。”有人谎报说隋军马匹多死,孔范又口出大言说:“这些军马都是我国的马,怎么会死亡呢?”陈后主听后大笑,认为孔范说的很对,所以根本不加以防备,每天奏乐观舞,纵酒宴饮,赋诗取乐不止。

TOP

祯明三年、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陈后主举行元旦朝会,在会见群臣百官时,突然大雾弥漫,吸入鼻孔,感到又辣又酸,陈后主昏睡过去,一直到下午才醒过来。
    初二,镇守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的主将徐子建携带告急文书飞骑赶赴都城,报告隋军已渡江的消息。初三,陈后主召集公卿大臣进宫商议军务事宜。初四,陈后主下诏书说:“隋军胆敢任意兴兵凌逼,侵犯占据我都城近郊,就好似蜂虿有毒,应该及时扫灭。朕当亲自统帅大军,消灭敌军,廓清天下,并在朝廷内外实施戒备。”任命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3人为都督,任命司空司马消难、湘州刺史施文庆两人为大监军,又派遣南豫州刺史樊猛统帅水军出守白下城,散骑常侍皋文奏统帅军队镇守南豫州(今安徽宣城)。陈后主又下令设立重赏,征发僧、尼、道士等出家人服役。
    初六,隋将贺若弼率军攻克京口(今江苏镇江),生俘陈朝南徐州(今安徽宿州)刺史黄恪。贺若弼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有士卒在民间买酒的,贺若弼即令将他斩首。所俘获的陈朝军队6千余人,贺若弼全部予以释放,发给资粮,好言安慰,遣返回乡,并付给他们隋文帝敕书,让他们分道宣传散发。因此,隋军所到之处,陈朝军队望风溃败。
    陈朝南豫州刺史樊猛当时还在建康,由他的儿子樊巡代理南豫州事。初七,隋将韩擒虎率军进攻姑孰(今安徽当涂),只用了半天,就攻下了姑孰城,俘虏了樊巡及其全家。江南地区的父老百姓早就听说过韩擒虎的威名,前来军营谒见拜访的人昼夜不绝。
    此时,隋将贺若弼率军从北道,韩擒虎率军从南道,齐头并进,夹攻建康。陈朝沿江的镇戌要塞守军都望风尽逃;贺若弼分兵占领曲阿(江苏丹阳),隔断了陈朝援军的通道,自己率主力进逼建康。陈后主命令司徒、豫章王陈叔英率军守卫朝堂,萧摩诃率军驻守乐游苑(今南京九华山,古称覆舟山西南侧),樊毅率军驻守耆寺(今鼓楼以西耆寺阇),鲁广达率军驻守白土冈(今南京城东),忠武将军孔范率军驻守宝田寺。15日,任忠率军自吴兴入援京师,驻守朱雀门。
    祯明三年、开皇九年(589年)正月17日,隋将贺若弼率军进据钟山,驻扎在白土冈的东面。晋王杨广派遣总管杜彦和韩擒虎合军,共计步骑两万人驻扎在新林(今南京西南)。隋蕲州总管王世积统帅水军出九江,在蕲口(今湖北蕲春西南)击败陈将纪瑱,陈朝将士大为惊恐,向隋军投降的人接连不断,晋王杨广上表禀报军情,隋文帝非常高兴,于是宴请和赏赐百官群臣。
    当时建康还有军队10余万人,但是陈后主生性怯懦软弱,又不懂军事,只是日夜哭泣,台城内的所有军情处置,全部委任给中书舍人施文庆。对萧摩诃先后两次提出的迎战建议均不采纳。在召集诸将商议军事时,任忠又提出反击之策,亦不从。第二天却说:“兵久不决,令人腹烦”,突然命萧摩诃等诸军出战。20日,陈将鲁广达、任忠、樊毅、孔范、萧摩诃于白土冈一带依次南北列阵,绵亘20里,由于缺乏统一指挥,首尾进退互不相知。
    隋将贺若弼率领轻骑登上钟山,望见陈朝众军已摆开阵势,于是驰骑下山,与所部7位总管杨牙、员明等将领率兵士共8千人,也摆好阵势准备迎战。因为陈后主私通萧摩诃的妻子,所以萧摩诃一开始就不想为陈后主打仗;只有鲁广达率领部下拚死力战,与贺若弼的军队旗鼓相当。隋军曾经4次被迫后退,贺若弼部下战死200多人,陈朝兵士获得隋军人头,纷纷跑去献给陈后主以求得奖赏。贺若弼乘陈军胜而骄惰(duǒ),令纵烟自隐,引军进击孔范。孔部一触即退,陈诸军见势,骑卒混乱,一溃不止,死5000人。萧摩诃被擒,隋将贺若弼命人推出去斩首,萧摩诃神色自若,贺若弼于是给他松绑并以礼相待。当夜,贺若弼于乐游苑擒鲁广达,烧北掖门入城。
    这萧摩诃也是太悲哀了,他奉命率军在白土冈为陈后主卖命打仗,陈后主却在宫中设宴,与他年轻貌美的继妻调情,并引上龙床,一连数日留置不归。等他得知真情,已无心再战,大骂几声昏君,准备率军回宫中杀了陈叔宝解救爱妻,不料被隋兵活捉。
    陈亡后,隋文帝杨坚授萧摩诃开府仪同三司。不久,随汉王杨谅至并州(山西太原)。隋仁寿四年(604年),萧摩诃随汉王杨谅起兵反对其兄杨广称帝。8月,萧摩诃在于清源(今山西省清徐)败于隋名将杨素,被俘后被杀,时年73岁。
    先前,任忠驰马进入建康台城,谒见陈后主,叙说了失败经过,然后说:“陛下好自为之,我是无能为力了!”陈后主交给他两串金子,让他再募兵出战,任忠说:“陛下只有赶紧准备船只,前往上游会合周罗等人统领的大军,我当豁出性命护送陛下。”陈后主相信了任忠,敕令他出外布置安排,又下令后宫宫女收拾行装,等待任忠,久等不至,觉得奇怪。当时韩擒虎率军从新林向台城进发,任忠已经率领部下数骑到石子冈去投降。当时陈朝领军将军蔡徵率军守卫朱雀航,听说韩擒虎将到,部队惊惧,望风溃逃。任忠带领韩擒虎的军队径直进入朱雀门,还有一些陈军将士想进行抵抗,任忠对他们挥挥手说:“我都投降了隋军,你们还抵抗什么!”于是陈军全都逃散。此时,台城内文武大臣全都逃跑,只有尚书仆射袁宪在殿内,尚书令江总等数人在尚书省府中。陈后主对袁宪感叹说:“我从来对待你不比别人好,今日只有你还留在我的身边,对此我感到很惭愧。这不只是朕失德无道所致,也是由于江东士大夫的气节全都丧失净尽了。”
    祯明三年、开皇九年(589年)2月10日,隋军攻入建康台城。陈后主惊慌失措,想要躲藏,袁宪严肃地说道:“隋军进入皇宫后,必不会对陛下有所侵侮。事已至此,陛下还能躲到什么地方去?我请求陛下将衣服冠冕穿戴整齐,端坐正殿,依照当年梁武帝见侯景的做法。”陈后主不听,下榻急走自语道:“锋刃之下,未可儿戏,朕自有计。”他带着一帮宫嫔,急奔至进华林园(皇家园林)景阳殿后的水井旁,与张丽华、孔贵嫔3人并作一束,躲入井中。隋兵入宫,抓住内侍问后主藏到哪里去了。内侍说在井里。只见井里面漆黑一团,呼之不应,上面往下扔石头,才听到里面有求饶的声音。隋兵放下绳子,往上拉时,士兵觉得奇怪,怎么这么重?都以为陈后主是一个大胖子,拉上来后才发现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3人同束而上,隋兵皆大笑。后人有诗曰:“擒虎戈矛满六宫,春花无树不秋风;仓皇益见多情处,同穴甘心赴井中。”
    当时粉面黛目的张贵妃吓得涕泪俱下,胭脂沾满了石井栏,以帛拭之不去,遂留下胭脂痕迹。故民间称“胭脂井”。
    宋朝诗人陈孚有《胭脂井》诗云:“泪痕滴透绿苔香,回首宫中已夕阳。万里河山天不管,只留一井属君王。”宋朝曾巩为此告诫后人,写了辱井铭:“辱井在斯,不可戒乎”刻于井栏上,故胭脂井,又名辱井。宋朝政治家王安石也曾在此留诗一首:“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成千秋。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沉亦可羞。”
    隋兵入宫时,沈皇后仍像平常一样,毫不惊慌。皇太子陈深当时年方15岁,关上门,安然端坐,太子舍人孔伯鱼在一旁侍奉,隋军兵士推门而入,陈深端坐不动,好言慰劳说:“你们一路上鞍马劳顿,还不至于过于疲劳吧?”隋军兵士都纷纷向他致敬。当时陈朝宗室王侯在建康城中有100余人,陈后主恐怕他们发动政变,就把他们全都召进宫里,命令他们都聚集在朝堂,派遣豫章王陈叔英监督他们,并暗中严加戒备。到台城失守以后,他们都相继出降。
    2月22日,晋王杨广进入建康,认为陈朝中书舍人施文庆接受委命,却不忠心国事,反而谄媚为奸,以蒙蔽天子耳目;前中书舍人沈客卿重赋厚敛,盘剥百姓,以博取天子的欢心;与太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景等人都是祸国害民的奸臣,一并斩于石阙下,以谢三吴地区百姓。杨广又让高颍和元帅府记室参军裴矩一道收缴南陈地图和户籍,封存国家府库,金银财物一无所取。因此,天下都称颂杨广,认为他贤明。
    晋王杨广因为贺若弼率军与陈朝军队先期决战,违犯了军令,下令将他收捕送交执法官吏。隋文帝派遣驿使传令召贺若弼入朝,并给杨广下诏书说:“这次平定江表地区,全仗贺若弼和韩擒虎二人之力。”还下令赏赐贺若弼布帛等物1万段。不久又赐给贺若弼和韩擒虎诏书,赞美他们二人的功绩。
    隋开府仪同三司王颁是王僧辩的儿子,在一天夜里,他挖了陈高祖的陵墓,焚毁了陈霸先的尸骨,并将骨灰投进水中然后喝下去,以报杀父之仇。随后把自己捆绑起来,向晋王杨广投案,请求治罪;杨广把此事报告了隋文帝,隋文帝下令赦免了他。隋文帝又下诏令给陈高祖、陈世祖、陈高宗安排5户守陵人,分别负责守护陵墓。
    之后不久,陈国被全部平定,隋朝共得到30个州,100个郡,400个县。隋文帝诏令将建康的城邑宫殿房屋,全部毁掉为耕田,又在石头城设置蒋州。
    孝宣帝陈顼在位时,由于穷兵黩武,与北周连年征战,屡战屡败,陈国国土日削,国力日衰。到陈后主即位,陈国的国力已经相当不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陈叔宝很有文才,但却是一个完全不懂国事、只知道喝酒享乐的荒淫皇帝,致使朝政极度腐败。他“奏伎纵酒,作诗不辍”(《南史•陈本纪》)。陈叔宝为其妃张丽华作艳词《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后人以“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成为有名的亡国之音的代称。唐朝诗人杜牧有诗《秦淮夜泊》:“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叔宝对酒文化的研究,堪称一绝,有独酌谣二首为证。其一:“独酌谣,独酌且独谣。一酌岂陶署?二酌断风飙,三酌意不畅,四酌情无聊,本酌盂易覆,六酌欢欲调,七酌累心去,八酌高志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霄。凌霄异羽翼,任致得飘飘。宁学世人醉,扬波去我遥。尔非浮丘伯,安见王子乔?”其二:“独酌谣,独酌酒难消。独酌三两碗,弄曲两三调。调弦忽未毕,忽值出房朝。更似游春苑,还如逢丽谯。衣香逐娇去,眼语送杯娇。余樽尽复益,自得是逍遥。”
    陈后主的发妻沈皇后,既贤惠,有隐忍。后主一年半载才去看望一次,而且总是“暂入即返”,从不多作停留,沈后总是起身黯然相送,也无相留之言。于是后主作《戏赠沈后》一诗:“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亦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后来发展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陈后主一味贪图酒色,最后丢掉了江山。据有关记载,南朝前期,有90多万户,人口近470万。到了陈叔宝亡国的时候,南朝仅剩50万户,人口200万,可谓是人口萧条,社会凋敝。
    南朝陈初期,“号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陈王室一面笼络江左豪族,恢复江南经济,一面征伐北齐,收复淮南失地,政权逐渐稳固。建康都城也在兴工复建之中。
    由于梁末侯景之乱时,王僧辩“纵军士入宫探取,火烧宫及太极殿兼西堂省寺”。558年,陈霸先为帝时期新作太极殿;太建七年(575年)改作第二重宫墙云龙、神虎2门。陈宣帝又为文皇后建安德宫于宣阳门外、都城西南。侯景焚毁的太子东宫,太建九年(577年)亦重建完工。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等三阁”。殿阁之奢侈豪华,胜于前代。
    南朝陈的宫殿也十分奢华,是在建康宫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前面说过)东晋时的建康宫,外围宫墙周长约为4公里。建康都城的大小和范围,同东吴建业城一样,城周是20里19步。东晋中期时曾经重修,共开有6个门,除正南面的宣阳门外,还有南偏东的开阳门,南偏西的陵阳门,东面的清明门和建春门,以及西面的西明门等。据《舆地纪胜》云:“晋宋时谓朝廷禁省为台,故谓宫城为台城(鸡鸣寺北)。”台城也就成为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
    侯景之乱将一座绝代繁华的建康城糟踏得百孔千疮,残破不堪。台城的宫殿建筑、典籍宝器、苑囿楼台以及华林园,几乎被毁荡殆尽。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萧绎不愿再在建康建都,于是定都湖北江陵,不久为西魏所灭。
    之后,梁朝大将陈霸先又在建康称帝,建康宫得到逐步恢复。到了南朝陈后期,宫室更加向绮丽方向发展,陈后主在光昭殿前,为宠妃张丽华修建著名的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墉、壁带、悬媚、栏槛之类并以沈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极其奢华。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园中积石为山,引水为池,广植奇树异卉,盛极一时,是南北朝时著名的豪华建筑。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时建康宫与都城同时被夷为平地。
    有诗为证(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里的台城:指六朝皇宫。结绮、临春:指陈后主所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万户千门:指皇宫。《后庭花》:指陈后主为张贵妃作的《玉树后庭花》曲和词。
    陈后主即位前两年(581年),北周丞相“隋国公”(国舅)杨坚废掉了幼帝(周静帝)宇文衍,北周灭亡。自立为帝,国号隋。自此,随文帝杨坚就开始觊觎南朝陈,而陈后主既不知道,也没有作任何防备,还是喝酒吟诗作赋。历史往往有惊人的巧合,就在东吴的孙皓降晋310年后,古城建康(今南京)又上演了一出陈叔宝降隋的闹剧。两位皇帝受降前后的许多经历和过程,几乎一样。第一,都是末代皇帝;第二,都是自以为是,自恃长江天险,不肯听人所劝;第三,都是荒淫无耻,在酒色缸里泡大的;第四,都十分有文才,特别在诗词方面造诣了得。古人有言:亡国之主,多有才艺,考之梁、陈及隋,信非虚论。第五,都是在位时肉袒投降后,被人家掳去当了俘虏,最后都是客死他乡。

TOP

导游说,陈后主是个非常有意思和十分重感情的皇帝,你看他连逃跑都带着妻妾一同跑,一个不能丢,一个不能少,哪怕躲到井里也一块儿往下跳。就他这点与妻妾同生死共患难的精神,就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那可是1400多年前的事啊。想想现在有多少官吏,大奶不离、二奶不弃,大难临头,一个人溜之大吉。这种人比起人家陈后主来,不知要逊色多少倍。
    当时,陈后主、孔贵嫔被隋兵俘虏后放回宫中,而张丽华则被斩于青溪。人们念及张丽华的美丽,将她的墓安葬在秦淮河畔赏心亭的天井中,如今游人到此有几人能依稀想起她的如漆长发和如画的眉来,也未可知。宋吴龙翰作张丽华墓诗曰:“金井辘轳春梦残,香魂飞不到长安。君王为虏妾为土,夜月空分两地寒。”又作:“结绮临春迹已尘,尚馀抔土锁娉婷。玉颜不及陇头草,岁岁春风吹得青。”据《江宁县志》记载:张丽华墓间有光气流散,如藏有珍宝;有人在7月望夕巧遇张丽华,如仙人。有道是:“生来貂蝉貌,终时溪边草。丽质埋天井,芳魂任缥缈”。据说,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素慕张丽华之美,曾对部将高颖说:“你入建康城,务必要找到张丽华来见我,不要害她性命。”隋将高颍首先进入建康,当时高颍的儿子高德弘是晋王府记室(秘书)参军,杨广就派他驰马来见高颍,传令留下张丽华,高颍说:“古时候姜太公(姜子牙)吕尚蒙面斩了殷纣王的宠姬妲己,今天岂能留下张丽华!”他不顾杨广的再三叮嘱,随即将张丽华斩于南京淮清桥畔。可惜一代美人,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被高颖一刀杀了,年仅30岁。高德弘回报杨广,杨广脸色大变说:“古人云:‘无德不报。’我一定有办法回报高公!”
    张丽华香消玉殒,杨广为之惋惜了好长一段时间,从此杨广恨透了高颖,高颖杀张丽华时有没有蒙面,亦无考证。其实高颖很傻,他不懂美丽也是一种资源,不应该轻易浪费的,完全可以好好开发利用,利用完了再处死不迟。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陈国被隋文帝杨坚全部平定,隋朝共得到30个州,100个郡,400个县。隋文帝诏令将建康的城邑宫殿房屋,全部毁掉变为耕田,又在石头城设置蒋州。
    28日,隋文帝下令进封杨素为越公,授予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为仪同三司,杨玄应为清河郡公,并赏赐给杨素布帛1万段,粟米1万石。文帝又令贺若弼登上皇帝的宝座同坐,赏赐给他布帛8千段,越级授予他上柱国(“柱国”,以封勋臣),进封爵位为宋公。后来文帝对杨素、贺若弼每人又增加赏赐给许多金银财宝和陈叔宝的妹妹为妾。
    隋开皇九年(589年)3月,隋晋王杨广下令班师还朝,留下元帅府司马王韶镇守石头城,委托他处理后事。初六,陈叔宝和他的王公百官大臣从建康起程去长安,大人小孩陆续上路,连绵不断达500里。隋文帝下令暂时调拨长安士民房舍作为降人住所,将院舍内外都修整一新,并派人负责迎接慰问,使陈朝降人来到以后,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4月18日,隋文帝驾幸骊山,亲自慰劳凯旋的将士。南征各军奏唱凯歌进入长安,先到太庙举行献俘仪式,将陈叔宝和陈朝王侯将相以及他们的车子、服装和陈朝的天文图籍等依次摆开行列,并由带铁甲的骑兵围住,跟着晋王杨广、秦王杨俊入宫,排列在殿庭中。隋文帝任命杨广为太尉,赐给他辂车、乘马、皇帝穿的衮服和冠冕以及象征拥有特殊权力和地位的珍宝玄圭、白璧等。23日,隋文帝坐在广阳门观阙上,传令带上陈叔宝和陈朝太子、宗室诸王共28人,以及陈朝百官大臣自司空司马消难以下至尚书郎共200余人,文帝先让纳言(宣读谕旨的使者)宣读诏书对他们加以安抚慰问;接着又让内史令宣读诏书,责备他们君臣不能同心同德,以至于国家灭亡。陈叔宝与他的百官群臣都惶愧恐惧、伏在地上,屏息静听,无言以对。随后文帝赦免了他们。
    陈国皇族到达长安后,被分成四部分来处理;陈后主叔宝及几个爱妃被幽禁长安城中;陈后主的叔伯兄弟被放逐到遥远的边陲地区;宫女及女眷们大部分收入宫廷充当宫女;少部分出色的女子被分配给南征有功的将士及大臣。陈后主的大妹妹乐昌公主被赐给丞相杨素作妾,陈后主的小妹妹陈琬则被隋文帝收入宫中为妃,这就是后来深受文帝宠爱的宣华夫人。
    隋文帝赏赐给陈叔宝许多金银财物,又多次接见他,让他和三品以上公卿大臣同班站立;每当陈后主参加宴会时,隋文帝恐怕引起他的亡国之悲,就禁止在宴会上演奏吴地音乐。后来监护看守陈后主的官吏上奏说:“叔宝喜欢吃驴肉,每日喝醉,罕有醒时。”文帝于是问道:“他每天喝多少酒?”监护官吏回答说:“每天和他的子弟家人能喝一石酒。”文帝大惊,下令对陈后主的狂饮滥喝加以限制,不一会又说:“随他吧,不用管他。他不如此酗酒,又怎么能打发日子呢!”后来看守又上奏文帝说:“叔宝云,‘即无秩位,每预朝集,愿得一官号。’”隋文帝曰:“叔宝全无心肝。”你看,这杨坚也是够大度的,对一个囚犯近乎无理的要求,竟一一允诺,“随他罢”三个字,足将陈叔宝看透、贬透,比骂都难受。而陈叔宝即便当了俘虏,也不肯放下皇帝的架子,全然没有一点点耻辱感。
    导游说,其实像陈后主那样的皇帝也不多,亡了国、当了囚徒,到了这一步田地,还哭着闹着要官要位、要酒要女人,不过有一点他还是十分明白的,那就是他始终没有开口,请求隋文帝把皇位再还给他,这样的人他不亡国,谁亡国。陈后主的老祖宗陈霸先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仅仅30多年,就被子孙败光了。
    文帝因为陈氏宗室子弟很多,恐怕他们在京城长安惹事生非,于是下令把他们分散安置在边远州郡,分配给他们田地产业使他们得以为生,并且每年都派人去赏赐给他们一些衣服以使他们安然度日。
    后主陈叔宝的妹妹、女儿都被充斥进了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后宫。据《隋书》记载:隋王朝建立者文帝杨坚的夫人陈氏和炀帝杨广的贵人陈女,本是姑姑和侄女关系,俩人后来分别成了杨坚父子的后妃。杨坚的夫人陈氏,是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的妹妹。而杨广的贵人陈女?,则是陈叔宝的女儿。陈氏姑侄是她们所在王朝被隋王朝灭后,随着众多王室成员一同被俘虏到了长安。由于俩人聪明漂亮,结果先后被杨坚父子纳为夫人和贵人。
    陈后主被俘时(589年)已经47岁。开皇三年(583年),隋朝迁都大兴城(即长安城)。陈后主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仁寿四年(604年)7月13日,隋文帝杨坚在大宝殿驾崩,隋炀帝杨坚继位。同年,10月20日,过了5年多囚徒生活的后主陈叔宝,也病死于洛阳,时年52岁。陈后主风流淫荡一生,死后赠大将军,追封长城县公,谥曰炀,葬于洛阳芒山。巧的是杨广死后谥号也是“炀”,隋炀帝是也。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
    《列传》选录:
    ①后主陈叔宝沈皇后,沈婺华,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君理女也。母即高祖女会稽穆公主。主早亡,时后尚幼,而毁瘠过甚。及服毕,每至岁时朔望,恒独坐涕泣,哀动左右,内外咸敬异焉。太建三年,纳为皇太子妃。后主即位,立为皇后(后无子)。
    沈婺华性端静,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初,后主在东宫,而后父君理卒,后居忧,处于别殿,哀毁逾礼。后主遇后既薄,而张贵妃宠倾后宫,后宫之政并归之,沈婺华澹然未尝有所忌怨。而居处俭约,衣服无锦绣之饰,左右近侍才百许人,唯寻阅图史、诵佛经为事。陈亡,与陈后主俱入长安。及陈后主薨,沈婺华自为哀辞,文甚酸切。隋炀帝每所巡幸,恒令从驾。及炀帝为宇文化及所害,沈婺华自广陵过江还乡里,不知所终。
    ②后主陈叔宝张贵妃,名丽华,兵家女也。家贫,父兄以织席为事。陈后主为太子时,以选入宫。是时龚贵嫔为良娣,贵妃年10岁,为之给使,陈后主见而说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陈后主即位,拜为贵妃。性聪惠,甚被宠遇。陈后主每引贵妃与宾客游宴,贵妃荐诸宫女预焉,后宫等咸德之,兢言贵妃之善,由是爱倾后宫。又好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置淫祀于宫中,聚诸妖巫使之鼓舞。因参访外事,人间有一言一事,妃必先知之,以白后主。由是益重妃,内外宗族,多被引用。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
    唐代魏征在陈后主本纪中评论说:“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复溺淫侈之风。宾礼诸公,惟寄情于文酒,眼近小人,皆委之以衡轴,遂无骨鲠之臣,莫非侵渔之吏。政刑日紊,尸素盈庭,临机不寤,冀以苟生,为天下笑,可不痛乎!”
    至此,建康(今南京)作为汉末三国以来南北分裂时期“六代名都”的历史即告结束,前后六朝立都于此,共历时324年。
    关于六朝帝王的陵墓的大致情况如下:
    1、东吴大帝孙权死后葬“孙陵岗”(今南京梅花山)或称“蒋陵”或“吴王坟”,陵内葬有孙权的潘夫人、步夫人和宣明太子孙登。但是地面上已找不到任何遗迹。
    2、东晋皇帝除司马弈葬于吴县外,其余均葬于建康(南京)幕府山之阳和鸡笼山之阳,以及富贵山南麓(东陵),鼓楼岗南麓(西陵),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平葬,不起坟”,因此陵墓位置不易确定。东晋至南朝的帝王陵墓之前,大多有巨大生动的石刻,保存到今天的还有20多处,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石刻中的代表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3、刘宋王朝的皇陵,已发现的有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在南京东郊的麒麟门。陵前的神道入口处,保存着造型优美的双翼石兽一对,长、高各3米左右,重达2万多公斤。左边的石兽为双角通称“天禄”,右边的石兽为独角,通称“麒麟”,二者合称“麒麟”。文帝刘义隆陵的石兽,兽身已趋窈窕,装饰华丽。雕刻技巧随体型而异,平整简朴者用方刀法,繁复者用圆刀法,较汉代简便粗放的石雕大有进步。
    4、由于南朝萧齐、萧梁两代的萧氏皇帝死后,都葬回其故乡南兰陵郡(今江苏省丹阳市境内),但是王侯一级的陵墓,则多数葬在建康(今南京)地区。在梁代王侯墓前的神道中,通常有一对双翼石兽,身躯肥壮,颈部粗短,作张口吐舌、阔步向前之状,重达1万5千公斤左右,与石麒麟相仿,通常称之为“辟邪”。如果说南朝石麒麟给人的印象是窈窕而秀美的话,那么石辟邪的艺术形象便是健壮而丰满。南京地区现存的南朝石刻:以萧景墓(尧化门外太平村,即十月村)前的神道石柱,为南京地区保存得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南朝石柱。石柱全高6.5米、拄身高4.2米、座高0.98米、盖高0.51米,柱盖小兽高0.81米、长0.84米。柱额书有“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以靖惠王萧宏墓碑侧面浮雕的纹饰,最为精美独特,堪称艺术精品。
    江宁县淳化镇刘家边南的萧正立墓保存也比较完。萧正立乃临川王萧宏之子,官丹阳尹、侍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墓前存有石辟邪、神道石柱各二。柱下陷于土,残高3.86米,柱端长方形柱额一方,上刻“梁故侍中左卫口口口口口口(按:剥落字。应为‘将军建安敏侯’六字)之口口(神道)”,上下右读;一为“梁故侍中左卫将口(军)建安口(敏)侯之神道”,上下左读。石辟邪长2.55米、高1.96米,二石辟邪相距16.36米。
    南朝王侯墓前神道中的第二列石刻是一对高达6米左右的神道石柱。这种石柱分作柱盖、柱身和柱础三个部分。最上部是一只屹立于莲花纹石圆盘之上的小型石辟邪;中部是具有20余道直线凹棱纹的椭圆形柱身,其上端附有长方形石额一块,刻写着墓主人的官衔和姓氏,通常是左柱刻正书,右柱刻反书,或左柱刻顺读文,右柱刻逆读文;下部的柱础上则蟠曲着一对头部相向、口衔宝珠的螭龙。全柱的造型匀称,比例协调,使人有秀丽挺拔和端庄凝重的感觉。
    5、南朝陈的帝王陵已发现的有:南京光华门外上坊附近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栖霞山甘家巷南狮子冲陈文帝陈蒨的永宁陵和西善桥附近罐子山北麓陈宣帝陈顼的显宁陵(尚未确定)。以陈蒨永宁陵石刻最为著名。陵墓前200米处有石兽二,东西相对。双角者为天禄,独角者为麒麟,长度和高度均在3米以上。麒麟角上突起三个圆形物,环目张口,舌尖上翘,须髯下垂,耳如削竹,双翼刻鳞纹,衬以羽翅纹,遍体饰卷毛纹。雕刻手法细腻圆熟,姿态传神,为南京地区同类石刻中精品。它们比西安唐太宗的昭陵石刻,还早一个世纪,是我国石刻艺术史上的瑰宝。

TOP

关于南朝陈的名人轶事,主要选辑以下几则:
    【南朝石刻】在南京附近(包括江宁、句容、丹阳三县)有许多帝王诸侯陵墓,尤以宋、齐、梁、陈四朝帝王陵墓前的石刻最为珍贵。目前,南朝陵墓前尚有石刻31处。属于帝王的12处,王侯的19处。石刻体制巨大,造型优美,雕琢精致,是当时南方石雕艺术的代表作。石刻内容,有石兽、石柱和石碑。帝后和王侯墓前所列石刻略有差别。帝后墓前石兽均带角,有双角和单角之分,称天禄(鹿)或麒麟;王侯墓的无角,称辟邪。二者均有翼,应属神兽。石柱亦称神道石柱,又称标或碣,或称华表和表。柱首为圆抑或莲花座式,其上立一辟邪状小兽;中为圆柱身,刻瓜棱直线形条文,柱身上部嵌一方形小神道碑,上书墓主人某某之神道,其下方石上刻怪兽,柱础分两层,上层刻有翼怪兽,口内含珠,下层为一方石,四面有浮雕,多为动物形象。石碑碑首为圆形,左右双龙交缠,环缀于碑脊,碑身除刻写文字外,侧面均刻纹饰,分为8格。碑座为一龟跌。
    【破镜重圆】陈后主陈叔宝有一个妹妹,被封为乐昌公主,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兼美女。成年后,下嫁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
    当时杨坚已建立隋朝,随时有可能南下灭陈。公主恐国破后夫妻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一天公主对舍人说:“万一我俩失散,你每年正月十五那天在市上卖这半面镜子,如果我还活着,我会在这天来找你。”
    不久,隋朝消灭了南陈,乐昌公主和徐德言果然在战乱中失散。乐昌公主被掠入了隋朝大臣越公杨素家里,成为他的宠姬。每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乐昌公主便私下命老仆拿着半块铜镜沿街叫卖,希望能找到徐德言。徐德言虽然颠沛流离,但始终揣着半面镜子,每到正月十五便到街市上寻找妻子。光阴荏苒,几年后又逢正月十五这天,徐德言来到街市上,看到有人正在叫卖半面镜子,徐德言拿出自己保存的半面镜子,两下一合,果然破镜重圆,这才知道妻子已沦为杨素的爱妾,于是便在镜面上写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到这首诗后,已知徐德言也在找她,心中无限悲痛,整天以泪洗面。杨素见状,觉得非常奇怪,便向乐昌公主询问缘故。乐昌公主将情事据实以告,杨素深为感动,就派人召见徐德言,在府上设宴款待,庆贺他们夫妻破镜重圆,并将公主还给了徐德言。后人常用“破镜重圆”来比喻夫妻离散或分手后重新和好。但是对“将公主还给了徐德言”一事,导游保留意见,他认为基本不可能。
    【景阳宫井】景阳宫井又名“辱井”,亦称“胭脂井”。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攻陷建康直入朱雀门,陈朝的大臣皆跑了。后主带着一张丽华、孔贵嫔3人并作一束,躲入井中。隋兵将3人从井里提上来时,张丽华的胭脂蹭在井口,至今看去仍有一抹浅红,于是称此为“胭脂井”。后人有诗讽刺曰:擒虎戈矛满六宫,春花无树不秋风;仓皇益见多情处,同穴甘心赴井中。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541—604年),弘农华阴(今陜西华阴)人。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自称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
    隋朝的李德林在《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皇考美须髯,身长7尺8寸(按照一尺合今24.2cm计算约为1.88米),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杨坚父亲杨忠是西魏12大将军之一,封为隋国公。杨忠死后,杨坚袭父爵,女儿为周宣帝宇文赟(yūn)的皇后。580年,宣帝崩,年仅8岁的静帝宇文阐即位,由外祖父杨坚辅政,不几个月杨坚就进爵为王,划20郡为隋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加印绂、远游冠”位在诸王之上。
    581年2月,杨坚就逼外孙禅让,他也来一番假惺惺后即皇帝位,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封静帝为介公,宇文氏宗族被杀戮殆尽。不久“隋主潜害周静帝而为之举哀,葬于恭陵”(见《通鉴.隋纪九》,时年8岁。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政要》中曾批评隋文帝是“欺孤儿寡母以得天下”。
    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后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隋文帝登基后,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确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简化地方官制,改变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修订“开皇律”,对前代81条死罪、150条流罪、千余条徒、杖等酷刑以及灭族等都一概废止;领均田令,继续实行均田制;设置粮仓,官仓养军公人员,义仓赈济灾民。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隋文帝开始穿黄袍以后,从此中国历代皇帝都穿黄色的衣服了。
    隋文帝在位24年,被次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569—618年),又名杨英,小字阿摩,隋文帝次子,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在位14年,被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公元581年,杨广被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才,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迎合文帝的心意假装生活俭朴,不好声色的样子。每当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浓装艳抹的漂亮姬妾藏进里屋,只安排几个又老又丑的妇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侯,又故意将乐器的弘弄断,使乐器上布满灰尘,放在显眼的位置。文帝见了以为杨广象自己一样俭朴,十分称心。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床,杨广继位心切,急忙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文帝的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到文帝手中。文帝读后大怒,马上宣召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调戏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床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安插在文帝周围的爪牙的密报,忙与大臣杨素商量后,带兵包围了皇宫,谋杀了文帝,当时就有“斧光烛影”之说。杨广又派人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有作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就这样,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史称炀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大业”。
    杨广号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期间,曾征调100多万民工,历时6年,修建了一条东北起自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东南到苏杭,全长4000多里的大运河。河的两旁开辟大道,道旁种上榆树和柳树,岸边每隔两个驿站设置一座供杨广休息的行宫。自洛阳到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共设置了40多座行宫。开凿大运河,共用了约1亿5千万个人工,平均当时每户百姓要出近20个人工。又征调了100多万人,限期20天,修筑长城。还先后3次发动了对高丽(今韩国、朝鲜)的战争。
    【南朝江总】江总(519—594年),字总持,南朝陈诗人。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仆射江总,虽挂名宰辅,实则一个老花花公子,60多岁的人,花白胡子一大把,不亲政务,天天与都官尚书孔范等十余名文士于后宫侍宴,“无复尊卑之序”,插科打诨,嘻笑饮酒,时人谓这些人为“狎客”。孔范更会趋炎附势,与孔贵嫔结为“兄妹”,这下倒好,陈后主反而成了这位臣下的“妹夫”。陈后主每举办酒宴,就使诸位妃、嫔和江总等狎客一起赋诗,互相赠答,然后挑选其中特别艳丽的诗作,谱上新曲,再挑选宫女千余人练习歌唱,分部演出。其歌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都是赞美诸位妃、嫔的美丽容貌。君臣饮酒酣歌,从夜晚到清晨,以为常事。“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开皇十四年,卒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江都),时年75岁。
    江总是陈朝亡国宰相,后宫“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今存诗百首,《闺怨篇》开唐人七言排律之体。《陈书•江总传》载有集30卷。但今存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所辑《江令君集》仅1卷。现录几首以飨读者。
    闺怨篇:“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倚窗前。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屏风有意障月明,灯火无情照独眠。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愿君关中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秋日登广州城南楼诗:“秋城韵晚笛。危榭引清风。远气疑埋剑。惊禽似避弓。海树一边出。山云四面通。野火初烟细。新月半轮空。塞外离群客。颜鬓早如蓬。徒怀建邺水。复想洛阳宫。不及孤飞鴈(zhǎo)。独在上林中。”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长相思二首:“长相思,久离别,征夫去远芳音灭。湘水深,陇头咽。红罗斗帐里,绿绮清弦绝。逶迤百尺楼,愁思三秋结。”
    “长相思,久别离,春风送燕入檐窥。暗开脂粉弄花枝,红楼千愁色,玉箸两行垂。心心不相照,望望何由知。”
    游摄山栖霞寺诗:小序,祯明元年太岁丁未四月十九日癸亥。入摄山展慧布法师。忆谢灵运集还故山入石壁中寻昙隆道人有诗一首十一韵。今此拙作。仍学康乐之体:“霡霂时雨霁。清和孟夏肇。栖宿绿野中。登顿丹霞杪。敬仰高人德。抗志尘物表。三空豁已悟。万有一何小。始从情所寄。冥期谅不少。荷衣步林泉。麦气凉昏晓。乘风面泠泠。候月临皎皎。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披径怜森沉。攀条惜杳袅。平生忘是非。朽谢岂矜矫。五净自此涉。六尘庶无扰。”
    南朝陈灭亡后,“六朝古都”的历史宣告结束。建康(今南京)城,从孙权建都(229—280年,约51年)开始,历经东晋(317—420年,约103年)、南朝宋(420—479年,约59年)、齐(479—502年,约23年)、梁(502—557年,约55年)、陈(557—589年,约32年),总共历时约324年。南朝陈的灭亡,也标志着建康(今南京),作为三国以来400年间分裂割据时期南方政权的京都,暂告一个段落,中国进入了大一统的隋唐盛世。
    走出南朝的这座古堡,我们已经走完了“六朝”,回头看看身后的六座古堡,竟是那样的沧桑,那样的血腥、那样的惨淡、那样的凄凉。但是建康(今南京)的建都历史还没有就此结束,接下来还有:南唐、大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4个朝代。
    导游说南朝陈(589年)灭亡后,到下一个朝代南唐(937年)在南京建立,中间的跨度约348年。在这期间,先后经过了隋、唐和五代十国中的吴国。
    隋朝(581—618年,约37年)。581年,隋文帝杨坚(581—604年)攻陷建康俘获了陈后主,以长安为首都、以洛阳为陪都,建立了隋朝。他派遣镇守扬州的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569—618年),到南京拆城墙、烧浮航(即浮桥),彻底荡平、毁灭建康(今南京)的全部城池、宫殿及胜迹,将一切重要设施夷为平地,改为耕田,以防他人占领建康后称帝和自己对抗。南京城遭到了历史上第一次最严重的全面毁灭。
    公元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山西)起兵反隋,11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隋炀帝孙,隋朝的末代皇帝)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此时,李渊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大业十四年(618年)3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的部下马文举用巾带勒死,时年50岁。消息传来,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于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杨侑被降封为希国公,闲居长安。第二年5月遇害,终年15岁,葬于今陕西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杨侑死后谥为恭帝。隋朝灭亡。
    隋朝是第3个统一中国的王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是秦朝;第二个是西晋,它先取代了魏国,又消灭了蜀国、吴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接下来就是隋朝了,可惜隋朝太短,仅仅37年的历史就被大唐取代了。
    隋炀帝杨广同唐高祖李渊是亲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李渊是杨坚的外甥,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是同一个外祖父,名独孤信。独孤信(502—557年)本名如愿,后因政绩突出,“信著遐迩”,被赐名为信。北周时期云中(今大同)人,史称“美容仪,善骑射”。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因战功卓著,拔至宰辅,其声名远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少年时代喜爱修饰,讲究穿戴,故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此不赘述。
    唐朝(618—907年,约289年)。618年,李渊命令隋恭帝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了唐朝。唐武德三年(620年)改江宁府为归化,隶属扬州。唐武德八年,改归化为金陵。唐武德九年,金陵更名为白下。贞观九年(635年),白下更名为江宁。唐至德二年(757年),江宁县设江宁郡。次年,改江宁郡为升州,并在升州设治所。
    唐乾宁三年(896年),昭宗李晔年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占领升州(南京)。6年后(902年)封吴王,在位至905年。天佑四年(907年),朱温灭唐称帝,是为后梁太祖,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五代时期自此正式开始。
    吴国(902—937年,约35年)。902年,杨行密创建吴国(五代十国之一)。937年,吴国灭亡之后,徐知诰(李昪)在南京建立了南唐王朝,请看下一篇:十代故都之南唐王朝。

TOP

南唐(937—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是由先祖李昪开创的王朝,定都金陵(今南京),历3位皇帝,39年。说到南唐,就要从五代十国中的杨吴说起。一般认为,从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在短短的54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5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5个朝代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前面说过,六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是陈朝,陈朝被隋朝(581—618年)隋文帝杨坚所灭;隋朝立国仅仅37年,又被唐朝(618—907年)唐高祖李渊(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所灭;唐朝立国约290余年,被后梁太祖朱温所灭,朱温在位时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十国之一的南唐,进入了南京的历史。
    从历史的发展情况来看,南唐是从杨吴延续而来的。杨吴也是五代时十国之一,他是由杨行密开创的,当时杨吴在扬州江都建都。可以说如果没有杨吴,就不会有南唐。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杨行密,就没有李昪;没有李昪,就没有南唐;没有南唐,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南京这个话题。杨行密自唐昭宗李晔景福元年(892年)担任淮南节度使,到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杨溥禅位李昪止,杨吴集团共割据江淮地区约为46年。如果从唐昭宗李晔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开始,到吴天祚三年(937年)为南唐李昪所取代,共历36年,传4位君王。
    (1)杨吴太祖。
    吴太祖杨行密(852—905年),原名杨行愍,字化源,吴政权的创建者。祖籍河南省固始县祖师庙乡。
    据《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淝人也。为人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唐乾符中,江、淮群盗起,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qǐ)奇其状貌,释缚纵之。后应募为州兵,戍朔方,迁队长。岁满戍还,而军吏恶之,复使出戍。行密将行,过军吏舍,军吏阳为好言,问行密行何所欲。行密奋然曰:“惟少公头尔!”即斩其首,携之而出,因起兵为乱,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弃城走,行密遂据庐州。中和三年,唐即拜行密庐州刺史。”
    意思是:杨行密,字化源,今安徽合肥人。长得高大有力,双手能举百斤。唐僖宗李儇乾符年间(874年前后),黄巢起义军(被称之为群盗)路过庐州(治所为今合肥市),他应征入伍。后来杨行密被唐兵抓获,庐州刺史郑棨(qǐ)奇觉得杨行密这个人相貌奇异,于是松绑将他放了。然后,杨行密被招募为庐州兵,朔方(约为今宁夏灵武西南)戍边,升任队长。期满回到庐州,军吏嫉妒他,又派他再次带队出戍。那时候戍边是很辛苦的事,杨行密万般无奈只好将行,军吏假装好言,问他还需要什么东西。杨行密说:“就是需要你的脑袋!”随即挥刀斩下军吏的脑袋,携之而出(很从容地提着一颗血淋淋的头颅,离开军营)。然后召集兵马,发动了兵变,自称为“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见已无法控制杨行愍,便向高骈推荐,请求以杨行愍接替自己。高骈于是任命杨行愍为淮南押牙将,掌管庐州事宜,朝廷因而委任杨行愍。
    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8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中和元年(881年),黄巢军进入长安。广明元年11月(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中和二年(882年),四川的唐僖宗反攻。9月,黄巢的齐军将领朱温在同州(今陜西大荔)与王重荣交战中,投降唐军,被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赐名全忠。黄巢于中和三年(883年)4月撤出长安,逃入商山,沿途抛弃黄金珠宝,唐军争宝竟不急追。
    中和四年(884年)春天,李克用率兵5万,自河中南渡,连败黄巢的齐军于太康、汴河、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黄巢只好转战山东。3月,朱温大败黄巢于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黄巢的手下李谠、葛从周、杨能、霍存、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等投降朱温;而黄巢残部向东北逃亡,又遇李克用于封丘(今河南封丘),时遭大雨,黄巢集散兵近千人奔兖州,“克用军昼夜驰,粮尽不能得巢,乃还。”是年6月17日,黄巢在狼虎谷(今山东莱芜)为部下林言所杀(一说自杀,也有黄巢最后出家的说法)。
    唐僖宗李儇(xuān)中和三年(883年)3月,朝廷任命淮南押牙将合肥人杨行密为庐州刺史。从此他以庐州为根据地,开始了拓疆扩土的伟大事业,其势力逐渐向舒州、淮南等地发展。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7月,僖宗在成都的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武宁节度使时溥献上黄巢首级,另有黄巢姬妾2、30人。僖宗问:“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僖宗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临刑前,行刑人员可怜这些女子,让她们喝醉后再执刑,她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黄巢之乱平定后,唐朝又勉强维持了23年的国祚。
    光启二年(886年),高骈(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兼中书令)命令杨行愍改名为杨行密。
    光启三年(887年)杨行密想派遣高霸驻扎天长以抗击孙儒,袁袭对杨行密说:“高霸是高骈的旧将,反复无常,我们胜了,他前来归附,失利了他又反叛。现在要将他安排到天长,这样他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不如把他杀掉。”初十,杨行密埋伏下甲士拿获高霸以及丁从实、余绕山,将他们全部杀死。又派遣1000骑兵在法云寺乘其不备袭击了高霸的部下,杀死几千人。
    文德元年(888年)3月初六,唐僖宗李儇在灵符殿驾崩。留下诏令,太弟李杰改名李敏,摄理军国大事。
    龙纪元年(889年),杨行密进呈表章向朝廷论政言事,昭宗李敏颁发诏令任命杨行密为宣歙观察使。昭宗改名李敏为李晔。
    昭宗李晔景福元年(892年)8月,朝廷任命40岁的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一职是唐代自从至德元年(756年)开始置淮南方镇,治所就在今天的扬州市。管辖范围大约有扬(州,今江苏扬州)、楚(州,今江苏淮安)、滁(州,今安徽滁州)、和(州,今安徽和县)、寿(州,今安徽寿县)、庐(州,今安徽合肥)、舒(州,今安徽潜山县)等地,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两省江北、淮南地区的大部分。节度使之官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同平章事”全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
    当时,江淮一带遭受战乱接连6年,当地士人和百姓辗转迁移几乎走光了;杨行密刚到这里时,赏赐将领官吏,布帛不过几尺,银钱不到几百。可是杨行密能够靠勤奋节俭保证军中供给充足,除非因公摆设宴会,他自己从不举办歌舞声乐。杨行密招收安抚流离的人民,减轻徭役少征赋税,没有几年的功夫,官府和人民都富有起来,几乎恢复到太平时期的状态。
    光化三年(900年)这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加封兼侍中(位正二品,与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
    天复二年(902年)3月,李晔任命左金吾将军李俨为江淮宣谕使,写御札赐给杨行密,授予杨行密东面行营都统、中书令、吴王,以讨朱全忠。
    杨行密自中和三年(883年)被唐政府招抚至天复二年(902年),已经过去了约20年,他终于成为唐朝的一位藩王。建都广陵(即今江苏扬州),称江都府。
    当时的唐王朝,正面临内忧外患,即北面外族侵扰,内部矛盾纷争。唐王朝对杨行密、杨行密对他的部下和属地,都采取了“安抚”的策略。吴国地处江淮,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和安徽中、北部一带。杨行密奖掖农耕,鼓励桑织,百姓安居乐业,市面日渐繁荣。他还两次率军击败了后梁的入侵,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千里江淮出现了繁华景象。
    杨行密出身孤贫,深知民间疾苦,注意节用安民。直到他抚定江淮,身为淮南节度使时,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表示不忘根本。杨行密体恤百姓,顺应民意。淮南既定,他又及时从扩界转到保境守土、安抚百姓、发展生产的政策上来。他的部下皆骁勇雄暴之人,杨行密恐其为非作歹,进爵吴王后,他即开始着手法律建设,删定《格令》50卷行之。
    杨行密称吴王后,手下的大小将帅都很听话,惟有润州团练使安仁义、奉国节度使硃延寿不太听从节制。硃延寿是杨行密夫人硃氏的弟弟。杨行密轻慢侮辱硃延寿,硃延寿怨恨愤怒,暗中与田串通策划反叛,杨行密得知后就准备除掉硃延寿。按照徐温(杨行密帐下右衙指挥使)的计谋,杨行密假称自己患了眼疾,看东西一片模糊,对硃延寿的使者经常认错人,或者撞着柱子扑倒在地。杨行密对夫人硃氏说:“吾业成而丧其目,是天废我也!吾儿子皆不足以任事,得延寿付之,吾无恨矣。”(《新五代史》)硃氏闻听大喜,忙送信给弟弟朱延寿。硃延寿一听大喜,认为机会来了。本来他虽有另立之心,但是他知道自己斗不过杨行密,谁知天赐良机,如今杨行密的眼睛出了问题,基本看不见了,还能怎么样呢。硃延寿以探疾为名来到淮南,杨行密装作不能出门迎接,传硃延寿来卧室相见。杨行密早在枕头下藏了匕首,乘硃延寿俯下身来看眼疾时将他刺死。杨行密又将硃夫人打发出宫,另找一个人嫁了。
    天祐元年(904年),8月11日,昭宗李晔在何皇后殿内,朱全忠派枢密使蒋玄晖选择龙武牙官史太等一百人,在夜里敲击宫门,说军事前线有急事奏报,要面见昭宗。昭宗的妃子裴贞一开门见兵士,说:“有急事奏报用兵士做什么?”史太将她杀了。蒋玄晖问:“陛下在哪里?”昭仪李渐荣对窗大叫道:“宁可杀了我们,不要伤害陛下!”此时,昭宗李晔刚刚醉醒,急忙起身,穿着单衣绕柱逃跑,史太追上去一刀将他杀死。李渐荣用身体遮挡李晔也被杀。史太又要杀何皇后,何皇后向蒋玄晖哀求,才放了她。
    天祐元年(904年)8月12日,蒋玄晖假造诏令,称李渐荣、裴贞一谋杀昭宗李晔,立辉王李祚为皇太子,改名李柷(chù),代理军国政事。又假传皇后令,太子于灵柩前即位。15日,昭宣帝李柷即位,时年13岁。
    唐哀帝李柷(892—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20代,武则天除外,904—907年在位),在位3年。开平元年(907年)2月,唐大臣奏请昭宣帝李柷退位。27日,唐昭宣帝李柷颁下诏书让位给梁王朱全忠。
    朱全忠(852—912年)原名朱温,称帝后改名朱晃。安徽砀山人。家世为儒,祖朱信,父朱诚,皆以教授为业。朱温幼年丧父,家贫,母王氏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在乾符四年(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后背叛降唐,于中和三年(883年)击败黄巢,纪龙元年(889年)斩秦宗权,于是唐昭宗李晔赐其名为“全忠”。901年封为梁王。
    开平元年(907年)4月18日,朱全忠即皇帝位。改名为晃,建都汴(今河南开封),改元开平,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后人称朱晃为后梁太祖。尊奉唐昭宣帝李柷为济阴王,唐朝内外旧臣的官职爵位同过去一样。以汴州为开封府,命名为东都;以故东都洛阳为西都;废故西京长安,以京兆府为大安府。迁济阴王李柷到曹州(今山东菏泽)。次年,即开平二年(908年),李柷被朱晃毒死。终年17岁,谥号为哀皇帝。葬于温陵。
    至此,立国290余年、传20位皇帝的李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天祜二年(905年),杨行密卧病,派遣节度判官周隐前去召回宣州观察使杨渥。杨渥是杨行密的长子,向来没有好名声,节度使府里的人都看不起他。周隐便对杨行密说:“宣州司徒杨渥轻易听信谗言,喜好击球饮酒,不是保家的主人,其余的儿子都幼小,不能控制各位将领。庐州刺史刘威,跟随您从低贱时兴起,一定不辜负您,不如让他暂时代领军府事务,等到诸子长大再传授给他们。”杨行密不应声。左右牙指挥使徐温、张颢对杨行密说:“您一生出万死,冒箭石,为子孙建立基业,怎么能让别人占有它呢!”杨行密说:“我死也瞑目了。”
    天祜二年(905年)10月,杨行密的长子宣州观察使杨渥到达广陵。16日,杨行密承制任命杨渥为淮南留后。
    天祜二年(905年)11月26日,吴王杨行密病逝,终年54岁。谥曰武忠。淮南将佐共同请求宣谕使李俨承制任命杨渥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
    当年,杨行密的棺柩由儿子杨渥、女儿百花公主护送回到庐州,安葬在桑棵铺(今安徽合肥市北郊30公里的吴山镇,属长丰县)兴陵。
    如今长丰县有“合肥十景”之一的“吴王遗踪”。相传当年杨行密发迹后,他的女儿百花公主就不愿住在吴山乡下,于是在外征战的杨行密便在合肥城内为女儿建了新宅。百花公主在城内住过的旧址叫花园巷,百花公主梳洗打扮用过的水井叫百花井,因井而得名的百花井地名沿用至今。
    杨行密的兴陵,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据清嘉庆《合肥县志》载:“在城西北六十里,吴山庙集东。昔人梨田,曾见其隧道者,俗以坟为山,因以为庙。”陵墓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8米。墓地原有“唐吴王墓”石碑,后不知下落。
    陵墓有前、中、后3个主室和10个侧室。前室深朱彩绘,鲜艳瑰丽,是我国早期的建筑彩绘杰作。中室北壁石门楣上浮雕“双龙戏火珠”,左、右壁各有一尊石雕武士像,足踏祥云,披甲持剑,敷金涂彩。后室停放梓宫,正中为青石棺床,棺座两侧刻有6条飞龙,边饰卷草纹海石榴花纹。石铺墓顶绘有带彩的日、月、星、辰100多颗,石砌地面雕刻着蜿蜒曲折的江河图案,“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象征着封建帝王统治的天地。
    杨行密的墓葬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文物毁损殆尽,但其地下宫殿至今未作科学挖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开发。目前尚存吴王庙。
    由于杨行密从封王到去世,唐朝一度还存在,所以形式上杨行密仍奉唐正朔,而且自己也尚未建立真正的独立王国。但是他奠定了吴国和后来的南唐王朝几十年江南大国的基础,则是无可非议的。
    (2)烈祖杨渥。
    烈祖杨渥(886—908年),字承天,太祖杨行密长子,905年继位为吴王,4年后,也就是909年被徐温、张颢所谋杀。
    天祐四年(907年)正月,淮南节度使兼侍中、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郡王杨渥夺取江西以后,骄横奢侈更加厉害,对节度判官周隐说:“您出卖我们的国家,有什么脸面再相见!”杨渥说周隐出卖国家,其实是指(905年)9月,杨行密卧病时,周隐向杨行密建议庐州刺史刘威,暂时代领军府事务一事,于是杨渥杀了周隐。
    杨渥在服丧期间日夜饮酒,点燃粗大的蜡烛来击球,一支蜡烛费钱数万。有时单独骑马外出游玩,随从的人在道路上奔走,不知他到哪里去了。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哭着劝谏,杨渥勃然大怒说:“你们认为我没有才能,为什么不杀死我自己当节度使!”张颢、徐温二人非常惧怕。杨渥挑选壮士,号称“东院马军”,广泛安置亲信为将领官吏;所任命的人仗势骄傲专横,欺凌蔑视功臣旧人。张颢、徐温暗中谋划发动叛乱。杨渥父亲杨行密在世的时候,有数千名亲军驻扎在节度使所居的牙城之内,杨渥将他们迁出在外,用腾出的空地作为骑射的场地,同时准备杀死张颢和徐温。
    天祐四年(907年)正月的一天,杨渥早晨正在处理事务,张颢、徐温率领200牙兵,手执刀剑直入庭中。杨渥惊恐地说:“你们真的要杀我吗?”徐温、张颢说:“岂敢,不过大王的左右亲信中有人挟权乱政,必须除掉他们,国家才能安定。”于是数说杨渥的亲信10余人的罪状,拖下去,用铁棒打死。称之为“兵谏”。诸将当中不与张颢、徐温同心合力的,二人逐渐设法将其处死,于是军政大权全归二人,杨渥已经不能控制局面。
    就在这年(907年)3月27日,唐昭宣帝李柷颁下诏书让位给梁王朱全忠。梁太祖朱全忠代唐,史称后梁,改元开平,唐朝灭亡。但是,杨渥不承认后梁,遂沿用唐哀帝天祐年号。
    开平二年(908年)5月,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断军政事务,弘农威王杨渥心中不平,想要除掉他们却不能。张颢、徐温自感不安,共同策划杀死杨渥,瓜分他的国土来向后梁称臣投降。
    5月初八,张颢派遣其党羽纪祥等在寝室将杨渥杀死(上一次是假杀,只杀了杨渥的几个亲信。这一次是真的,要了杨渥本人的性命)。据《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五年五月,温、颢共遣盗入寝中杀渥,渥说群盗能反杀温等者皆为刺史。群盗皆诺,惟纪祥不从,执渥缢杀之,时年二十三,谥曰景。弟隆演立。溥僭号,追尊渥为烈宗景皇帝,陵曰绍陵。”
    意为:天祐五年(908年)5月的一天,在扬州徐温和张颢密谋后,由张颢出面,派一帮盗贼手持兵器闯入杨渥寝宫,直截了当地对杨渥说:“奉命来杀你!”杨渥忙说:“你们如果能去杀掉徐温、张颢,我封你们都为刺史。”众人听了都心动,只有一个叫纪祥的不答应,并且举刀向杨渥砍去。杨渥中刀倒地。纪祥见他还没有断气,又用绳索将杨渥缢杀,杨渥死时23岁。对外则宣称杨渥暴病而死,谥威王(弘农威王)。第二天,5月初九,奉弘农威王杨渥的二弟杨隆演称为淮南留后、东面诸道行营都统。不久,徐温又杀张颢,独揽大权。
    (3)高祖杨瀛。
    高祖杨隆演(897—920年),字鸿源,原名杨瀛,又名杨渭,杨行密次子、杨渥之弟。杨渥为张颢、徐温所杀,杨隆演因之继立。
    开平二年(908年)7月初三,淮南将吏向江淮宣谕使李俨请求,承用制书授予杨隆演淮南节度使、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同平章事、弘农王。
    开平四年(910年),杨隆演为岐王李茂贞承制加中书令,并继承杨行密吴王之位。
    乾化元年(911年),徐温领升州刺史,治舟师于金陵。乾化二年(912年),徐温率将吏进杨隆演位太师、中书令、吴王。徐温自己为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贞明元年(915年),杨隆演封徐温齐国公、两浙都招讨使,始镇润州。贞明三年(917年),徐温徙治金陵。
    贞明五年(919年),吴国徐温带领将帅以及藩镇官吏请求吴王杨隆演称帝,吴王没有答应。4月初一,吴王登王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武义。修建宗庙和社稷坛台,设置朝廷百官,宫殿的礼乐典章全用天子的礼制。以金行继承唐的土行,腊月用丑。改谥武忠王杨行密为孝武王,庙号为太祖;改谥威王杨渥为景王。任命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东海郡王。任命徐知诰为左仆射、参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仍然领管江州团练使。
    武义(919年4月—921年正月),是南吴高祖杨隆演的年号,也是南吴政权自己的第一个年号。之前南吴年号一直沿用唐朝的年号。
    贞明六年(920年)吴宣王杨隆演为人很厚道,而且谦恭谨慎,徐温父子掌管全权,杨隆演从来没有将不平之意表现在脸色上,徐温因此就安然自在。到了建国称王以后,杨隆演更没有什么所高兴的,经常喝酒,很少吃饭,慢慢就卧床生病了。
    贞明六年(920年)5月,徐温从金陵回朝(扬州),商议谁当为继承王位的人。有人迎合徐温的心意说:“蜀先主刘备对武侯说:‘嗣子没有才能,您可以自代王位。’”徐温严肃地说:“我如果真有心取代王位,是在杀掉张颢的时候,哪能等到今日!即使杨氏没有儿子,有女儿也应当立她为王。再有敢胡说的,一律杀掉。”有人提议由杨行密儿子中年龄最大的第三子杨蒙继位。徐温为了便于操纵国政,又不愿立长君,便于同月以杨隆演之命迎接19岁的丹杨公杨溥(杨行密第四子)回来代行处理政事。
    贞明六年(920年)5月28日,杨隆演病死于扬州江都,在位12年,终年24岁,谥宣王。杨溥称帝后,改谥宣皇帝,庙号高祖。葬于肃陵。6月18日,杨溥登吴王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顺义”。
    (4)睿祖杨溥。
    睿祖杨溥(901—938年)杨行密第四子,杨渥、杨隆演之弟。杨隆演病死,徐温立杨溥为王。在位17年,为徐知诰所废,抑郁而死,终年37岁,葬于平陵。
    顺义元年(921年)10月12日,吴王杨溥在南郊祭天,并以太祖配享。13日,实行大赦。加封徐知诰为同平章事,兼任江州观察使,不久以后又改江州为奉化军,让徐知诰兼任节度使。
    顺义七年(927年)10月23日,吴国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与宁国节度使兼中书令东海王徐温去世。吴主杨溥赠徐温为齐王,谥号叫忠武。
    顺义七年(927年)10月11月初三,吴王杨溥即皇帝位,追尊孝武王为武皇帝,景王为景皇帝,宣王为宣皇帝。17日,吴国实行大赦,改年号为乾贞。
    升元二年(938年)12月,杨溥卒于丹阳宫。在位17年,终年38岁。杨溥死后谥号为睿宗皇帝。葬平陵(一说为今溧阳平陵山。今江苏丹徒县,唐时亦称金陵,《野客丛书》张氏行役记言甘露寺在金陵山上,赵璘因话录言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盖时人称京口亦曰金陵)。
    前面说了那么多,这才来到了南唐王朝(937—975年)。南唐,定都金陵(今南京),历时39年,有先主(烈祖)李昪、中主(元宗又称玄宗、中宗)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亡于北宋。那么,李昪创建的南唐会是什么样的呢?

TOP

(一)先主李昪
    南唐烈祖高皇帝李昪,即徐知诰(888—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一说海州,今连云港人),自云唐玄宗李隆基十六子永王李璘的后裔,曾是杨行密和徐温的养子。
    另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徐知诰本姓李,自幼家境贫寒,6岁丧父,8岁丧母,从此成为流浪儿。曾一度栖身濠州(今安徽凤阳)名刹开元寺。
    乾宁二年(895年)正月,杨行密向朝廷进呈表章历数朱全忠的罪恶,请求会同易定、兖州、郓州、河东的军队一同讨伐朱全忠。2月,杨行密的军中士兵抢掠到一个徐州姓李人家的孩子,已经8岁了,杨行密将他收为养子,杨行密的长子杨渥十分忌恨这个孩子。杨行密便对他的属将徐温说:“这个孩子质朴聪颖,和别的孩子很不一样,由于我儿子杨渥不能容他,所以赐给你为养子。”于是,徐温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徐知诰。徐知诰侍奉徐温,勤谨孝敬超过徐温的其他几个儿子。有一次,徐知诰得罪了徐温,徐温鞭打他并赶他走。等到徐温回到家里,徐知诰跪在门口迎接。徐温问他:“为什么还在这里?”徐知诰流着眼泪回答说:“做儿子的离开了父母还能到哪里去呢!父亲盛怒时候就先回到母亲的身边,这是人之常情。”徐温因此更加疼爱徐知诰,让他掌管家中事务,家里的人都听他话。等到徐知诰长大了,喜好读书善于射箭,见识不凡,器度英伟。杨行密经常对徐温说:“徐知诰英俊杰出,各位将领的儿子都比不上他。”
    徐温(862—927年),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苏东海)人,徐知诰(李昪)的养父,原先是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帐下右衙指挥使。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逝,长子杨渥继立。由于杨渥十分骄傲奢侈,将领们颇感不安。因此徐温与左衙指挥使张灏于天佑四年(907年)发动政变,共掌军政,杨渥大权旁落。次年(908年)杀杨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不久,徐温又杀张灏,独揽大权。
    开平四年(910年)2月,淮南军将万全感从岐州回到广陵,岐王李茂贞承用制书加封弘农王杨隆演兼中书令,继承吴王。于是,吴王杨隆演在淮南境内实行大赦。
    乾化二年(912年)5月,徐知诰因功任升州(今南京)刺史。徐知诰为徐温做事非常谨慎,任劳任怨,辛苦异常,有时通宵不解衣带,徐温因此特别喜爱他,常对诸子说:“你们为我做事能够像徐知诰吗?”当时各州长官多是武夫,只以征战为职责,不体察民间之事;徐知诰在升州,只选用廉洁奉公的官吏,修明政治教化,招请四方士大夫,用尽所有家财也无所吝惜。
    贞明三年(917年)3月,升州刺史徐知诰将升州整治得十分繁华。5月,徐温巡行到升州,非常喜欢这里的繁华景象,遂将升州升格为金陵府。
    贞明四年(918年)4月,吴国内外马步都军使、昌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训(徐温长子)傲慢淫暴,对待下属十分霸道。有一次,徐知训召集他的兄弟们一起喝酒,徐知诰没有参加,徐知训十分生气地说:“讨饭的家伙不想喝酒,难道想吃剑吗?”后来徐知训又请徐知诰一起喝酒,并埋伏了甲兵,准备杀死徐知诰,徐知谏(徐知训的三弟)暗踩徐知诰的脚以示意,徐知诰假装起来上厕所逃走。徐知训将剑交给他的亲信刁彦能,让他去追赶徐知诰把他杀掉。刁彦能骑马追到半路上,只是举起剑来向徐知诰表示一下就回去了。回来后告诉徐知训说是没有追上。后来徐知训被硃瑾所杀。
    贞明四年(918年)7月,徐温任命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通判府事,兼江州团练使。后来徐温又回到金陵镇守,总管吴国大事,其余的政事,全都由徐知诰决定。
    贞明五年(919年),徐温带领将帅以及藩镇官吏请求吴王杨隆演称帝,吴王没有答应。4月初一,吴王登王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武义。修建宗庙和社稷坛台,设置朝廷百官,宫殿的礼乐典章全用天子的礼制。以金行继承唐的土行,腊月用丑。改谥武忠王杨行密为孝武王,庙号为太祖;改谥威王杨渥为景王;尊他的母亲为太妃。任命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东海郡王。任命徐知诰为左仆射、参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仍然领管江州团练使。
    贞明六年(920年)5月,徐温从金陵回朝,商议谁当为继承王位的人。有人迎合徐温的心意说:“蜀先主刘备对武侯说:‘嗣子没有才能,您可以自代王位。’”徐温严肃地说:“我如果真有心取代王位,是在杀掉张颢的时候,哪能等到今日!即使杨氏没有儿子,有女儿也应当立她为王。再有敢胡说的,一律杀掉。”于是以宣王之命迎接丹杨公杨溥回来代行处理政事。
    不久,吴国修筑的金陵城落成,陈彦谦将开支帐册送给徐温过目,徐温说:“我既然任用你办,我就不再检查核算了。”于是把那些帐簿全部烧了。
    龙德元年(921年)2月,吴国改年号顺义。12日,吴王杨溥在南郊祭天,并以太祖配享。13日,实行大赦。加封徐知诰为同平章事,兼任江州观察使,不久以后又改江州为奉化军,让徐知诰兼任节度使。
    顺义七年(927年)10月23日,吴国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与宁国节度使兼中书令东海王徐温去世,年66岁。11月初三,吴王杨溥即皇帝位。追尊父杨行密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兄杨渥为景皇帝,庙号烈祖,杨隆演为宣皇帝,庙号高祖。17日,吴国实行大赦,改年号为乾贞。
    乾贞三年(929年)10月27日,杨溥加尊号睿圣文明光孝皇帝,全国实行大赦,改年号大和。12月,吴国加封徐知诰兼任中书令,并领宁国节度使。徐知诰请徐知询来喝酒,用金做的酒杯酌酒给他喝,并说:“希望弟弟能活千岁。”徐知询怀疑其中有毒,又拿其他杯子将酒平均分开,随着献给徐知诰,并说:“希望和兄长各享500岁。”徐知诰脸色都变了,来回看着左右大臣,终不肯接受,但徐知询捧着酒一直不退。左右大臣都不知徐知诰想干什么,伶人申渐高径直走到他们面前说了几句诙谐的话,就夺过两杯酒,倒在一起喝下去,然后怀揣金杯很快退出。徐知诰偷偷派人用良药去给申渐高解酒毒,但他的脑子已经溃烂而死亡。
    大和三年(931年)11月,中书令徐知诰向杨溥上表说,自己辅政时间长了,请求告老回金陵;杨溥便任命徐知诰为镇海、宁国节度使,镇守金陵(为金陵尹),其余官职如旧,总管朝政像他的父亲徐温一样。又任用徐知诰的儿子兵部尚书、参政事徐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主管中外左右诸军事务,留在江都辅政;还用内枢使、同平章事王令谋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用宋齐丘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二人并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兼内枢使,以协助徐景通。初十,徐知诰到达金陵。
    大和四年(932年)封徐知诰东海王。8月,吴国徐知诰扩建金陵城周围20里。11月,吴国任用诸道都统徐知诰为大丞相、太师、加领德胜节度使;徐知诰辞却丞相、太师。
    大和五年(933年)5月,宋齐丘劝徐知诰将首都迁到金陵,徐知诰便在金陵营建宫城。
    大和六年(934年)2月,吴国很多人都不想迁都,都押牙周宗向徐知诰进言说:“主上西迁金陵,您却需要东镇江都,不但劳费人力物力很大,而且违背人心。杨溥派宋齐丘到金陵,告谕徐知诰:迁都之事作罢。
    早先,徐知诰就有让杨溥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意图,因为杨溥没有什么失德之处,无从下手。有一天早上,徐知诰照着镜子拔镊着发白的胡须,叹着气说:“国家安宁而我已经老了,怎么办呢?”周宗(南唐大臣。大小周后都是他的女儿)了解他的意图,请求去江都,将徐知诰的意图转达给杨溥。
    大和六年(934年)6月,徐知诰准备接受杨溥的禅让,10月,杨溥加封徐知诰为大丞相、尚父、嗣齐王、加九锡;徐知诰辞谢不受。11月,徐知诰召唤他的儿子司徒、同平章事徐景通还归吴国西都金陵,任为镇海、宁国节度副大使、诸道副都统、判中外诸军事;任用他的次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海州团练使徐景迁为左右军都军使、左仆射、参政事,留在吴国东都江都辅佐政务。
    大和七年(935年)9月,吴主杨溥加封中书令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进封齐王,改元天祚。以升(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宣(州)、池(州,今安徽)、歙(州,今安徽歙县)、常(州)、江(州,今江西九江市)、饶(州,今江西鄱阳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10个州之地给齐国。几乎相当于吴国一半的地盘。次年正月,徐知诰即建元帅府,设官职。
    在徐知诰称帝前,江南就有一句童谣“东海鲤鱼飞上天”。“东海”指东海郡王的封号;“鲤鱼”指李昪。
    天祚二年(936年)正月,吴国徐知诰开始建立大元帅府,用他的幕僚分别执掌吏、户、礼、兵、邢、工六部及盐铁。11月初八,吴主杨溥下诏,使齐王徐知诰设置百官,以金陵府(今南京)为西都(广陵为东都)。
    天祚三年(937年)9月17日,杨溥命江夏王杨璘奉献皇帝的国玺和绶带给齐王。10月初五,齐王徐诰在金陵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年号为升元,实行大赦,寻改国号唐。册杨溥为让皇。追尊他的养父太祖武王徐温称武皇帝。南吴亡。
    不久,杨溥被迁徙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丹阳宫居住,由徐知诰派兵严密监守,不准他随意走动。杨溥抑郁成病,于升元二年(938年)12月,杨溥卒于丹阳宫。被追谥为睿皇帝。
    升元三年(939年)正月,南唐群臣江王徐知证(徐温第五子)等几次上表请求南唐主徐知诰恢复姓李,建立唐室宗庙。23日,南唐主徐知诰准许。群臣又请求上帝王尊号,南唐主徐知诰说:“尊号是一种虚美,并且不是古制。”便没有接受。此后,子孙都依照这种做法,不受尊号,又不用外戚辅理政事,宦官不准干预国事,这都是当时其他国家所做不到的。
    升元三年(939年)2月18日,徐知诰复姓李姓,更名为昪。徐景通更名为李璟,即后来的南唐李中主。4月,江王徐知证等请亦姓李,李昪不许。
    导游想不通,江王徐知证本身就是姓徐,为什么还要率领群臣,哭着闹着要求姓李呢?是巴结,还是其他什么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看来李昪不许徐知证等人姓李是有道理的。
    升元六年(942年),徐知浩又将杨溥遗族从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宫全部迁往海陵(今江苏泰州市),监禁于永宁宫,严兵守之,使他们长期与外界长期隔绝,族内男女只得互相婚配,以延续宗祀。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周世宗柴荣征淮南时,曾下诏慰问他们。后来,南唐元宗李璟得讯,又派兵将他们全部杀死,灭绝了杨行密的子孙后代。
    李昪在位期间,一直奉行着克己自律的行事准则,对内实行轻徭薄赋的治国方针,对外则采取以和为主、以战为辅的策略。
    升元六年(942年),金陵的邻国吴越王的府署着火,宫室府库几乎烧光,损失非常惨重。吴越王钱元惊惧,得了狂疾。这时,有的大臣提出,趁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发兵,一举灭掉吴越。李昪说:“怎么能从人家的灾难中取利!”反而遣派使者到吴越国去慰问,又送去大量赈济物资,从此两国尽消恩怨,长期地友好相处起来。
    李昪不爱声色,专心国政,常常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实行宽仁为政,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桑,保境安民,不轻易用兵,尽量使百姓享受太平,因此府库充实,可称是南唐的盛世。当时南唐的疆域有35个州,约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与同时割据的其他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较繁荣。
    同时,李昪自励为勤俭,朴素不奢华,礼待大臣。李昪的节俭,在他打江山的时候就充分表现出来了。称帝后,他的节俭也未改变,足以与南朝萧梁的开国皇帝萧衍相提并论了。萧衍是一顶帽子戴3年,一床被子盖2年,平时吃饭只以菜蔬豆羹粝食为主,并且每日只吃一餐,遇有事务繁忙,便喝点稀粥充饥。李昪称帝后也是一样,他关心民间疾苦,并不只是做个样子,而是身体力行。有一次,他在盛夏酷暑时外出,他不用伞也不拿扇子,随从们看他热得直流汗,便要为他撑伞,他说:“士卒都暴露在骄阳下,我怎么能用这东西呢?”他常常脚穿用蒲草编织的鞋子,洗手洗脸用铁盆,暑天便睡在用青葛做的蚊帐里,左右使用的只是又老又丑的宫人,服饰粗糙简单。为国家而死亡的人,都给俸禄3年。分派使者按察民田,根据田地肥瘦核定租税,民间称道公平合理。宫中甚至舍不得点蜡烛,而用乌桕籽油照明。对政事却一丝不苟,日以继夜地批阅奏章,为大臣们做出了表率。
    升元六年(942年)5月,李昪与左丞相,迁司空宋齐丘宴会,酒喝的正痛快时,宋齐丘说:“陛下完成中兴大业,是我的力量啊,为什么把我忘了!”李昪发怒说:“阁下以游说谋士的身份作朕的客人,现在位至三公,也可以满足了。可是你却跟人家说朕长的是鸟嘴像战国时的越王勾践一样,难于同朕共享安乐,有这样的话吗?”宋齐丘说:“臣确实说过这个话。臣当游说之客时,陛下不过是个偏将副官而已。今天陛下可以把臣杀了哇!”第二天,李昪下手诏向他谢过说:“朕的性情褊颇,子嵩你素来是知道的。我们从小相亲相爱,老来却相怨,这样好吗?”23日,李昪任命宋齐丘为镇南节度使(于重要地区设的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
    李昪自从当吴国宰相以来,兴利除害,将旧的法规变更了很多。及至他自己即位当皇帝,命令执法官及尚书省删定为《升元条》30卷,于升元六年(942年)6月颁布施行。正是因为李昪治国有方,南唐成为十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发达地区,李昪也成为十国当中最杰出的政治家。
    李昪曾询问道士王栖霞:“什么道可以保证获得天下太平?”王道士回答说:“为帝王的要治心治身,才能治好国家。现在陛下还没有能够消除‘饿了嗔怪、饱了高兴’的性情,哪里谈得上天下太平!”宋皇后在帘后称叹他的话,以为是至理明言。
    李昪从小就酷爱学习,据说他为徐温总管家务时,就忙中偷闲读书习字,操练骑射,立志将来能有更大作为。他曾亲笔录写了《咏瀑布》的条幅“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和《咏新竹》的条幅“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挂在居室内,作为座右铭以激励自己。
    《全唐诗》卷八录李昪诗作一首《咏灯》:“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他以灯自喻,委婉含蓄地向徐温表示,希望养父好好栽培重用我,我一定不辜负养父的大恩大德。徐温见了也非常惊异,所以更加器重徐知诰。要知道徐知诰这时刚刚9岁,可见其大志如斯。
    据有关资料:据有关专家介绍,早在1996年至2000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曾在建邺区张府园一处工地上,发掘出用条石砌成的护岸。该护岸为南北走向,长约50米,深2—4米,内宽5—6米,护岸底部条石下,分布着密集的木桩,排列非常整齐。据此,专家结合考古发掘的文物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该护岸为南唐时期宫城外西侧的护城河。由此推测,南唐皇宫宫城遗址,东至白下路,南至内桥,北至淮海路,西至张府园范围内。当时的南唐皇宫气势恢宏,不仅有大小宫殿数10个,而且还有花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据说,这里曾住过南唐的李昪、李璟、李煜3位皇帝。到了元代,南唐皇宫逐渐衰败,几乎所有的宫殿均被大火烧毁。
    李昪像所有的皇帝一样,希望自己长寿乃至万寿无疆。升元七年(943年)2月,李昪曾经梦见自己吃了灵丹,天亮后方士史守冲献上丹方,李昪以为应了神验而按丹方吃起来,慢慢地便形成了急躁的毛病。左右的人劝阻他,他都不听。
    不久,李昪背上长了痈疽,将消息封锁起来不让人知道,秘密地让医士来治疗,他上朝听取政事仍和原来一样。22日,病情严重恶化,太医吴廷裕派亲信之人去将齐王李璟召入宫中侍奉疾病。据《南唐书》:“帝临崩,谓齐王璟曰:德昌宫储戎器金帛700万,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
    意为:李昪临终之前,他拉着长子李璟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皇家仓库德昌宫里储备了价值700余万钱的军械、金帛,你一定要固守成业,善交邻国,保全国家。我本想服用丹药延年益寿,没想到死得更早,千万要以我为戒啊!”咽气之前,他又以微弱的声音发出最后的忠告:“勿忘吾言!”李璟唯唯听命。当天晚上,李昪壮志未酬,便猝然病死于金陵。在位7年,终年56岁。将丧事隐秘不宣布,下达制令:“任用齐王监国,实行大赦。”
    李昪死后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葬于钦陵(今南京江宁祖堂山)。
    《列传》选辑:
    ①南唐烈祖李昪王夫人,结发之妻(待考)。
    ②南唐烈祖李昪宋皇后宋福金,先封齐王妃,后立为皇后、皇太后,后被追谥元敬皇后(937—945年),生南唐元宗李璟、李景迁、李景达。
    ③南唐烈祖李昪种夫人种时光。后被废黜,后复封皇太妃。生保宁王李景迈。
    后人评价: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宽仁为政”、“自励为勤俭”。
    ——马令(《南唐书》的作者):“深沉宽裕,本于天性。”
    ——陆游(南宋诗人):“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主之风也!”
    ——史虚白(《钓矶立谈》的作者):“是时,(南唐)中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中朝之风采。”应该说,李昪及其建立的南唐政权在挽救、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南唐世家第二》:“昪独好学,接礼儒者,能自励为勤俭,以宽仁为政,民稍誉之。”“而昪志在守吴旧地而已,无复经营之略也,然吴人亦赖以休息。”
    ——有人认为:李昪登帝位后,勤于政事,并兴利除弊,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使南唐最终成为十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先进的地区,李昪也因此成为十国当中最杰出的政治家,他对江淮一带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昪简表:
    唐文德元年(888年)1月7日出生。曾名徐知诰。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
    唐乾宁二年(895年),杨行密攻占濠州,军士俘获年仅7岁的孤儿李昪,杨行密喜爱,以为养子。
    开平四年、吴天祐三年(910年),任升州副使、司州事。
    乾化二年、吴天祐五年(912年),以功受升州(今南京)刺史。年24岁。
    贞明五年、吴武义元年(919年),任左仆射。
    吴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卒,掌握吴国政权。同年逼杨溥称帝,任太尉、侍中。
    大和元年(929年),任中书令。
    天祚元年(935年),任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封齐王。
    天祚三年(937年)10月初五,齐王徐知诰废吴睿帝杨溥,在金陵(今南京)称帝。年49岁。
    升元三年(939年)复姓李,改名昪。
    升元七年(943年)2月,背发疽而死。年56岁。

TOP

(二)中主李璟
    元宗李璟(916—961年),初名徐景通,字伯玉。既立,又改名璟,在位期间还曾改名景。烈祖李昪的长子,母宋氏。南唐的第二位皇帝。升元七年(943年)3月,28岁的李璟即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保大。秘书郎韩熙载请求等过了年后再改元,李璟没有依从。
    顺义七年(927年),徐温死后由李昪专政,以李景通(李璟)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第二年,李昪镇金陵,留李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与宋齐丘、王令谋居广陵,辅杨溥。李昪将篡国,召李景通归金陵为副都统。李昪称帝后,封李景通为齐王。
    李璟为人谦虚谨慎,初即位,不呼唤大臣的名字,经常请公卿议论政治措施,李建勋对人说:“主上宽仁大度,比先帝为好;但是性格和习惯尚未定型,如果没有正派人辅佐,只怕不能守住先帝创立的基业。”
    保大元年(943年)11月,南唐在永陵(钦陵)安葬光文肃武孝高皇帝李昪。
    保大二年(944年)李璟在宫中建造高楼,召集侍臣观看,众人都叹赏赞美。萧俨(大理卿兼给事中,正三品。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相当于今天最高法院院长)说:“只恨楼下没有修一口井。”李璟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因为这个不如陈后主的景阳楼而已。”李璟发怒,将他贬官为舒州(今安徽潜山)副使。
    萧俨所说的陈后主陈叔宝是南北朝时,南朝陈的末代皇帝,他不理政事,沉缅淫乐,专宠贵妃张丽华,在宫中建景阳楼,楼下有井。祯明三年(589年),隋将贺若弼、韩擒虎攻入陈朝国都建康,陈后主携张丽华、孔贵嫔躲入井中,后来束手就擒,人们称此井为“辱井”。萧俨的话意在提醒李璟应该居安思危,不能一味享乐。后来,李璟考虑到萧俨也是出于好心,又召还京都仍任原职大理卿兼给事中。
    南唐自从烈祖李昪以来,经常派遣使者飘洋过海与契丹相勾结,打算和契丹共同钳制中原,并以厚礼馈赠,相约结为兄弟。然而契丹贪图送来的财物,只是用空话作为回报,实际上并没有帮助南唐。
    李璟在位期间,一度疆土在10国中最大。但是,后来他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保大十年(952年),李璟因连年出师无功,于是商议停止用兵休养生息。有人说:“希望陛下几十年都不用兵,就可以实现小康了。”李璟说:“我将终身不再用兵,何况几十年呢!”李璟想起欧阳广当初说的话,授任他为本县县令。3月,李璟又任命左仆射冯延己为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7月,南唐大旱,井水、泉水干涸,淮河干得可徒步而过,饥民渡过淮河北上的接连不断,南唐濠州、寿州发兵阻止,百姓与士兵争斗朝北奔来。后周太祖(郭威)闻悉此情说:“对方和我方的百姓是一样的,听凭南面百姓过淮河来买粮。”南唐人于是修筑仓库,多买粮食来供应军队。
    李璟在位的前10年,虽然也不断有内争外斗之事,但是南唐江山并没有受到太大威胁,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后来由于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势渐衰,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从保大十一年(954年)起,先是大火,大火在金陵城里烧了一个多月。第二年又是大饥,许多百姓因饥饿和疾病而死。第三年更加糟糕,碰上了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后周太祖郭威内侄,收为养子,又名郭荣)的南征。
    第一次南征。显德二年(955年)11月,柴荣派李谷等南征,围攻南唐寿州(今安徽寿县)等地。
    第二次南征。显德三年(956年)初,柴荣、赵匡胤征寿州,取得正阳(今颍上西南)之战的胜利,且派兵攻取了南唐的滁(今滁县)、扬(今江苏扬州)、泰(今属江苏)、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潜山)等州,但寿州由于南唐将领刘仁赡死守未能攻下。
    2月,李璟因军队屡遭败绩,惧怕灭亡,于是派遣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和工部侍郎、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持表书称臣,前来请求和平,进献皇帝专用的服装、汤药以及金器1000两,银器5000两,缯帛锦缎2000匹,犒劳军队的牛500头,酒2000斛。19日,到达寿州(今安徽寿县)城下。钟谟(尚书郎)、李德明(尚书郎)一向能说善辩,世宗柴荣知道他们打算游说,命全副武装的士兵严整列队而接见,说:“你们君主自称是唐皇室的后裔,应该懂得礼义,同别的国家有区别。与朕只有一水之隔,却未曾派遣过一位使者来建立友好关系,反而飘洋过海去勾结契丹,舍弃华夏而臣事蛮夷,礼义在哪里呢?再说你们准备向我游说,让我休战吧?我不是战国时代6国那样的愚蠢君主,岂是你们用口舌所能改变主意的人!你们可以回去告诉你们的君主:马上来见朕,下跪再拜认罪谢过,那就没有事情了。不然的话,朕打算亲自到金陵城看看,借用金陵国库来慰劳我的军队,你们君臣可不要后悔啊!”钟谟、李德明吓得全身发抖不敢说话。
    同时,李璟派人带着用蜡丸封好的书信,去向契丹求救。不料被静安军使何继筠截获后献给后周世宗。
    3月,李璟又任命右仆射孙晟为司空,派遣他与礼部尚书王崇质奉持表章入周进见,表称:“自从唐末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有的地区割据一方,有的地区改朝换代,臣下继承祖先基业,拥有江表之地,只是因为看那乌鸦都没有落脚,要想附凤攀龙又从何谈起!如今天命已有归宿,声威教化泽被远近,希望比照两浙的吴越、湖南的楚国,敬奉中原号令,谨守土地疆域,乞求收敛征伐的威势,赦免后来臣服的罪过,从我小国开始,让我作您域外臣子,那么安抚边远的德政,还有谁不服从!”又贡献黄金千两,白银10万两,罗绮2000匹。
    李璟派遣李德明、孙晟对后周世宗说,请求废除帝号,割让寿州、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等6州之地,并且每年进贡黄金绢帛百万,以求休兵停战。周世宗因为淮南之地已经一半被后周占有,各路将领捷报连日到达,便打算取得全部长江以北的地方,不答应李璟所请。李德明眼看后周军队日益推进,上奏称述:“唐主不知道陛下的兵力如此强盛,希望给臣下5天不作讨伐的宽限,使臣下得以返归禀告唐主李璟,献出全部长江以北之地。”世宗这才同意。
    周世宗派供奉官安弘道送李德明等人返归金陵,并赐李璟书信,信中说:“只管保存帝号,为什么要失去松柏不怕天寒地冻依旧郁郁葱葱的品格!倘若能坚定自己事奉大周的信念,终究不会被人逼入险境绝地。”又说:“等到江北各州全部献来,我的大军立即休战。话已在此说尽,不再赘述;倘若说还不行,请从此决绝。”又赐给南唐将相书信,让他们仔细商议而来。就这样,李璟还得上表道谢。
    李德明盛赞后周世宗声威德行和军队强盛,规劝南唐主李璟割让长江以北之地,李璟不高兴。宋齐丘则认为割让土地无济于事,李德明为人轻浮,经常言过其实,国中之人也不相信他的话。枢密使陈觉、副使李徵古素来憎恶李德明和孙晟,趁势对李璟说:“李德明出卖国家求取私利。”李璟勃然大怒,将李德明在街市斩首。
    这一年,南唐主李璟又派后部郎中陈处尧携带厚礼渡海到契丹乞求出兵,契丹不肯为南唐出兵。
    显德四年(957年)初,柴荣终于攻下了寿州城。
    第三次南征。显德四年(957年)底,柴荣连取濠(今凤阳西北)、泗(今泗县东南)、楚(今江苏淮安)、扬等州,到显德五年(958年),南唐李璟遣使求和,割江淮之间14州60县土地,并付犒军银10万两、绢10万匹、钱10万贯、茶50万斤、米麦20万石。并规定今后岁输贡物10万。后周长达两年5个月的南征,迫使南唐与后周划江为界。
    保大十六年(958年)正月,南唐改年号为中兴。将天长县(今安徽天长)改为雄州,任命建武军使易文为刺史。2月初二,易文率城投降。3月初六,南唐实行大赦,改年号为交泰。
    交泰元年、保大十六年(958年)5月,李璟为避后周世宗祖先名讳,改名为景。下令取消帝号,只称国主,所有原来的天子仪仗规制都有所降低,取消交泰年号,改用后周年号历法,并向太庙报告。自此,南唐归附后周世宗。
    后周显德五年、保大十六年(958年)9月,太子李冀卒,李景次子李从嘉(李煜)封吴王,居东宫。钟谟(时为翰林学士,进礼部侍郎,判尚书省)言李从嘉轻肆,请立纪国公李从善,李景怒,贬钟谟国子司业,立李从嘉为太子。
    后周显德六年、保大十七年(959年)6月,李景派他的儿子纪公李从善与钟谟一道入朝进贡。后周世宗问钟谟说:“江南也在操练军队进行战备吗?”回答说:“既已臣事大国,不敢再这样了。”后周世宗说:“吾与江南,大义已定,然虑后世不能容汝,可及吾世修城隍、治要害为子孙计。”意思大约是:“我朝同你们国家的名分大义已经确定,保证没有其他变故;然而人生难以预料,至于后世,则事情更不可知晓。回去对你家君主说,可以趁着我在的时候加固城郭,修缮武器,据守要塞,为子孙后代着想。”钟谟回国,将后周世宗的话禀告李景。李景于是修建金陵城墙,凡是各州城池有不坚固的便整治修理,守卫士兵少的便补充增加。
    后周显德六年、保大十七年(959年),李景认为金陵距后周国境只隔一长江之水,而洪州(今江西南昌)地势险要坚固,居于长江上游,便召集群臣商议迁都。群臣大多数不愿意迁都,只有枢密副使、给事中唐镐赞成迁都,于是命令按照都城的体制来规划豫章(今江西南昌)。
    南唐自从割让长江以北土地,向后周臣服以来,每年按时上贡进献,国库储备空虚耗尽,钱币越来越少,而物价猛涨。礼部侍郎钟谟请求铸造大钱,一当五十,中书舍人韩熙载请求铸造铁钱。当月,开始铸造一当十的大钱,钱上文字为“永通泉货”,又铸造一当二的铁钱,钱上文字为“唐国通宝”,与南唐开元钱同时通行。
    显德六年(959年)6月19日,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在位5年,时年38岁。谥武孝文皇帝,庙号为世宗。子柴宗训(953—973年)继位,是为恭帝。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恭帝,建立北宋王朝,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改元建隆。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后周亡。后周的灭亡,标志着五代的结束,同时也预示了十国的终结:宋朝统一中原的行动就此开始。
    后周显德六年、保大十七年(959年)11月,南唐将洪州改名叫做南昌府,建立南都,任命武清节度使何敬洙为南都留守,任命兵部尚书陈继善为南昌尹。建隆二年(961年)2月,李景留太子李从嘉(李煜)在建康监国,率文武百官逆长江而上,水陆并进,前往南昌。“国主舟行,旌麾仗卫,六军百司,凡千余里不绝”。
    建隆二年(961年)3月,李景到达南昌。“城邑迫隘,宫府营廨,十不容一二,力役虽烦,无所施巧,群臣日夜思归。南唐主北望金陵,郁郁不乐,欲诛始谋者,澄心堂承旨秦承裕,常引屏风障之。枢密副使、给事中唐镐惭惧,发疡卒。”
    李景自从来到南昌后,见到城市狭窄,宫舍营房十分拥挤,群臣日夜思归,他的心情也很不好,常常北望金陵,闷闷不乐,潸然泪下,手下以屏风挡住他的视线。他越来越感到“洪州乃藩镇之地,及为王都则湫隘(低下狭小)尤剧”。李景既后悔当初无端用兵,将国家拖入灾难之中,又深深地自责,生活上不方便,同金陵相比有天壤之别,很多朝廷大臣更是连安身之所都没有。后悔之余他迁怒于当初赞同迁都的枢密副使、给事中(相当于部长级干部)唐镐。唐镐既惭愧,又害怕,发病而死。李景的身体也日渐虚弱,正当他与群臣商议回金陵时,尚未成行就一病不起。6月初,崇尚佛教的李景知道自己不行了,便“亲书遗令,留葬西山,累土数尺为坟。”
    建隆二年(961年)6月,李景带着未完成的志向和对失败的自责含恨客死洪州(今江西南昌)长春殿内,终年46岁,在位19年。李景死后不久,文武大臣都回到了金陵(南京),南昌这个短命国都,仅3个月就被废弃了。
    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与北宋王朝同时存在的还有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于是自北宋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步伐。他于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开始了征服南唐的战争。
    李璟喜好文学,所以韩熙载与冯延己、冯延鲁、江文蔚、藩佑、徐铉等人都成了高官。潘佑是幽州人。当时南唐的艺文礼乐比其它各国兴盛,但是却未曾设立科举制度。当时南唐取士(即选干部),大多是根据上书言事来授于官职,甚至是“公家荐举、私人说情各占一半,”常常是“金杯玉碗,竟然盛了狗屎!”因此弊端很多。
    李璟虽还擅长诗词和书法,比较著名的词是《摊破浣溪沙•秋恨》:“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尤其是“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名句。其诗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李璟开篇从“残”、“愁”再到“憔悴”而道出“不堪看”的叹息来;后面“细雨”两句,是全词的突出之处,再从“何限恨”到无可奈何“倚阑干”,道尽了李璟心头的无限哀愁。
    还有一首《摊破浣溪沙》:“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有评论家说,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帝台春》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飞絮乱红,也似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儶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倦客。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漫倚遍危栏,尽黄昏,也正是暮云凝碧。拼则而今已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李璟现存词的其余几首为《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回,惆怅落花风不定。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导游也是一位不称职的词痴,他第一次读了李璟的《摊破浣溪沙•秋恨》以后,竟不能自制,硬是花费了3天3夜时间,写了一首《摊破浣溪沙•辛酸》:“叶卷花枯露水寒,雁鸣声碎晓风残。又是一年人老去,叹辛酸。山色无光秋去远,空悬明镜照孤单,多少幻思成泡影,恨无眠。”
    《列传》选辑:
    ①南唐元宗李璟钟皇后(943—965年),先封齐王妃,后立为皇后、皇太后,追谥光穆顺圣皇后。生李煜。

TOP

返回列表